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隆冬,全國各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這個冬天屢屢刷新記錄的低溫,入骨三分的濕寒讓“暖氣南下”的呼聲愈發強烈。南方地區是否需要暖氣?是什么造成了暖氣難以“南下”的窘境?邁過這些“坎兒”需要哪些努力?中新網能源頻道將通過系列報道一一為您解讀。 近日,我國中東部持續遭遇霧霾天氣,空氣質量嚴重惡化,北京、河北、山東等多個城市PM2.5指數直逼最大值,取暖燒煤排放的有害氣體則被指為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污染物之一。要暖氣,我們也要藍天,據悉不少北方城市冬季供暖已經啟動“煤改氣”等惠民工程改善空氣質量。專家表示,南方供暖應吸取北方完全基于煤炭供暖的教訓,放棄“燃煤”老路,而天然氣供暖是江浙等南方地區非常可能的選項。 “藍天”需求催生北方供暖“煤改氣” 每年11月15日,大部分北方城市即正式進入為期4個月左右的供暖季,烏魯木齊、黑龍江等省份更是自10月份開始就已供暖,溫......閱讀全文
環保部日前通報的對華北地區22個城市(區)的環保綜合督查結果稱,引發霧霾的一個共性原因是“一煤獨大”,除北京、天津外,華北地區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近90%。而供暖季正是燃煤的高峰期,如何在煤炭仍是未來供暖主要能源的情況下減少霧霾成為關注焦點。有關專家和企業建議,在煤炭仍處于我國能源結構主導地
本網訊 恐怕很多朋友都對前幾天圍繞在東北三省的嚴重霧霾天氣心有余悸。的確,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清朗的空氣、明媚的陽光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北方深秋的“奢侈品”。尤其是在10月21日,“史上最嚴重霧霾”的襲擊不但讓正式開栓供暖第一天的哈爾濱市猝不及防,更讓很多朋友不由得擔心,是否暖氣來了,霧霾也來
日前,全市首個大噸位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項目――大屯供熱廠正式啟動,今年冬季,位于朝陽區大屯街道的慧忠里、安慧北里等8個社區的165萬平方米住宅和公共建筑將徹底告別已有20年歷史的燃煤供暖,全部改為天然氣供暖,每年可節約燃煤3.8萬噸。 據介紹,大屯供熱廠建于1992年,配有5臺29兆瓦燃
“天寒地凍,燒煤取暖。”這看似再尋常不過的事,最近在甘肅省武威市卻成了舊“黃歷”。記者在當地采訪時發現,武威市通過電能替代,正在逐步告別煤炭依賴,讓冬季采暖擁抱清潔能源。 武威市檢察院的電工侯錫華對記者說:“檢察院大樓全部采用了地熱式電采暖,一年的電費僅為14萬元,而如果按照
“天寒地凍,燒煤取暖。”這看似再尋常不過的事,最近在甘肅省武威市卻成了舊“黃歷”。記者在當地采訪時發現,武威市通過電能替代,正在逐步告別煤炭依賴,讓冬季采暖擁抱清潔能源。 武威市檢察院的電工侯
昨天,本市最后一座小型燃煤火電廠――北京市熱力集團科利源熱電廠進行了“煤改氣”改造,十余米高、用于運輸煤炭的煤廊在“轟隆”聲中被拆毀,標志著由燃煤供暖轉為燃氣供暖。為了進一步減少大氣污染,今年北京將壓減燃煤140萬噸,全年燃煤總量將控制在2150萬噸以內。
昨日,石景山區首鋼重型機器分公司,最后一批煤被送進供暖鍋爐,劉師傅在清理入口處的煤塊。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守護這些鍋爐的工人師傅穆杰祥在查看供暖爐的燃燒情況。監控室中,已經用了三十多年的老設備。穆杰祥班長上到高處檢查供暖設備。 時間:3月13日 地點:北京 事件:石景
1月8日,記者獲悉,為因地制宜加快推進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推進北方采暖地區居民供熱等領域燃煤減量替代,提高區域供熱(冷)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化水平,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國家能源局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促進北方采暖地區
25日上午,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位于北五環外的北京熱力集團科利源熱電有限公司內的一座原來用于運輸煤炭的煤廊被拆除,這標志著這個片區由燃煤供暖轉為燃氣供暖。今年北京將壓減燃煤140萬噸,全年燃煤總量將控制在2150萬噸以內,以進一步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
