<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4-20 15:05 原文鏈接: 鐵樹“開花”:蘇鐵喜獲完整基因組圖譜

    蘇鐵基因組圖譜研究由來自22個科研機構的65位科學家聯合完成。

     

     蘇鐵目系統發育樹支持現存蘇鐵是在經歷大量滅絕以后,幾次輻射演化的后代。如今蘇鐵有2科10屬。(劉陽供圖)

     

     

    也許你不熟悉蘇鐵類植物,但你一定聽說過“鐵樹開花”這個成語,比喻事情很難實現。相傳因受蘇東坡青睞,鐵樹得名“蘇鐵”。

    作為現存最原始的種子植物,蘇鐵類植物曾與恐龍一起“稱霸”地球,但由于基因組較大、重復序列含量高、結構復雜等原因,超過2.7億歲的年紀卻一直沒有得到完整的基因組圖譜,致使種子植物基因組演化研究版圖始終缺少一塊關鍵“拼圖”。

    4月18日,《自然—植物》以封面文章公布了蘇鐵基因組圖譜。相關題為《蘇鐵基因組與種子植物的早期進化》的研究成果,由來自22個科研機構的65位科學家聯合完成,填補了種子植物基因組研究的空白,標志著種子植物各大分支的基因組均已覆蓋,為后續比較基因組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基因組測序證實“元老”地位

    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分為四大類,即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和買麻藤類。然而,關于四大類裸子植物之間的系統演化關系,學界一直有不同觀點。當蘇鐵也有了基因組圖譜,明確了系統位置,分歧或可解決。

    文章介紹,測序材料選取的是蘇鐵的基部類群、也是整個蘇鐵類分布緯度最北的種類——攀枝花蘇鐵,其基因組組裝大小為10.5 Gb,掛載11條染色體,評估完整度91.6%,是目前裸子植物中最高質量的大基因組圖譜。

    分析表明,蘇鐵單獨(線粒體數據)或和銀杏一起(核基因、葉綠體數據)構成其他所有裸子植物的姐妹群。

    同時,由于早期維管植物的精子都是有鞭毛、可以游動的,隨著演化,鞭毛丟失。“在現存種子植物中只有蘇鐵和銀杏保留精子具鞭毛的特征,研究人員發現,蘇鐵和銀杏均保留了大量鞭毛組裝所需的基因。”論文第一作者,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園研究員劉陽告訴《中國科學報》。

    此外,與鞭毛行使功能密切相關的外周致密纖維合成基因(ODFs),只在蘇鐵和銀杏基因組中存在,在其他種子植物中則全部丟失。進一步證實了蘇鐵在種子植物演化中的古老地位。

    不必再苦等“鐵樹開花”

    完整的基因組圖譜就像揭秘手冊一樣,解開了一個個謎團。

    例如,全基因組復制事件(WGD),是植物演化適應的重要驅動力,關于裸子植物共同祖先是否經歷了WGD,同樣存在著爭議。

    研究人員采用對重復基因同義替代分析和系統發育基因組學方法,并使用基因組內共線性區域進行比較驗證,發現裸子植物的共同祖先經歷了一次WGD(命名為ω)。伴隨著種子植物起源,許多關鍵創新性狀如種子發育、花粉、次生生長相關的基因家族均發生了創新或擴張。

    再例如,鐵樹(即蘇鐵)開花確實難,一般需要十年以上時間以及適宜的環境。蘇鐵類植物雖為雌雄異株,但也只能在開花時才能判斷性別。如果可以在植株進入花期前就確定性別,對于超過2/3 的種類處于瀕危狀態的蘇鐵類植物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找到雌雄表達差異最大的一個基因來自雄株的Y染色體,該基因編碼一個MADS-box轉錄因子,推測其調控雌雄蘇鐵的性器官發育,揭示了蘇鐵性別決定的遺傳機制。

