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9-09 14:30 原文鏈接: “天宮對話”帶領世界探索太空

    “天宮對話——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與非洲青少年問答活動”日前在非盟總部落下帷幕。本次活動由中國駐非盟使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非盟委員會共同舉辦。中國駐非盟使團團長胡長春大使,非盟委員會教育、科技與創新委員貝荷欣,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埃塞俄比亞創新與科技部部長貝利特·莫拉,非洲國家駐非盟使節以及中國駐非洲國家使館代表、非洲青年代表、媒體記者等近千人見證了活動盛況。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與非洲青年互動。王傳軍攝/光明圖片

      “天宮對話”活動是中國同非盟建交20周年慶祝活動之一,也是主要航空航天大國的宇航員們首次通過天地連線與非洲青少年近距離接觸,受到駐非外交界、非洲國家航天主管部門的全力支持,非洲青少年踴躍參與,中非媒體界廣泛關注。活動主會場設在非盟總部,分會場分別設在阿爾及利亞、埃及、埃塞俄比亞、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塞內加爾、索馬里和南非8國,面向全球直播。

      胡長春大使在致辭中表示,中非有著探索太空的共同夢想,今天的活動體現了中非緊密的團結合作,更表明中非攜手共攀科技高峰的堅定意愿。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下,航天合作正成為推進中非合作的亮點。中國長期積極幫助非洲國家培養各類青年人才,助推非洲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青年代表著未來,人才是振興之本。希望非洲青年苦練本領,掌握高新科技,致力于科學開發自然,促進經濟騰飛,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活動現場,林西強通過視頻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歷程和“天宮”空間站概況。林西強表示,“天宮”空間站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探索宇宙、開展科學研究的開放平臺。歡迎非洲青年今后與中國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聯合飛行,共同執行任務。

      最令人難忘的是非洲青年與中國航天員的對話環節。非盟總部主會場與分會場分別實時連線。來自8個分會場的非洲國家青少年代表提出諸如在天宮上能否看到撒哈拉沙漠和乞力馬扎羅山,女航天員如何實現夢想,航天員正在空間站執行哪些任務,從地球到空間站的旅行需要多長時間,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等問題。目前在軌工作生活的陳冬、劉洋和蔡旭哲三位航天員逐一答疑解惑,他們有趣又富有知識性的回答與現場演示引起非洲青少年的驚嘆和思考。陳冬描繪了浩瀚壯觀的宇宙景象和優秀宇航員所應具備的身體、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能;劉洋作為中國首位女航天員說到家的溫暖和支持給了她無窮的動力,女性完全可以高標準完成訓練考核和工作任務;蔡旭哲講述了如何在太空中辨別方向以及開展各類科學實驗。航天員們勉勵非洲青少年星空之路始于腳下,希望他們認真學習掌握技能,勇敢探索太空奧秘。

      活動期間,非盟航天專家提迪安博士圍繞非洲外太空旗艦項目戰略展開了闡述,并稱贊中國航天技術發展迅速,感謝中國對非洲航天事業的大力支持,激勵更多非洲青少年投身航天事業,為實現非盟《2063年議程》貢獻力量。非洲外太空項目是非盟《2063年議程》的旗艦項目,該項目將重點關注地球觀測、衛星通信、導航和定位以及天文學和空間科學4個主要領域。它以非洲國家空間計劃為基礎,旨在創建一個協調良好、一體化的全非計劃,制定支持非洲空間議程的監管框架,以響應非洲大陸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全面實施非洲外太空計劃,非盟成立了非洲航天局,該機構即將投入運營。非盟正與南非政府商議設立泛非大學空間科學研究所事宜,并實施“全球環境與安全監測和非洲”計劃和“全球氣候服務框架”計劃。