環保部12日通報:11月以來,受供暖期污染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東北地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 如何讓群眾既溫暖又能見到藍天?近些年遼寧等地做了不少努力,煤改氣、鍋爐拆小并大、污水供熱、工業余熱等探索正積極推進。 今年“雙11”,不少哈爾濱市民的網購清單里都包括口罩
當前大氣污染引發的霧霾天,已引起人們強烈的關注。隨著大氣污染治理的深入,相對容易的措施已經普遍在實施,未來如果需要進一步提升大氣質量,就需要更加有力推廣清潔能源利用。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與能源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十三五”期間經濟與能源結構調整潛力依然很大。因此,“十三五”實施清潔能源產業結構調整
談霾色變的季節又來了。霧霾讓本該得瑟的北方人對整個供暖季都“累覺不愛”。 目前,我國供暖能源結構依然以煤炭為主,供暖系統中有60%以上的熱源來自于燃煤鍋爐或燃煤的熱電生產。然而,供暖燃煤造成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將“供暖季”變成了“霧霾季”。有沒有一種技術,在保證室內環境溫度的同時還能保護室外環
近日,山西晉城印發《晉城市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晉城市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2019年9月底前,完成晉城福盛鋼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12月底前,完成鋼鐵、火電、焦化、煤化工行業的有色煙羽治理,推進其他重點涉氣企業開展有色煙羽治理,有效解決硫酸鹽、硝酸
立秋暑氣未消,供熱行業的近萬職工已開始提前忙碌,為嚴冬供暖做準備。集中供暖鍋爐煤改氣,居民建筑和公共建筑熱計量改造,上千公里供熱管線檢修消隱,今冬供暖“三大戰役”已進入攻堅階段。預計10月底前,全部改造檢修工作結束,將可依據天氣情況,隨時啟動供暖。 改造最后一批燃煤鍋爐 據市市政市容委供熱辦
由中投億星紅日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投億星紅日”)自主研發、設計并制造的全球首座熔鹽蓄熱式供暖系統,10月16日在河北省辛集市試車成功,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在采暖季可以順利向近十萬平米的住宅小區進供暖。 為熔鹽產業化運用奠定基礎 據了解,熔鹽蓄熱式電加熱集中供暖系統的工作原
10月起,中國北方城市相繼進入供暖季。因燃煤取暖導致污染物增多,成為近來部分地區霧霾頻現的原因之一,這讓政府和公眾面臨保證供暖與防治污染的雙重考驗。 10月28日,遼寧沈陽、吉林長春等地出現霧霾。流行于網絡的一組沈陽晴霧天氣對比圖,生動呈現霧霾籠罩下的昏暗場景:高樓林立的鬧市區只能看到
醞釀兩年多,一場“風電供暖革命”已然在北方地區拉開序幕。5月20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從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獨家了解到,作為中國最大風電企業的龍源電力,近日與遼寧省有關方面初步達成了法庫縣20萬平方米風電供暖項目意向,成為遼寧省首個風電清潔供暖試點項目。該試點項目運行后,每年可利用棄風電20
盡管霧霾本身是個復雜多源的問題,但其在我國秋冬季高發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如何緩解我國秋冬季霧霾,還得從這個季節的秸稈焚燒與取暖燃煤排放這兩大排放“元兇”說起…… 燒秸稈與“燒”暖氣 兩大季節性污染源 霧霾有典型的季節性,從夏季進入秋冬季明顯高發。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在于:一是排放源在秋冬季增加或
今年是“大氣十條”收官之年。“大氣十條”要求北京市2017年PM2.5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在各項措施綜合作用下,2017年截至11月份,北京PM2.5累計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市環保及能源供應相關部門了解到,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燃氣鍋爐低氮改造“清煤降氮”等工程的
