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8-04 14:38 原文鏈接: 今年7月降水少、氣溫高,預計8月臺風偏少

    8月3日,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亞偉在中國氣象局8月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預計今年8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臺風較常年同期偏少。

    發布會介紹,今年7月氣候最顯著特征是降水少、氣溫高。其中,7月全國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少,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高。 預計8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臺風較常年同期偏少,東北、華北、華南東南部、內蒙古大部、西北東北部、青藏高原西北部等地降水偏多。 王亞偉提醒,公眾需防范強降水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以及臺風災害、強對流天氣危害,做好防暑降溫及能源保供工作,防范天氣對農業的不利影響,旅游出行關注氣象條件。

    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今年7月,全國平均降水量96.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0.6%,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少;西藏、四川、云南均為歷史同期最少。7月全國平均氣溫23.2℃,較常年同期偏高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高;全國有245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7月歷史極值。主要天氣氣候特征如下:

    一是高溫日數歷史同期第2多,區域性高溫過程持續影響我國。7月,全國平均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ge;35℃)5.6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多(僅次于2017年)。西南地區東部、華中、華東和華南大部地區以及新疆西南部等地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5~10天,部分地區偏多10天以上。受高溫影響,浙江、上海等南方多地用電創歷史新高,浙江、江蘇、四川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

    二是西北地區氣象干旱緩解,南方多地氣象干旱露頭。7月以來,受溫高雨少影響,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西北地區東部、華中和華東部分地區出現中度及以上氣象干旱。截至7月31日,華東中南部、華中西北部和東南部、西南部分地區和華南西部等多地中到重度氣象干旱露頭并發展,內蒙古中東部、新疆和西藏中東部地區氣象干旱持續。

    三是北方地區暴雨過程多、極端性強。7月,我國出現6次區域性暴雨過程,其中4次發生在北方,較常年同期偏多1.4次,而南方區域性暴雨過程較常年同期偏少2.1次。北方地區有30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7月極值。

    四是生成及登陸臺風少,臺風“暹芭”登陸強度強。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3個臺風生成,其中3號臺風“暹芭”登陸我國,生成及登陸臺風數量均比常年同期偏少0.8個。“暹芭”(CHABA)是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臺風,也是1991年以來初臺登陸強度位列第4的臺風。 五是強對流天氣頻發,部分地區受災較重。7月,15個省(區、市)的部分地區遭受雷電、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影響,其中甘肅、河南、湖北、江蘇等地災害影響較重。

    王亞偉指出,7月,全國共發布預警信息6.8萬條,同比降低1.45%。其中,高溫紅色預警發布量增幅最大,同比增幅達753%。浙江、四川、陜西高溫紅色預警發布量居前三位,其中,四川連續11天(6日-16日)發布高溫紅色預警,浙江連續10天(20日-29日)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降水方面,預計8月,東北、華北、華南東南部、內蒙古大部、西北東北部、青藏高原西北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東北、內蒙古東部、華北東北部、華東東南部、華南東南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等地偏多2~5成。

    氣溫方面,預計8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華東大部、華中大部、西南東北部、青藏高原大部及新疆北部等地偏高1~2℃;東北大部和內蒙古東部氣溫偏低。

    相關文章

    Nature新視角!氣溶膠減排如何影響喜馬拉雅降水

    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的夏季降水居然會受到大氣污染治理的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天軍的團隊,聯合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德國馬普氣象研究所和中國海洋大學的相關學者,揭......

    蒙古高原夏季降水變率及其可能機制研究獲進展

    由于氣溫升高和降水變化,干旱和半干旱生態系統的干旱加劇,給區域環境、水資源和農業都帶來巨大影響。近些年來,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區的蒙古高原(MP)正在經歷著嚴重的干旱,易發生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問題。降水是......

    極端降水變化的非線性響應及其驅動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潘慶民團隊揭示了草原生產力對極端降水變化的非線性響應及其驅動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功能生態學》。隨著全球降水波動的加劇,極端干旱和極端濕潤年份出現的頻率增加是未來全球氣......

    我國首顆降水星上崗了

    2023年4月16日9時36分,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三號G星(風云三號G星即風云三號07星),作為風云衛星家族中的第20星,風云三號G星在國際上首次采用雙頻主動降水測量雷達與被動微波、光學遙......

    近30年西北地區由變濕向變干轉型

    近日,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湯秋鴻團隊發現近30年西北地區正在由變濕向變干轉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水文學雜志》。中國西北地區在過去60年經歷了以氣溫上升(變暖)、降水增加(變濕)為主要特征......

    大氣所等揭示歷史降水變率與未來極端降水預估聯系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天軍課題組與英國氣象局哈德萊氣候中心的合作者指出,中高緯地區極端降水預估模式間不確定性與模式模擬的歷史氣候降水變率,即降水事件的波動幅度或振蕩范圍,存在顯著相關。相關論文近......

    海洋所在晚第四紀東亞季風降水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萬世明團隊與瑞典隆德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在CommunicationsEarth&Environment上在線發表了晚第四紀東亞季風降水......

    中東部多地體驗初春般暖意明起降水發展增多

    中國天氣網訊今起三天(1月10日至12日),我國中東部大部仍將處于明顯偏暖的天氣格局中,東北、江南不少地方最高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超10℃,體驗初春般的暖意。本周后半段,隨著強冷空氣登場,上述地區將上演......

    全球降水頻率變化對土壤呼吸及其組分影響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鼎湖山站博士后杜悅在導師閆俊華研究員等指導下,研究揭示了全球降水頻率變化對土壤呼吸及其組分的影響。相關研究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ChangeBiology)。全球變......

    江南等地降水頻繁明起北方新一股冷空氣來報到

    中國天氣網訊今天(12月8日),我國大部雨雪稀少,降水區域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江蘇、貴州一帶,以小雨為主。明天開始,冷空氣逐漸活躍起來,東北等地氣溫波動大,公眾需密切關注氣溫變化,及時增添衣物。全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