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PM2.5污染雖然比北京好很多,但仍然需要10多年才能達標。
連日以來,中東部地區嚴重的空氣污染引發公眾極大關注,不過由于南北氣候條件和污染排放的不同,近日廣州為首的珠三角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好,昨日的監測顯示更是所有監測點位都達標,而北京為首的北方城市卻依然身處“嚴重污染”或“重度污染”狀態。
有專家表示,廣州在PM2.5治理上有望在全國大城市中率先達標,不過,達標也許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因為廣州市環保局在咨詢相關專家意見后,提出廣州空氣質量全面達標的年限是2025年。
專家同時提醒,臭氧也許是比治理PM2.5更為棘手的問題。
專家們均建議,控煤和更換清潔能源,是治理PM2.5的重要手段,記者獲悉《廣州市2012~2016年空氣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方案》已經印發實施,將加大對全市燃煤消耗總量的控制,提出中心四城區率先建成“無燃煤區”。
廣州有望率先觸碰達標及格線
昨日15時,對比京廣兩地的空氣質量實時監測數據,廣州的29個點位,AQI(空氣質量指數)都為趨好為“良”;PM2.5濃度在40微克―70微克之間,污染狀況暫時好轉,而北京pm2.5濃度則至今依然維持在300-500微克的水平,污染級別依然停留在“嚴重污染”或“重度污染”水準。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曾表示,對比南北PM2.5濃度狀況,“從監測現狀來看,南方城市普遍好于北方城市。”
所謂的“達標”指的是,在國家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出臺后,各地何時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目前全國各大城市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PM2.5和臭氧污染。
賀教授認為,在pm2.5的防治上,廣州具備率先達標的可能性,同時他也認為,廣州在總體空氣質量上,也具備率先達標的可能性。
賀教授的觀點并非空穴來風,按照市環保局此前公布的數據,2011年廣州的PM2.5年均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與治污及格線的35微克限值,似乎距離并不遙遠,這樣的差距值,在全國各大中心城市也不多見。
想及格,也許還得十幾年
廣州市環保局在咨詢過相關專家意見后,制定了達標規劃,廣州空氣質量達標的年限設在2025年,而北京發布了《2012-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提出達標年限為2030年。
雖然廣州的規劃比北京提前了五年,但即便是率先達標,還需要十幾年。
廣州市民日日享受到藍天白云,為何還需要十幾年時間呢?對此,國內著名灰霾專家、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兌曾表示:“作為市民,肯定是希望所在城市空氣盡快達標,但如果廣州能夠在2025年達標,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僅PM2.5一個指標,要整體年均下降1~2微克/立方米都非常困難,比如上海要從49降到廣州的40多點,沒5―10年也難,所以從2025年這一個時間來看,廣州政府和環保部門其實下了很大決心,也給自己出了一個大難題,看得出政府是勇于接受挑戰的。”
吳兌認為,亞運過后,雖然廣州空氣不像亞運期間那么好,但也能時不時見到藍天白云,“其實經歷了奧運、世博、亞運等大型活動后,在北上廣中,廣州是減排做得最好的,上海北京活動后空氣指標馬上反彈,反而是廣州,將部分減排措施延續了下來,空氣指標反彈要少。”
吳兌表示,現在歐美國家努力了100年,才達到年均十幾微克的成績,“目前我國采取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第一過渡階段值35微克/立方米的標 準,世衛組織制定的準則值為10微克/立方米,目前全世界除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其他都達不到準則值,因為從11下降到10是很困難的。我們國家要達到 10微克/立方米的標準,起碼要2050年以后。”
珠三角臭氧濃度全國最高
如果僅是PM2.5率先達標,但臭氧不能同期達標,那么廣州空氣依然是無法按期達標,嚴重而棘手的臭氧問題,將成為阻礙廣州按期達標的另一障礙。
雖然賀克斌對廣州PM2.5的率先達標抱有信心。不過他同時告誡,“從臭氧的污染來看,情況又有所不同,珠三角仍然是污染最嚴重的幾個區域之一。”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遠航教授此前在廣州曾透露,目前珠三角的臭氧濃度全國最高,已經超過美國洛杉磯。
張遠航的研究還顯示,一年中,珠三角的臭氧濃度在每年秋季的9~11月份最高。盡管臭氧不影響能見度,但對人體呼吸系統和心臟都會有影響,臭氧濃度過高會導致呼吸困難、眼睛干澀等。
廣州市環保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臭氧按1小時平均濃度標準評價,廣州全市10個國控點小時平均值濃度全部出現超標,分別超標 4~334小時,最少超標2天,最多超標89天;臭氧按照8小時平均濃度標準評價,全市10個國控點,除天河職幼監測點未出現超標,其余9個國控點均出現 超標,最少超標13天,最多超標79天。
控制燃煤是關鍵
那么,究竟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廣州空氣質量盡快達標呢?業界普遍認為,控制機動車污染和能源結構調整無疑是最重要的兩塊,其中控制能源結構、削減煤炭用量、使用清潔能源,是大部分專家認為最可行也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學院教授王雪梅表示:“如果都能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對空氣質量的改善肯定大有幫助。但這要看一個城市的實力,因為城市也要發展,使用清潔能源需要付出很大代價。”