      中國與非盟在航天領域的合作開始于三年前。據貝荷欣教授介紹,2019年非盟委員會通過工作訪問啟動了與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企業的合作,雙方之后起草了非中航天政策白皮書,以推進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的關鍵目標和優先事項。2021年,成功召開的首屆中非北斗論壇是中非空間合作的典范。中國還與非洲國家合作開發關鍵地面基礎設施,并為非洲發射了6顆衛星。他指出,這次舉辦的“天宮對話”活動,是中非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將激勵和推動更多非洲青年參與太空事務。同時,他誠摯地感謝中國對非洲空間事業發展的鼎力支持,并感謝中國駐非盟使團倡議并共同主辦此次活動。

      代表埃塞俄比亞青年參與此次活動的是來自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孔子學院的大學生和來自奧羅米亞發展協會寄宿學校的中學生。嫦娥(中文名)是亞的斯亞貝巴大學的研究生,主修信息技術專業,同時她也是該校孔子學院的學生。她告訴記者,她知道“嫦娥”這個名字跟航天很有淵源,“中國有嫦娥奔月的典故,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很快,對包括埃塞俄比亞在內的非洲國家的航天事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她所學的信息技術專業跟航天工程也息息相關,她期待有機會能去中國深造,為埃塞俄比亞的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作出貢獻。來自奧羅米亞發展協會寄宿學校的羅貝·艾哈邁德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這么全面生動地了解外太空情況以及人類在外太空進行的實驗。她非常高興能參與此次活動,了解學習了很多關于太空的知識。這次活動激發了她探索外太空的興趣。雖然她對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了解還很淺顯,但她知道中國在外太空探索方面發展很快、發展很好。

    相關文章

    揭秘!他們助航天員出艙活動“一臂之力”

    最近一段時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正在為首次出艙活動進行任務準備。與此同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空間站機械臂操控團隊也在同步展開相應的準備工作。為了確保航天員在機械臂的輔助下順利執行各項艙外作業,飛控團......

    容易:長二F火箭航天員專屬“神箭”

    把航天員們送到太空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專為載人航天工程研制的,30年間一共發射了17次,次次成功。它和其他火箭有什么不同呢?總臺記者日前對長二F火箭的總設計師容易進行了專訪。總臺央視記者吳天白:長......

    黃偉芬:為航天員搭就通往太空的堅實天梯

    當航天員在剛剛建造完成的中國空間站內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飲用著循環水、吃著口味豐富的飯菜、忙碌而有序地工作、在獨立的小空間里安心入睡……有一群人,正在時刻關注著航天員在天上的一舉一動。他們,是離航天員最......

    多項技術為航天員照亮歸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64.shtm傘花在空中綻放,牽引神舟十四號返回艙緩緩下落。日前,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

    “嚴寒+暗夜”,如何讓航天員感受到回家的溫暖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這也是東風著陸場首次迎接在冬季夜間執行搜救任務的挑戰。面對嚴寒和暗夜帶來的諸多困難,地面是如何準備和應對的?夜間搜索發現目標難由于直升機飛行的快捷性,航......

    神十四航天員順利到家“太空行李”有何特別?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題:“神十四”航天員順利到家“太空行李”有何特別?作者馬帥莎12月4日,在中國空間站出差了183天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踏上返回地球之旅。飛船返回艙拖著黃色尾焰,像......

    航天員回家第一頓飯吃啥?

    占康&ensp;科技日報記者&ensp;付毅飛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即將返回。在太空出差半年,他們“回家”后第一頓飯吃啥?中國航天員中心神舟十四號任務著陸場試驗隊責任總師徐沖,在12月3......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將返程半年創造多個“首次”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馬帥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于12月4日返回地球。自今年6月5日入駐中國空間站以來,三名航天員在軌任務安排飽滿,可以說是空間站任務實施以來的“最忙乘組”。 “神十四......

    兩艘神舟飛船共軌返回任務將帶來哪些挑戰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即將返回。與以往相比,這次的返回任務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兩艘載人飛船都在空間站停靠,那么,這樣一個特點又會對返回任務帶來哪些挑戰呢?總臺央視記者吳天白:從這......

    返回地面后航天員身體會經受怎樣的考驗?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中國航天員乘組完成首次在軌交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于今日返回東風著陸場。目前,東風著陸場及各參試系統也已經做好準備,迎接航天員回家。距地面約400公里的空間站回到地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