這些天,北京的小伙伴們又上演了新一屆的“朋友圈杯霧霾‘段子’大賽”—— “在朋友圈爆照,哪里爆得過霧霾?霧霾不僅爆照率高,它的爆表率也不低。”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隨著大氣污染的加劇,未來的人類進化最快的部位是……鼻毛。” “空氣太差會不會影響下一代的長相?答案是會的,原因是很多人相親的
3 月13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環保方面,國務院擬組建生態環境部,將環境保護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
根據日前發布的2013―2017年加快壓減燃煤和清潔能源建設工作方案,本市將建設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全面關停國華、石熱和高井燃煤熱電廠,實施華能燃煤熱電廠的燃氣改造,最終實現全市清潔發電比例達到100%。 外調電比例將超70% 電廠不燒煤,如何保障首都電力供應? 據了
相較于水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發電所面臨的“不穩定性”難題,同為清潔能源的地熱因其穩定性受到青睞,并逐漸走上“前臺”。在各地紛紛就地熱出臺規劃的情況下,業界專家呼吁無論是政府層面、企業層面都應該提速對地熱能的布局。 “2018中能化地熱能開發論壇”25日在京召開,來自國家地熱能中心、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告別燃煤、濃煙和嗆人的二氧化硫,烏魯木齊今年全面完成“煤改氣”,進入清潔能源供熱時代。這項環保舉措順應民意,效果明顯,贏得各族群眾贊譽。 長期以來,烏魯木齊在全國諸多省會城市中因“空氣差”聞名,受氣候、地理及人為等多重因素制掣。盡管政府十多年來為了 “藍天白云”投入巨大,然而
位于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供暖期來得早、持續時間長,冬天的空氣質量面臨很大壓力。今年以來,黑龍江省針對本地具體情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大氣監測與治理精細化水平,并采取了淘汰燃煤小鍋爐、供暖鍋爐錯峰開爐、壓緊壓實秸稈禁燒責任等措施,希望在確保百姓供暖的同時,讓今冬多些藍天。 一到冬天,哈爾濱市民陳
地熱+”的多能互補方案成為率先被提出的雄安新區供暖方案, “地熱能”也成為雄安新區第一個得到確認的具體投資領域 “雄縣沒有煙囪,你看,這里是無煙城。”中國石化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下簡稱“綠源公司”)技術總監孫彩霞驕傲地說。 雄縣位于河北省中部,距北京約110公里。中國北方城市取暖大多使
北京科利源熱力廠鍋爐運管車間主任張衛東在向記者講解煤改氣之前的情況 北京科利源熱力廠,已經完成煤改氣的機組正在運行 藍天,對于生活在北京,常常要忍受霧霾的人們來說,越來越成為一件奢侈品。今年2月27日,為應對連日的霧霾污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北京改善空氣質量的目標是控制PM2.5,這其中壓減
13日,記者從濟南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和山東大學獲悉,山東大學興隆山校區的4臺燃煤小鍋爐已經拆除完畢,今冬將用上新能源供暖。除了山東大學興隆山校區的小鍋爐,整個濟南市134臺燃煤小鍋爐中的131臺已經拆除,剩下的3臺南郊熱電廠小鍋爐,今冬供暖季后也將開拆。小鍋爐拆除后,省城每年可少燒60多萬噸煤炭,
這兩天在制藥圈被一條微信刷屏,小編不說大家也會猜得到,由石家莊市大氣和水污染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簽署的《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2016年1號文引發的行業內的大討論,各大媒體轉載、評論觀點不一,支持與反對且還不乏喊冤叫屈之聲。 作為制藥人,作為藥企,我們這幾年已經習慣了“舉報“”飛檢”收GMP
原標題;河北的發展需要為北京藍天減速嗎 在最新出爐的《2012年環境狀況公報》中,全國空氣質量的監測數據不再一如既往地“喜氣洋洋”。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坦言,由于我國從2013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加入了PM2.5等監測指標,全國113個環境重點城市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