廣州市環保局也制定了《廣州市2012~2016年空氣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制定實施全市燃煤消耗量具體控制措施,到2016年,全市 煤炭消費總量與2010年相比實現負增長。這是希望用工業鍋爐淘汰改造實現的燃煤削減量來抵消燃煤電力企業的燃煤消費量增長。根據方案,廣州將劃定高污燃 料“禁燃區”并不斷擴大“禁燃區”面積,到2016年底,全市工業燃煤消耗量力爭較2010年削減50%左右。2014年底前,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 天河區等4個區的鍋爐、窯爐、大灶等禁止使用煤、重油,基本建成“無燃煤區”。2016年底前,白云區、番禺區、從化市等3個區基本建成“無燃煤區”。
此外,方案中也有多條措施涉及控制機動車污染,主要包括提升油品質量,大力淘汰黃標車、到2013年底前將擴大市中心區黃標車限行范圍,以及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到2016年底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將達到1600臺。
對于臭氧的治理,專家表示,要協同減排氮氧化物和VOC。對排放氮氧化物和VOC(揮發性有機物)實施收費,實行VOC排放的“等量置換”和 “減量置換”;與此同時,同樣需要強化機動車排氣污染控制,以及對電力、水泥等重點企業的氮氧化物進行減排,強化火電機組降氮脫硝的升級改造與運行管理。
此外,對于VOC控制方面,要強化化工、涂料、溶劑使用行業的VOC排放控制,加大對石化、化工及含有VOC產品制造企業和印刷、家具制造、汽車制造、紡織印染等行業的VOC污染治理力度。
對此,吳兌也表示:“家庭裝修的量現在很大,像天那水、油漆涂料等,都會散發出VOC,像北京奧運時就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居民家庭裝修,不準裝修材料進入五環以內。”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會一行于11月21日下午蒞臨中廣測組織,進行為期半天的參觀座談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加強各地檢測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行業技術創新和發展。在座談會上,與會代表圍繞當前檢測領域的......
在果蠅機體中,生物鐘(晝夜節律鐘,circadianclocks)也控制著機體的脂肪代謝,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fLipidResearch上題為“Thecircadianclock......
關于同意國家環境保護燃煤低碳利用與重金屬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通過驗收的通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經組織專家審核和研......
當地時間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此舉對海洋環境帶來的長期影響后果難測。盡管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在24日舉行的臨時記者會上表示,2023年度計劃排放約為3.......
7月6日,廣州召開了高質量發展看廣州——《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近年來,廣州推動建設一批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廣州現......
6月25日,我國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廠區建造。船舶預計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業。設計船長約103米、設計吃水排水量約9200噸,......
6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資源與育種團隊研究發現控制桃休眠時間的關鍵基因,并開發了低需冷量分子標記,為控制桃休眠時間和低需冷量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
——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部營銷總監李燕明專訪禾信儀器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始終專注、堅持為國家解決質譜儀“卡脖子”工程技術,在堅守質譜主業中不斷創新發展。5月26日,禾信儀器“國產首發誰與爭鋒......
5月15日下午,在廣州舉行的單藥3CL抑制劑(來瑞特韋)上市后臨床研究暨2023版小分子口服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專家意見項目啟動會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目前在廣......
坐落于廣州風景秀麗的白云山麓、南湖之濱的廣州松園賓館近期備受關注。近日,曾參與松園賓館改建設計工作的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河說:“松園賓館是一件現代嶺南建筑佳作,這個地方代表了東文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