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進行性惡化的機制:慢腎衰發病機制復雜,尚未完全弄清楚,有下述主要學說:
1.健存腎單位學說和矯枉失衡學說
腎實質疾病導致相當數量腎單位破壞,余下的健存腎單位為了代償,必須增加工作量,以維持機體正常的需要,因而,每一個腎單位發生代償性肥大,以便增強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處理濾液的功能,但如腎實質疾病的破壞繼續進行,健存腎單位越來越少,終于到了即使傾盡全力,也不能達到人體代謝的最低要求時,就發生腎衰竭,這就是健存腎單位學說,當發生腎衰竭時,就有一系列病態現象,為了矯正它,機體要作相應調整(即矯正),但在調整過程中,卻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代價,因而發生新的失衡,使人體蒙受新的損害,舉例說明:當健存腎單位有所減少,余下的每個腎單位排出磷的量代償地增加,從整個腎來說,其排出磷的總量仍可基本正常,故血磷正常,但當后來健存腎單位減少至不能代償時,血磷乃升高,人體為了矯正磷的潴留,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以促進腎排磷,這時高磷血癥雖有所改善,但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卻引起了其他癥狀,如由于溶骨作用而發生廣泛的纖維性骨炎及神經系統毒性作用等,給人體造成新的損害,這就是矯枉失衡學說,它是對健存腎單位學說的發展和補充。
2.腎小球高濾過學說
當腎單位破壞至一定數量,余下的每個腎單位代謝廢物的排泄負荷增加,因而代償地發生腎小球毛細血管的高灌注,高壓力和高濾過,而上述腎小球內“三高”可引起:
①腎小球上皮細胞足突融合,系膜細胞和基質顯著增生,腎小球肥大,繼而發生硬化。
②腎小球內皮細胞損傷,誘發血小板聚集,導致微血栓形成,損害腎小球而促進硬化。
③腎小球通透性增加,使蛋白尿增加而損傷腎小管間質,上述過程不斷進行,形成惡性循環,使腎功能不斷進一步惡化,這種惡性循環是一切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尿毒癥的共同途徑,而與腎實質疾病的破壞繼續進行是兩回事。
3.腎小管高代謝學說
慢腎衰時,健存腎單位的腎小管呈代償性高代謝狀態,耗氧量增加,氧自由基產生增多,以及腎小管細胞產生銨顯著增加,可引起腎小管損害,間質炎癥及纖維化,以至腎單位功能喪失,現已明確,慢性腎衰竭的進展和腎小管間質損害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4.其他
有些學者認為慢腎衰的進行性惡化機制與下述有關:
①在腎小球內“三高”情況下,腎組織內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增高,轉化生長因子β等生長因子表達增加,導致細胞外基質增多,而造成腎小球硬化。
②過多蛋白從腎小球濾出,會引起腎小球高濾過,而且近曲小管細胞通過胞飲作用將蛋白吸收后,可引起腎小管和間質的損害,導致腎單位功能喪失。
③脂質代謝紊亂,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系膜細胞增生,繼而發生腎小球硬化,促使腎功能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