    在現有實驗水平下,通過一小片葉子,花費不超過10元錢,一天之內就能獲知一株蘇鐵的性別了。

    《自然—植物》同期配發的評論文章甚至以《蘇鐵性別鑒定——潛在的救星》為題指出,對這些神秘古老的植物而言,找到了性別調控基因,就迎來了種群保護的盛大機遇。

    獨具毒蛋白,身懷抗蟲技

    “害蟲一般不會吃蘇鐵。”劉陽透露,一個意外收獲是,他們在攀枝花蘇鐵基因組中發現一種細胞毒素蛋白基因fitD。

    “FitD起源于細菌,通過水平基因轉移的方式轉移到蘇鐵中。”劉陽介紹,水平基因轉移泛指不同物種間的基因交流,在陸生植物適應性進化過程中起到推動作用。

    基于蘇鐵類339個物種轉錄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fitD只在蘇鐵屬物種中存在。并且,fitD基因在種子和根部高表達,這可能也是蘇鐵種子和根部具有毒性的原因之一。

    基于基因重組技術,在大腸桿菌表達的fitD產物對小菜蛾和棉鈴蟲有顯著致死性,顯示出fitD具有作為生物農藥的應用前景。假以時日,或許fitD基因轉移到棉花等作物,輕松實現棉花無“蟲”。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2-01129-7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2-01133-x


    相關文章

    “女媧”基因組計劃發布第五項成果

    近日,“女媧”基因組團隊重點闡釋了適應性選擇下非編碼調控元件對表型演化的影響,相關研究發表于《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這項工作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院士、何順民研究員牽頭的“女媧”(NyuWa)中......

    一生中患病的幾率或可預測,十種慢性病遺傳風險估算更接近臨床

    通過分析基因組中數百萬個微小的遺傳差異,就可預測一個人一生中患某種疾病的幾率。在過去的10年中,研究人員為數十種疾病制定了風險評分,希望有一天患者能利用這些信息來降低患病風險。在《自然·醫學》雜志最新......

    揭秘基因組“暗物質”

    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基因信息傳遞過程中非編碼RNA的調控作用機制”在人類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中,非編碼RNA不參與編碼蛋白質,占全部RNA的98%,如同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質”,是生命活動調控的......

    構建水稻基因組倒位變異圖譜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單位發布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水稻群體水平倒位變異圖譜,并挖掘獲得了新的水稻耐熱優異等位基因,該研究對水稻育種改良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通......

    基因組精確注釋新方法:增強子鑒定新技術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動物功能基因組學創新團隊研發出增強子鑒定新技術。該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平均分辨率提高了約10倍,為基因組的精確注釋提供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酸研究》(......

    邁向CRISPR2.0,下一代基因編輯技術方興未艾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本月稍早時間宣布,批準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asgevy上市,用于治療12歲及以上鐮狀細胞貧血病患者。這是FDA批準的首款CRISPR基因編輯療法。而11......

    瑞孚迪:改變千萬新生命——全基因組測序在新生兒篩查中的應用

    導讀:這項技術可以及早發現那些可能對患兒生命產生重大影響的罕見疾病。     瑞孚迪的這項首創研究證明了全基因組測序在對看似健康的新生兒的篩查中存在重......

    科學家解析百余“神奇蘑菇”基因組以培育新品種

    科學家收集了幾十種“神奇蘑菇”的基因組數據,以了解馴化和培養是如何改變它們的,從而培育新品種蘑菇。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裸蓋菇的商業品種缺乏遺傳多樣性,因為它們被馴化為人類使用。而澳大利亞......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取得階段性進展

    原生生物(Protist)是一大類單細胞真核生物的集合,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組成了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具有高度多樣性,廣泛分布于各類水環境中,在生態平衡、物質和能量循環、環境健康、動植物疾......

    俄羅斯科學家參與創建基因組數據統一平臺

    來自俄羅斯、美國、土耳其和歐洲的科學家開發了一個Shambhala平臺,可將大量基因活性水平的大數據結合起來。該數據庫的創建將使科學家能夠將不同實驗中兼容性較差的數據結合起來。此項成果發表于《分子生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