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狀態的癥狀起因
(一)空腹(吸收后)低血糖癥 1、胰島功能亢進 (1)胰島素瘤(胰B細胞瘤):腺瘤、微腺瘤、腺癌。 (2)胰島B細胞增生。 (3)多發性內分泌腺瘤I型(MEN-I型)伴胰島素瘤。 (4)嬰幼兒胰島B細胞增生(亮氨酸敏感性或不敏感性)。 (5)胰管細胞新生胰島。 2、內分泌源性低血糖癥 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席漢綜合征)、阿狄森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胰島A細胞功能低下。 3、肝源性低血糖癥 (1)獲得性肝病 如重型肝炎(病毒性、中毒性)、肝硬化晚期、肝淤血(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Buaa-Chiari綜合征)、上升性肝內膽小管性肝炎、肝癌晚期。 (2)肝酶系缺乏 如肝糖原累積病Ⅰ、Ⅲ、Ⅵ、Ⅸ型、肝糖異生酶缺乏(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磷酸烯醇或丙酮酸羧激酶缺乏)、肝糖原合成酶缺乏、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癥、半乳糖血癥。 4、胰外惡性腫瘤性低血糖癥 (1......閱讀全文
低血糖狀態的診斷
1、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糖反應,臨床最常見,癥狀輕重與藥物劑量或病情輕重有關,合并有植物神經損害者可無交感神經受刺激表現,常以低血糖腦病為主要表現。但有特殊病史可供鑒別。 2、非糖尿病者中以功能性(餐后、反應性)低血糖最常見,低血糖癥發作病史可較長,但癥狀輕、持
低血糖狀態的檢查
(一)體格檢查 1、詳細的體格檢查是病因診斷的又一主要線索。 2、體態較胖的中年女性應注意功能性低血糖癥。 3、如為向心性肥胖伴多毛、痤瘡、紫紋應考慮皮質醇增多癥。如體態消瘦、皮膚色素減少、毛發脫落、性腺及乳房萎縮常提示垂體功能低下;如體態消瘦、色素加深、低血壓等又提示阿狄森病的可能。
低血糖狀態的癥狀起因
(一)空腹(吸收后)低血糖癥 1、胰島功能亢進 (1)胰島素瘤(胰B細胞瘤):腺瘤、微腺瘤、腺癌。 (2)胰島B細胞增生。 (3)多發性內分泌腺瘤I型(MEN-I型)伴胰島素瘤。 (4)嬰幼兒胰島B細胞增生(亮氨酸敏感性或不敏感性)。 (5)胰管細胞新生胰島。 2、內分泌源性低血糖
低血糖狀態的常見疾病
胰島素瘤、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席漢綜合征)、阿狄森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胰島A細胞功能低下、重型肝炎、肝硬化晚期、肝淤血、上升性肝內膽小管性肝炎、肝癌晚期、肝酶系缺乏、梭狀細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紋肌肉瘤、脂肪肉瘤、間質細胞瘤、神經纖維瘤、網狀細胞肉瘤、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胃癌盲腸結腸癌、肺癌、乳
低血糖狀態的臨床表現
(一)自主(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表現 低血糖發作時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釋放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一些肽素物質,表現為出汗、顫抖、心悸、緊張、焦慮、饑餓、流汗、軟弱無力、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四肢冰涼、收縮壓輕度升高等。 (二)腦功能障礙的表現 低血糖時中樞神經的表現可輕可重。初期表現為精神不
低血糖的治療
一般治療通常急性腎上腺素能癥狀和早期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給予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時能夠緩解。胰島素或磺脲藥治療病人若突然出現意識混亂,行為異常,建議飲用一杯果汁或加3匙糖的糖水,應告訴病人家屬這些處理辦法。一杯牛奶亦可奏效。建議胰島素治療病人隨時攜帶糖果或葡萄糖片。磺脲藥治療病人,尤其是長效藥和氯磺
【低血糖癥】病因
??? 1.空腹時低血糖??? 低血糖出現于早餐之前。???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②氫化可的松(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2)***性 ①
重視新生兒低血糖
眾所周知,孕婦為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很容易出現低血糖。但目前在臨床上,很多產科醫生對于新生兒有可能會出現的低血糖重視不夠,認為單純的低血糖不會造成明顯的后果,認識不到低血糖的嚴重危害性,只是單純地囑咐給孩子喂糖水、勤喂奶,這樣的做法,目前來看,并不是很科學或者是很嚴謹。翻閱近年的文獻資料,并結合自己
低血糖危象中醫診療技術
? 凡因某種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經興奮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一組臨床表現,稱為低血糖癥。以饑餓感、臉色蒼白、心悸脈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顫、恐懼感或精神錯亂,甚則暈厥等為主要臨床特征。本癥嚴重時可致昏迷。臨床一般以血糖濃度低于2.8mmo1/L為診斷標準。???
【低血糖癥】治療與預防
??? 治療 ??? 1.急癥處理 ??? 輕者速給糖類食物或飲料,不能口服或癥狀嚴重者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ml,繼以5-10%葡萄糖滴注。對補充葡萄糖無明顯反應者可能為:①長期低血糖;②低血糖伴有發熱者;③內分泌機能減退的低血糖。須補充更大量的葡萄糖,并加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