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1-14 09:09 原文鏈接: 要溫暖也要藍天南方供暖應舍棄“燃煤”老路

      “三九”隆冬,全國各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這個冬天屢屢刷新記錄的低溫,入骨三分的濕寒讓“暖氣南下”的呼聲愈發強烈。南方地區是否需要暖氣?是什么造成了暖氣難以“南下”的窘境?邁過這些“坎兒”需要哪些努力?中新網能源頻道將通過系列報道一一為您解讀。

      近日,我國中東部持續遭遇霧霾天氣,空氣質量嚴重惡化,北京、河北、山東等多個城市PM2.5指數直逼最大值,取暖燒煤排放的有害氣體則被指為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污染物之一。要暖氣,我們也要藍天,據悉不少北方城市冬季供暖已經啟動“煤改氣”等惠民工程改善空氣質量。專家表示,南方供暖應吸取北方完全基于煤炭供暖的教訓,放棄“燃煤”老路,而天然氣供暖是江浙等南方地區非常可能的選項。

      “藍天”需求催生北方供暖“煤改氣”

      每年11月15日,大部分北方城市即正式進入為期4個月左右的供暖季,烏魯木齊、黑龍江等省份更是自10月份開始就已供暖,溫暖舒適的家居環境,使得北方人寒冷的冬天不再難熬,有南方網友甚至調侃,要去“東北避寒”。

      但因燃煤供暖造的成大氣污染隨之成為北方人的新煩惱,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可吸入顆粒物已經成為困擾北方城市大氣的首要污染物。在冰城哈爾濱,冬季80%的天氣為“輕度污染”。 長期以來,由于冬季供暖期內的嚴重污染,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烏魯木齊始終是冬季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隨著國內經濟技術的發展,及國家對節能減排的日益重視,各地對“藍天”的需求不斷上升,高污染、高排放的供暖燃煤在一些城市逐漸被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

      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到,2012年,烏魯木齊啟動有史以來最大的“煤改氣”工程,當年政府投資121億元,實現清潔能源供熱面積1.16億平方米,改造后天然氣供熱占總供熱面積的比重提高了76%,冬季燃煤量驟減500萬噸,減排3.5萬噸二氧化硫和1.7萬噸煙塵。

      《經濟日報》11日報道,燃煤鍋爐改造是北京治理PM2.5的重要舉措之一。按照計劃,2012年全市完成22座供熱廠的2300蒸噸燃煤鍋爐改造,“十二五”末,北京市城區燃煤鍋爐將全部改造。

      專家:南方供暖應舍棄北方“燃煤”老路

      北方的供暖模式逐漸進行著改革,而半個世紀來沒有集中供暖的南方到底應該走怎樣的供暖道路呢?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在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從供暖來講,暖源的可獲得性和可持續性很重要,一般供暖的方式,大致集中的供暖、分戶的供暖、利用空調來供暖、電熱器的供暖、電熱的供暖等5中,不過從經濟性、環保和效率的角度來講,集中供暖是最好的方式。

      但是集中供暖又涉及到一系列的改造問題,技術問題,包括能源的保障問題,所以我們在南方供暖問題上,要吸取一些以前北方供暖的一些粗放式的方式,還有完全基于煤炭供暖的教訓。

      國內建筑節能領域的知名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江億也認為,如果將北方集中供暖的方式在全國復制,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天然氣供暖或為最可能選項

      天然氣供暖具有既可集中供暖,又可以分戶供暖的突出優勢,在歐美和日韓等發達國家,都是解決供暖的重要能源,目前北京等不少北方城市非集中供暖小區,也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分i式供暖。

      王震表示,天然氣也毫無疑問是南方供暖非常可能的選項。目前我國“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等天然氣的基礎設施管網已經惠及江浙一代,不大可能說延續北方方式,把煤炭運過去再去解決供暖問題。

      但目前來講,國內天然氣生產量增長速度非常快,進口速度也快速增長,但因為大家消費的速度更快,所以天然氣依然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都用天然氣來解決供暖的話,氣源上來講可能滿足不了,王震說。

    相關文章

    我國成功研發燃煤鍋爐混氨燃燒技術

    1月24日,國家能源集團在京召開技術發布會,正式對外發布燃煤鍋爐混氨燃燒技術。該技術日前順利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技術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技術在40兆瓦燃煤鍋爐實現混氨......

    長春市全面打響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9日,從長春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今年秋冬季長春市將全面實施“一微克”行動計劃,重點做好包括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秸稈禁燒、餐飲油煙、重污染天氣應對等7個方面、32項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確保......

    首用國產監測儀燃煤電廠裝上“千里眼”

    近日,記者獲悉,“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監測儀器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組開發出系列監測儀器,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儀器的技術和市場壟斷,使國產超低排放監測儀器首次在燃煤電廠應用。“由于國內沒能突破......

    “燃煤PM2.5及Hg控制技術”項目中期檢查會議在武漢舉行

    2018年9月11日,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組織專家組在湖北武漢對華中科技大學牽頭的“燃煤PM2.5及Hg控制技術”項目進行中期檢查......

    “燃煤PM2.5及Hg控制技術”項目中期檢查會議在武漢舉行

    2018年9月11日,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組織專家組在湖北武漢對華中科技大學牽頭的“燃煤PM2.5及Hg控制技術”項目進行中期檢查......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燃煤發電機項目論證暨啟動會召開

    2018年9月8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燃煤發電機組水分高效低成本回收及處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牽頭單位華北電力大學和高技術中心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在北......

    燃煤耦合發電斷補倒逼企業技術革新降低成本

    進入6月,對于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來說,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6月21日,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下發了國能發電力[2018]53號文件《關于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項目建設的通知》,正式公布了燃煤......

    北京今年煤炭消費總量將削減至420萬噸內

    壓減燃煤“主戰場”轉向農村,北京煤炭消費總量將減至420萬噸內繼城六區和南部四區基本實現“無煤化”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日前公布“2018年壓減燃煤和清潔能源建設工作計劃”明確提出:今年全市煤炭消費......

    柴發合:燃煤、工業、柴油車是京津冀大氣污染主要來源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22日表示,針對2017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來源的分析顯示,燃煤、工業生產、柴油車是區域內PM2.5的主要來源......

    煤都太原闖三關減少燃煤四百萬噸產業轉型成關鍵

    2017年5月,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山西,要求解決太原散煤污染問題;3個月后,禁煤令發布。半年過去,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多少?進行中的藍天保衛戰,采暖保障是否到位?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的后招,有沒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