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腹(吸收后)低血糖癥
1、胰島功能亢進
(1)胰島素瘤(胰B細胞瘤):腺瘤、微腺瘤、腺癌。
(2)胰島B細胞增生。
(3)多發性內分泌腺瘤I型(MEN-I型)伴胰島素瘤。
(4)嬰幼兒胰島B細胞增生(亮氨酸敏感性或不敏感性)。
(5)胰管細胞新生胰島。
2、內分泌源性低血糖癥
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席漢綜合征)、阿狄森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胰島A細胞功能低下。
3、肝源性低血糖癥
(1)獲得性肝病
如重型肝炎(病毒性、中毒性)、肝硬化晚期、肝淤血(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Buaa-Chiari綜合征)、上升性肝內膽小管性肝炎、肝癌晚期。
(2)肝酶系缺乏
如肝糖原累積病Ⅰ、Ⅲ、Ⅵ、Ⅸ型、肝糖異生酶缺乏(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磷酸烯醇或丙酮酸羧激酶缺乏)、肝糖原合成酶缺乏、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癥、半乳糖血癥。
4、胰外惡性腫瘤性低血糖癥
(1)來自中胚層間質細胞組織的腫瘤
如梭狀細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紋肌肉瘤、脂肪肉瘤、間質細胞瘤、神經纖維瘤、網狀細胞肉瘤。
(2)腺癌
如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胃癌、盲腸結腸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腎上腺皮質癌、卵巢癌。
(3)其他腫瘤
如類癌、嗜鉻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及交感神經節瘤、Wilm瘤。
5、腎源性低血糖癥
(1)腎性糖尿。
(2)慢性腎衰竭晚期。
6、原因不明性低血糖癥
(1)自體免疫性低血糖癥。
(2)酮癥性低血糖癥。
(3)Reye綜合征。
7、萄萄糖利用或喪失過多、攝入不足
如泌乳、妊娠、劇烈運動、長期發熱、年老衰弱、消化道腫瘤、神經性厭食、慢性腹瀉。
(二)餐后(反應性)低血糖癥
1、滋養性低血糖癥
胃大部切除術及胃腸吻合術后;或迷走神經切斷術后低血糖癥。
2、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癥
3、2型糖尿病(NIDDM)早期
4、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癥
5、半乳糖血癥
6、家族性亮氨酸過敏性低血糖癥
(三)外源性低血糖癥
1、藥源性低血糖癥
(1)胰島素
及口服降糖藥過量,尤其優降糖和氯磺丙脲。
(2)其他藥物
柳酸鹽、抗組胺類、普萘洛爾、保泰松、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酚妥拉明、對乙酰氨基酚、對氨基水楊酸鈉、異煙肼、荔枝果、Caribbean果、利血平、胍乙啶、可樂定、氯丙嗪等交感神經抑制劑;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環素、鏈霉素、土霉素、環孢菌素等。
2、酒精性低血糖癥
(四)其他原因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伴發低血糖癥如下丘腦腦干病變、腦發育不全、交通性腦積水等。
2、某些發熱性疾病伴發低血糖癥
(1)惡性瘧疾。
(2)流行性出血熱。
(3)綠膿桿菌敗血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