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通過國家航天局驗收
中山大學20日介紹,中山大學“天琴計劃”中作為第“1”步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已于近日通過國家航天局的驗收,評定等次為“優秀”。 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于2014年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按照“0123”技術路線圖逐步推進。其中,第“0”步開展月球激光測距實驗,為天琴衛星的高精度定軌提供技術支撐;第“1”步開展單星試驗,對高精度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進行在軌試驗驗證;第“2”步開展雙星試驗,對星間激光干涉測量技術進行在軌試驗驗證;第“3”步發射天琴三星,進行引力波的空間探測和長期科學值守。 作為第“1”步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于2018年得到國家航天局批復立項,衛星由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等聯合研制,于2019年12月20日成功發射入軌,超出預期地完成科學任務,并首次自主測得全球重力場數據。 據介紹,經驗收專家組評審,“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在軌驗證的高精度慣性傳感技術、無拖......閱讀全文
國家航天局發布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
3月28日,國家航天局在京發布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監測圖、亮溫監測圖、海冰監測圖、高光譜數據立方體圖等高光譜數據圖像,展現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在溫室氣體探測、內陸水體水質定量遙感監測、地物精細分類、礦產資源調查等方面的重要應用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通過國家航天局驗收
中山大學20日介紹,中山大學“天琴計劃”中作為第“1”步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已于近日通過國家航天局的驗收,評定等次為“優秀”。 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于2014年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按照“0123”技術路線圖逐步推進。其中,第“0”步開展月球激光測距實驗,為天琴衛星的高
國家航天局緊急協調高分衛星馳援瀘定地震災區
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附近(北緯29.59度,東經102.08度)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 13時02分接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和四川高分中心應急需求,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第一時間啟動民商衛星應急響應機制,緊急協調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以及四維世景、
美國航天局確認報廢衛星墜入南太平洋
美國航天局9月27日說,已報廢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已墜入南太平洋遠離大陸的地區,并未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 美國航天局說,負責跟蹤衛星下墜過程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空間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確認,美國東部時間24日零時,這顆衛星開始從南緯14.1度、西經170.2度對應地點上空進入地球大氣層,其碎片散
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驗收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組織的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驗收會在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召開。來自國家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總參、北京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及中科院的多位專家組成驗收組,徐冠華院士任驗收組組長。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主持驗收會。 遙感衛
美航天局公布冥王星衛星首張“全家福”
美國航天局22日公布了“新視野”號探測器剛剛傳回的冥王星最后一顆衛星“瑟伯勒斯”的“肖像照”,并拼成了這顆遙遠矮行星的首張衛星“全家福”照片。 冥王星共有5顆衛星,分別以希臘神話中的冥河擺渡人“卡戎”、黑暗女神“尼克斯”、九頭蛇“許德拉”、冥河“斯蒂克斯”和把守冥界大門的三頭犬“瑟伯勒斯
國家航天局:多舉措培養航天人才
今天(1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介紹,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引入更多新生力量加盟,在人才培養方面:第一,通過重大工程牽引,不斷加強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的培養,也包括大國工匠等。第二,強化人才交流機制,不斷規范和引導人才交流。第三,
國家航天局精彩亮相第14屆中國航展
11月8日,第14屆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拉開帷幕,國家航天局作為主辦單位之一,以“新時代的中國航天”獨立展臺,精彩亮相中國航展。 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潘愛華表示,作為負責民用航天管理及國際空間合作的政府機構,國家航天局亮相中國航展,有利于積極展示中國航天自信開放風貌,持續強化中國航天和平
國家航天局:中國向俄羅斯、法國贈送月球樣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204.shtm
國家航天局:中國正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據11月25日報道,為期3天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25日正在海口進行。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論壇上表示,后續中國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同時還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中國探月工程于2004年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
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正式開通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1日,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發布暨國家航天局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中心揭牌儀式在海南海口舉辦。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正式開通,旨在構建國家級、綜合性遙感資源共享與應用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遙感衛星數據資源共建共用共享,帶動我國遙感綜合應用能力邁上新臺階。 國
國家環境保護衛星遙感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6月15日,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專家對國家環境保護衛星遙感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建設進行驗收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該實驗室很好地完成了預期建設目標,達到了環境保護部重點實驗室驗收條件和要求,同意通過驗收。 環境保護部科技司副司長劉志全,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吳國增
國家航天局:將培育太空旅游等太空經濟新業態
1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發布第五部航天白皮書——《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系統介紹了2016年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重大工程和科學應用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同時也介紹了未來5年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國家航天局介紹,未來五年將培育壯大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發布3類海洋衛星融合產品
