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1-24 10:13 原文鏈接: 紅薯基因揭密南美古人遷徙


    比哥倫布第一次遠航早500年時,南美洲的紅薯已經成為波利尼西亞的主要作物。

    圖片來源:iStockphoto/Thinkstock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指出,紅薯的基因組可能是揭密一個偉大探索時代的關鍵。該時代比歐洲地理大發現早幾百年,且存在很多人類學謎團。

      大約8000年前,秘魯高原上的人們開始在家里種植紅薯。前幾代學者認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探索者在16世紀初期將紅薯引入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然而近些年,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收集的證據卻支持另一種假設:前現代波利尼西亞的水手航行到南美洲的西海岸,并將紅薯帶回了家鄉。人類學家在太平洋發現的最早紅薯炭化樣本要追溯到公元1000年——比哥倫布的第一次遠航還要早500年。另外,波利尼西亞語言中“紅薯”的名稱和蓋丘亞族(南美印第安人的一大分支,編者注)的叫法非常相似。

      如今,一些科學家連同法國進化和功能生態學中心以及法國國際農業研究中心,研究分析了第一批到達波利尼西亞群島的歐洲探索者收集的植物標本中的紅薯樣本。這項研究的結果在線發表在1月21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為波利尼西亞和南美洲在1000年前的聯系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通過分析現代紅薯樣本和古老植物標本上的基因標記,研究者發現西太平洋地區和東太平洋地區的品種有明顯的差異。這一發現支持了所謂的三重假設,該假設認為紅薯曾三次被引入到一個地區:第一次是通過波利尼西亞和南美洲在前現代時的聯系,第二次是通過西班牙貿易商從墨西哥向西航行,第三次是葡萄牙貿易商從加勒比海向東航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品種傳到西太平洋就停止了,而更早時候,東部的品種主要來源于南美洲,正好解釋了科學家所發現的東西太平洋地區的差異。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考古學家Patrick Kirch表示,研究標本的這個決定是具有“創新性的”,為三重假設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這項報告的主要作者Caroline Roullier強調,盡管單憑她的基因分析并不能證明前現代的波利尼西亞確實和南美洲有聯系,但是它支持了考古學和語言學的證據來證明這一結論。她說, “這是多種證據的結合”,非常具有說服力。

    相關文章

    研究結果表明細胞暴露在缺氧條件下可能存在某種記憶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研究揭示一種新型殺手基因能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

    科研團隊揭示遺傳因素在母嬰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10月9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聯合武漢兒童醫院、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中山大學等多家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細胞》子刊《細胞基因組學》上以封面、專輯的形式發表了6篇研究論文,系統解析了孕期生......

    印遇龍等:基因編輯并不違背自然選擇規律

    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系統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這項技術改變了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重新定義了自然選擇與人工干預間的界限。老百姓眼中,基因編輯可能也是類似于“......

    學者開發出基因結構注釋“拋光”工具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夏瑞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開發了一種基于基因共線性進行物種基因組基因結構注釋矯正的工具——SynGAP(Synteny-basedGenestructureAn......

    西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調控壽命新基因

    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記者9月9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代方銀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中進行研究,揭示了其調......

    解碼“基因寶藏”!科學家揭示海洋微生物基因資源利用潛力

    9月5日,記者在“千種海洋生物基因測序項目”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庫建設及應用成果聯合發布會上獲悉,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等機構,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海洋微生物基因數據庫,......

    首個泛癌種伴隨診斷體外診斷試劑盒在美獲批

    ·NTRK和RET融合是該檢測支持檢測的兩種基因變化。這些特性支持該體外診斷試劑作為兩種癌癥藥物的伴隨診斷方法——拜耳(BAYRY.US)的Vitrakvi和禮來(LLY.US)的Retevmo。拜耳......

    西南大學家蠶團隊發現長壽新基因OSER1

    記者27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代方銀教授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中研究揭示了其調控機制。該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得到人類受試者研......

    瘦肉越來越受偏愛,如何有效提升地方豬瘦肉率?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豬肉的偏好也發生改變,更加偏愛吃優質的瘦肉。我國地方豬肉質優良,但普遍肥肉多、瘦肉少。比如我國“四大名豬”之一的湖南地方豬寧鄉花豬,瘦肉率僅38.6%,而國外引進豬種(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