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20日介紹,中山大學“天琴計劃”中作為第“1”步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已于近日通過國家航天局的驗收,評定等次為“優秀”。
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于2014年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按照“0123”技術路線圖逐步推進。其中,第“0”步開展月球激光測距實驗,為天琴衛星的高精度定軌提供技術支撐;第“1”步開展單星試驗,對高精度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進行在軌試驗驗證;第“2”步開展雙星試驗,對星間激光干涉測量技術進行在軌試驗驗證;第“3”步發射天琴三星,進行引力波的空間探測和長期科學值守。
作為第“1”步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于2018年得到國家航天局批復立項,衛星由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等聯合研制,于2019年12月20日成功發射入軌,超出預期地完成科學任務,并首次自主測得全球重力場數據。
據介紹,經驗收專家組評審,“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在軌驗證的高精度慣性傳感技術、無拖曳控制技術、一體化粘接集成的空間激光干涉技術、衛星的高精度質心控制和測量技術及對核心載荷的高穩定度溫度控制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內最好水平;連續可調的冷氣微推進器噪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慣性傳感核心指標較國內原有水平提高約2個量級;并獲得全球重力場數據,這是中國首次使用國產自主衛星測得這一數據,為中國后續重力衛星的數據處理奠定了基礎。
據悉,除國家航天局外,天琴計劃項目團隊也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廣東省和珠海市等部門的持續支持,攻克空間慣性傳感、星載激光干涉測量、超靜超穩航天器平臺等系列技術。
項目驗收專家組組長、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吳偉仁院士表示,“天琴一號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工作,在軌完成了相關的試驗190余次,獲取了大量的有參考價值的數據,達到了原來研制的指標要求,有些還優于研制要求。”
目前,天琴計劃按照“0123”技術路線圖逐步推進。作為第“0”步的地月激光測距項目也已經于2019年11月測到月球表面全部五個激光反射器的回波信號,由此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完成該試驗的國家。天琴計劃“沿途下蛋”的基礎研究創新模式,已經生成了多項用于服務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科學技術。
中山大學20日介紹,中山大學“天琴計劃”中作為第“1”步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已于近日通過國家航天局的驗收,評定等次為“優秀”。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于2014年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
中山大學20日介紹,中山大學“天琴計劃”中作為第“1”步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已于近日通過國家航天局的驗收,評定等次為“優秀”。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于2014年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
昨天(21日),由國家航天局聯合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國外空司共同主辦的“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研討會”在海口開幕。記者從本次大會上獲悉,當前,我國天地一體化的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
11月21日,由國家航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共同主辦的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開幕。會議發布了《中國航天推動構建新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
9月9日,中國傳統節日中秋佳節前夕,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在北京發布嫦娥五號最新科學成果。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董保同在發布活動上宣布,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的新礦物,被命名為“嫦娥石”。該......
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附近(北緯29.59度,東經102.08度)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13時02分接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和四川高分中心應急需求,國家航天局對......
《中國科學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月25日下午,國家航天局與安徽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行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揭牌活動。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省長王清憲、中國科學技......
1月28日,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的有關情況。他表示,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目標就是要初步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我國“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俄......
今天(1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介紹,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引入更多新生力量加盟,在人才培養方面:第一,通過重大工程牽引,不斷加強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
1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發布第五部航天白皮書——《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系統介紹了2016年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重大工程和科學應用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同時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