今天(3月23日),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發布了3類海洋衛星融合產品,產品分別為全球1/4°分辨率,重點區域1/8°分辨率的海面高度融合產品;時間間隔為6小時、空間分辨率為25km的全球海面風場融合產品以及空間分辨率為5km,每天兩次的海面溫度融合產品。 產品將應用于海洋環境預報、氣象預報等領域,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發布3類海洋衛星融合產品
今天(3月23日),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發布了3類海洋衛星融合產品,產品分別為全球1/4°分辨率,重點區域1/8°分辨率的海面高度融合產品;時間間隔為6小時、空間分辨率為25km的全球海面風場融合產品以及空間分辨率為5km,每天兩次的海面溫度融合產品。 產品將應用于海洋環境預報、氣象預報等領
NASA開始進行火箭實驗室對地球系統理解的探索
火箭實驗室發射了美國宇航局的TROPICS任務,其中包括四個小型立方體衛星,配備了一個旋轉的微波輻射計,用于大氣監測。該任務由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的William Blackwell博士領導,建立在先前發射的TROPICS探路衛星的數據和經驗教訓之上。 構成TROPICS星座的衛星的概念圖,
微衛星標記的實驗步驟
1. 客戶收集標本(血液或組織等標本)并提取DNA。2. 設計引物序列并擴增,瓊脂糖電泳檢測結果。3. 合成熒光標記引物。4. 進行PCR擴增,產物通過測序儀器電泳檢測, 獲得擴增片段大小。5. 分析測序儀器讀出的數據,給結果圖譜。
我國成功發射資源一號06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1年12月26日11時1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遙三十九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資源一號06星(5米光學衛星02星),該星將進一步推進我國陸地資源調查監測衛星業務系統化應用。5米光學衛星02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一顆
國家航天局:過去五年空間科學研究不斷深入
今天(1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介紹,五年來,通過重大工程的實施,對空間科學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和帶動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歷史演化方面,通過對月球淺層結構的研究,對月球的演化歷史,特別是在地質方面,取得了新的認知。前期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
國家航天局:完成勘察后再用十年建設月球科研站
1月28日,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的有關情況。他表示,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目標就是要初步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我國“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俄羅斯規劃的相應任務,用五年左右的時間,要完成建站之前的勘察工作。“我們再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設施建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太陽強烈爆發仍將持續
?北京時間3月7日8時24分,編號為11429的太陽黑子群爆發了一個X5.4級的強耀斑,并噴發出速度達到2200公里/秒的日冕物質,日地空間中高能質子通量快速上升,3月8日15時35分達到1960pfu(通量單位),強度依舊很高。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預測,此次太陽風暴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此
我國在軌穩定運行的空間基礎設施衛星有三百余顆
昨天(21日),由國家航天局聯合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國外空司共同主辦的“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研討會”在海口開幕。記者從本次大會上獲悉,當前,我國天地一體化的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構建了以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為主體的天地一體化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體系。我國目前在軌穩定
海南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成立
11月21日,中國航天大會在海口開幕。大會期間,海南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據介紹,研究中心是繼海南省航天技術創新中心之后,文昌國際航天城又一重大科技創新機構投入運行,將作為我國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的重要支撐平臺,承擔“國家航天局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中心”和“
國家航天局系統一司司長張煒一行調研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11月20日,國家航天局系統一司司長張煒一行調研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夸父計劃及國際合作情況。會議由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副局長于英杰主持。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致歡迎辭,并對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整體概況進行了介紹;副主任王赤介紹了夸父計劃的背景與進展;夸父計劃首席科學家劉維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海洋二號C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衛星在軌后,主要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
巴實驗衛星在美發射升空
據巴西科技部網站13日報道,巴西用于研究大洋鹽分水平、地球氣候和環境變化之間關系的“寶瓶”衛星SAC-D/Aquarius,于10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基地由德爾塔2號火箭發射成功。 從2010年6月到2011年3月,該衛星在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整體測試中心進行了環境測試。該項測試的目
中國已與29國家地區簽署80多項航天政府協定
“歡迎國際同行參與中國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以及未來的深空探測等航天領域重大工程。我們將支持中外科學家在日地空間探測、微重力科學與空間生命科學試驗等領域的合作研究,積極推動各國對地觀測衛星數據共享,服務全球環境與災害監測,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11月10日珠海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
美國航天局重點實驗室因經費短缺裁員
美國“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 2月25日電 美國航天局的重點實驗室――噴氣推進實驗室25日宣布,由于聯邦政府預算開支不足,該實驗室將遭遇經費短缺,因此計劃在今年內裁員約200人。 噴氣推進實驗室發言人維羅尼卡?麥格雷戈說,被裁員工將包括科學家、工程師和工人,裁員工作已于兩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國際空間站“過渡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發布了國際空間站的所謂“過渡計劃”。該計劃涵蓋了NASA為確保國際空間站在未來十年保持運行所需的工作,“有助于為未來的太空經濟奠定基礎”。該計劃還詳細說明了國際空間站的終結規劃。NASA預計國際空間站的服役壽命將在2031年1月結束。但相關工作可能會提前一年或更早時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國際空間站“過渡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發布了國際空間站的所謂“過渡計劃”。該計劃涵蓋了NASA為確保國際空間站在未來十年保持運行所需的工作,“有助于為未來的太空經濟奠定基礎”。 該計劃還詳細說明了國際空間站的終結規劃。NASA預計國際空間站的服役壽命將在2031年1月結束。但相關工作可能會提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