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研究組3日發布的監測結果顯示,1月份京津冀共發生5次強霾污染過程。機動車、采暖和餐飲排放對北京強霾污染的“貢獻”超50%。
“就北京而言,機動車為城市PM2.5的最大來源,約為四分之一。其次為燃煤和外來輸送,各占五分之一。油氣揮發和局地烹飪排放近年來有快速上升趨勢,應加緊控制,工業和地面揚塵應進一步改善。”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說。
他說,京津冀區域應重點控制工業和燃煤過程,重點在于燃燒過程的脫硫、脫硝和除塵;同時要高度關注柴油車排放和油品質量。
中科院分布在京津冀區域的15個PM2.5監測站監測顯示,1月份京津冀5次強霾污染分別發生在1月6日至8日、9日至15日、17日至19日、22日至23日、25日至31日。其中第五次污染過程中PM2.5大于300微克/立方米的時間超過50小時。
專家對污染物成分分析后認為,席卷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污染物化學組成,是英國倫敦1952年煙霧事件和上世紀40至50年代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污染物的混合體,并疊加了我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是人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后果。
中科院于2012年9月啟動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研究。專項首席科學家賀泓介紹,該專項計劃用5年的時間,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研究區域,闡明區域灰霾形成的機制,研發致霾關鍵污染物的控制技術,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學可行的技術和政策解決方案。
現有土壤修復處理時間長,污染物多樣化,處理技術缺乏通用性。因此,來自休斯頓萊斯大學的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可快速修復土壤中多種污染物的高溫電熱工藝。通過脈沖直流電輸入,使污染土壤在幾秒鐘內升至1000到3......
10月1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高翔課題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路璐課題組合作,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發表了題為Solar-......
土壤作為陸地環境的基礎,并與其他生態系統廣泛聯通。土壤作為污染物的“源”和“匯”而備受關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屬通過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等環節進入土壤,其復合污......
摘要:現如今,人們對飲水水質安全越來越關心,而飲用水水質受到原水水質、處理過程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隨著工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環境污染問題越發嚴重,威脅著人們的飲水安全,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對水質進行檢測。......
日前,京津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京津冀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準確把我檢驗檢測機構資質準入范圍、簡化檢驗檢測機構變更辦理程序、深化檢驗......
針對京津冀等地及東北地區嚴重暴雨洪澇災害,8月6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再次緊急預撥3.5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京津冀等地及黑龍江、吉林7省(市)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由地方統籌用于排危除險、應急搶......
LipidALL脂代謝會議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稅光厚研究員發起,至今已在國內多個城市成功舉辦八屆。豐富的會議主題與優質的會議內容數年來吸引了超過數萬名各地科研人員參與其中,極大推進了脂質/代......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京津冀地區做好防汛救災工作針對近期京津冀地區暴雨洪澇災害,8月1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三省(市)......
京津冀三地將共同加強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構筑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相關負責人近日介紹,三地將聚焦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重點領域,著力打造世......
7月10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5—2020年)調查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調查評估報告》)、《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調查與觀測技術規范》(以下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