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律師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數據信息,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不予公開
2月24日,北京律師董正偉透露,他收到了環保部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但令他失望的是,對于他所提出的請求環保部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信息”的申請,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
事實上,原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土資源部早在2006年就曾做過全國土壤污染調查,但是,污染數據至今沒有公開。
據董正偉介紹,今年1月30日,他通過在線提交和發送電子郵件方式,向環保部提交了兩份信息公開申請,一份是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信息;另一份是,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方法信息。
“今天(24日)上午收到了環保部的公開答復函件。實事求是講,環保部這次信息公開答復做的比較好,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作出答復,答復內容總計22頁。”董正偉說,環保部的答復是近幾年其申請20多個部委政府信息公開“一次性政府信息公開紙張內容較多的之一”。
董正偉表示,讓他感到唯一遺憾的是土壤污染調查數據信息沒有公開。
環保部在發給董正偉的“環境保護部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以下簡稱告知書)稱,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屬于國家秘密,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14條規定,環保部不予公開。
此前,環保部多次對媒體稱土壤環境污染狀況調查數據報告國務院批準后向社會公開。由此看來,土壤污染狀況數據十分嚴重,環保部不敢向社會公開。”董正偉說,土壤污染狀況數據關系到每個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居住環境安全問題,事關公共利益,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借口不公開,顯然不符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主旨精神。
董正偉告訴記者,土壤環境污染數據不公開不利于公民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不利于土壤環境保護治理;不公開還會嚴重影響公民知情權與監督權。
“為全面、系統、準確掌握我國土壤污染的真實‘家底’,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確保百姓身體健康,環保總局和國土資源部18日聯合啟動了經費預算達10億元的全國首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這是新華社記者2006年7月18日發布的消息。24日,環保部在發給董正偉的告知書中也提到了此次調查。
調查結果并不恐怖但是為什么不能說?
多名受訪專家表示理解保密的苦衷,在沒有切實的處理辦法和法規出臺前,全國污染土壤狀況一旦公布,將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擔憂和經濟損失。
“不能說,不能說,不能說。”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指導組專家、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萬洪富自1994年開始關注土壤污染問題,他曾不止一次呼吁開展全國性的土壤污染調查和信息公開。因簽署了保密協議,這位專家婉拒了對于調查結果的提問,僅僅透露,“結果其實沒有那么恐怖,不明白為什么不能公開”。
“這場調查原本僅僅是作為一個科研項目,根本沒有想到后來會引起社會那么大的關注。”中國環境修復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回憶道。
“土壤的問題不僅是土壤,涉及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安全問題。在這些問題都沒想好之前,怎么公布?”高勝達也不贊成將這次調查結果公布。
“不公布的主要原因還是環境數據的敏感性。最終結果肯定是要公布的,但不知道是全部公開還是只是在系統內公開。”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宋靜分析道。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土壤污染了不僅會對公眾健康造成直接損害,它還可以通過食品、農作物種植以及地下水滲透對人體健康造成間接損害,土壤污染問題事關公眾健康,公眾應該有知情權。”馬軍說,土壤污染相比大氣、水、垃圾等的污染,更具隱蔽性,公眾僅憑其感觀很難對土壤污染作出基本判斷。
@人民日報:土壤污染信息,國家秘密;生乳新國標會議紀要,國家秘密……國家秘密,像是拒絕公開的“四字箴言”。是涉及秘密不便公開,還是擔心引起不滿不敢公開?非典疫情初期和PM2.5引發關注時,都曾是不能言說的秘密,說開了天也沒塌。遮掩只會讓人猜測:我們被騙了。
@新華視點:土壤污染關系到億萬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居住環境安全,事關公共利益,依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應公開。公開與否改變不了污染狀況,官民共同努力治污方是上策。
馬軍表示,“因為我們國家從來沒有公開過土壤污染的信息,比如,房子建在污染的土地上,一些被污染的土地可能仍在種植農作物等等。這樣的信息一旦公開很有可能會引起大范圍或大數量人群的恐慌。”馬軍說,環保部不公開土壤污染信息可能也有其掌握的數據不是非常完整和準確的原因。
“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環保部不公開土壤污染信息的理由。”馬軍認為,對于土壤污染狀況公眾有知情權,土壤污染治理也需要公眾參與。
他建議,環保部對土壤污染信息不要完全不予公開,環保部應該就敏感數據以及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數據作出充分解釋,并告知公眾將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經過3年或5年的治理,環保部可以再去公開這些信息。”馬軍認為,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土壤污染數據的敏感性和公眾的不滿。
馬軍建議,對于土壤污染信息,環保部完全可以借鑒公開PM2.5信息的做法,而不應該簡單的回避。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3月即將施行的環保政策、標準01《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3月1日起施行2022年底,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第28號部令......
2月7日,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發布《關于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27個項目2022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的決定》,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10個項目2022年度......
本報記者徐衛星北京報道剛剛閉幕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對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強調要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據我們測算,2022年生態環保產業全年營收......
今天(2月20日),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一批移交問題的追責問責情況集中對社會公布,涉及6個省份和兩家中央企業。截至目前,已有26個省份和6家中央企業完成了問責情況的公開,累計追責問責2879人。......
美國環保署出了俄亥俄州初步報告,壞消息是全州所有水系都檢測出污染物,更壞的消息是雖然最大污染物是氯乙烯,但是實際上幾乎火車上運輸的危險化學物品都泄露了,包括但不限于:氯乙烯、乙二醇單丁醚、丙烯酸-2-......
近日,財政部相繼下達了多項2023年生態環保資金預算,其中包括水污染防治資金預算170億、大氣污染防治210億、土壤污染防治30.8億、管網及污水處理105.5億、農村環境整治20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開始啟動第二輪中央及省環保督察整改及驗收銷號工作。根據要求,整改有關情況應當通過官方網站等便于人民群眾知曉的方式對外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公示期間有異議的,相關責任單位須采取有效措施......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關于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單位,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全國性行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