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月球的認識,又有了新突破!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上獲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這些成果涉及月壤樣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質、月球火山活動歷史及年輕火山活動成因、月球水和揮發分的含量與來源、月球表面隕石撞擊和太空風化作用等。
時間回溯到兩年多前。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樣品艙成功著陸在我國內蒙古四子王旗,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這是我國首次完成地外天體樣品采集,也是人類時隔44年后再次帶回新的月球樣品。為了開展科學研究,我國已五次向國內外科研單位分發共計198份樣品。科學家通過對這些樣品的研究,不斷揭開更多關于月球的秘密。
揭秘月球年輕火山成因之謎
2021年,我國科學家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玄武巖的研究,證實月球火山活動可以一直持續到20億年前。這不僅刷新了人類對月球巖漿活動和熱演化歷史的認知,也提出了新的科學問題——月球火山活動為什么持續如此之久?
針對這一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采用新研發的掃描電鏡能譜定量掃描技術,分析了巖屑的全巖主量成分,結合一系列巖漿分離結晶模擬和熱力學模擬計算,恢復了嫦娥五號玄武巖和阿波羅低鈦玄武巖的初始巖漿成分,限定了不同時期月球火山巖的源區組成,獲得了它們熔融的溫壓條件。研究發現,與古老的阿波羅低鈦玄武巖相比,年輕的嫦娥五號玄武巖的初始巖漿含有更高的鈣和鈦,推測可能因為源區含有更高的巖漿洋晚期形成的單斜輝石-鈦鐵礦堆晶體,導致月幔熔點降低,誘發年輕火山的形成。
國家航天局認為,此研究工作量化了月球內部緩慢冷卻的熱演化過程,為“月球年輕火山成因”這一重要科學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解釋,將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和演化的認識。
獲得月壤玻璃珠年齡
月壤中含有大量玻璃,它們是了解內太陽系撞擊歷史的重要研究對象,能夠反映月殼物質組成和內太陽系的撞擊動力學。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和國立大學、布朗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諾特丹大學的學者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嫦娥五號月壤中的玻璃珠開展了系統的離子探針U-Pb定年,建立撞擊濺射物數值模擬等方法,獲得嫦娥五號撞擊玻璃球粒準確的撞擊年齡,并限制了月球上撞擊玻璃球粒的傳輸距離應小于150千米。通過與撞擊坑頻率年齡對比,初步確定了產生嫦娥五號撞擊玻璃球粒的源撞擊坑,并分析了撞擊玻璃球粒的年齡分布與內太陽系撞擊體遷移的動力學過程,表明月球撞擊通量變化可能與小行星帶動力學過程有關。
國家航天局介紹,該研究工作首次獲得了嫦娥五號月壤中的多組撞擊玻璃球粒年齡,并與著陸區撞擊坑關聯,證實了月球20億年以來撞擊頻率隨著時間而變化。這意味著地球歷史上經歷過撞擊頻率高于平均水平的時期,為地月系統撞擊歷史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發現高含量太陽風成因水
相比于美國阿波羅和蘇聯月球號在月球低緯度采集月球樣品,嫦娥五號所采集的中緯度月球樣品,為探究月表水含量和保存機制提供了全新的窗口。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團隊對嫦娥五號月壤中的輝石、橄欖石和斜長石礦物開展研究,分析了不同礦物中水的成因、含量與賦存狀態,發現嫦娥五號礦物表層中存在大量的太陽風成因水,估算出太陽風質子注入為嫦娥五號月壤貢獻的水含量至少為170ppm(即100萬分之170)。結合透射電鏡與能譜分析,揭示了太陽風成因水的形成和保存主要受礦物的暴露時間、晶體結構和成分等影響。
“此工作證實了月表礦物是水的重要‘儲庫’,為月表中緯度地區水的分布提供了重要參考。”國家航天局表示。
發現月壤成分和新礦物
科學家很好奇,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是否可以代表著落區玄武巖的平均化學成分?這些月壤中,是否有我們還未發現過的新物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團隊針對月壤樣品建立一種新的分析技術,在最低2毫克樣品極低損耗量情況下,同時準確測定了月壤中48種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通過多次分析研究表明,嫦娥五號鏟取的月壤很均勻,可以代表著落區玄武巖的平均化學成分。而且,通過與美國和蘇聯的月球樣品的對比,科學家發現嫦娥五號樣品在化學成分上富鐵、中鈦、富釷。此外,鎳含量遠高于玄武巖,這表明有隕石加入。根據鎳含量估算,有1%左右的隕石物質加入月壤中。
除了揭曉月壤成分特征,科學家還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全新礦物質——“嫦娥石”。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進行詳細研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礦物質,并將其命名為“嫦娥石”。這是人類在月球上發現的第六種新礦物,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
國家航天局指出,這項發現增添了礦物族新成員,特別是外星體礦物新成員,為月球、行星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學數據,具有重大科學意義。而且,通過對“嫦娥石”形成條件的研究,可以為分析月球巖漿演化提供線索。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除上述代表性成果外,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相關研究已有50多項成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推動我國月球科學研究進入國際前沿。
記者10日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教授肖龍團隊與美國布朗大學、夏威夷大學等科研人員合作,首次由實驗室磁學測試得到嫦娥五號月壤的成熟度指標,發現嫦娥五號月壤是迄今為止采集的最不成熟的月壤之一。相......
記者10日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教授肖龍團隊與美國布朗大學、夏威夷大學等科研人員合作,首次由實驗室磁學測試得到嫦娥五號月壤的成熟度指標,發現嫦娥五號月壤是迄今為止采集的最不成熟的月壤之一。相......
10月1日,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辦的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IAC)期間,國際宇航科學院主席舒馬赫等科學家為中國嫦娥五號團隊頒發“勞倫斯團隊獎”。嫦娥五號總設計師胡浩等作為團隊代表出席頒獎儀式,并宣布嫦娥五......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當地時間10月3日發布公告稱,8月19日,“月球-25”號探測器推進系統從近月圓形軌道轉入著陸橢圓形軌道時,發動機點火運行了127秒,而不是計劃的84秒。結果,空間站進入了非預定軌道......
央視網消息:國家航天局10月2日發布消息,在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嫦娥五號團隊榮獲“勞倫斯團隊獎”,這是國際宇航科學院的最高團隊榮譽。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獲多項原創性成果嫦娥五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
央視網消息:國家航天局10月2日發布消息,在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嫦娥五號團隊榮獲“勞倫斯團隊獎”,這是國際宇航科學院的最高團隊榮譽。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獲多項原創性成果嫦娥五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
10月1日,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IAC)在阿塞拜疆巴庫開幕,國際宇航科學院主席舒馬赫等科學家為中國嫦娥五號團隊頒發了“勞倫斯團隊獎”。嫦娥五號總設計師胡浩等作為團隊代表出席頒獎儀式,并宣布嫦娥五號月......
10月1日,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IAC)在阿塞拜疆巴庫開幕,國際宇航科學院主席舒馬赫等科學家為中國嫦娥五號團隊頒發了“勞倫斯團隊獎”。嫦娥五號總設計師胡浩等作為團隊代表出席頒獎儀式,并宣布嫦娥五號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56.shtm ?月球南極一直被視為建造月球基地的理想之地。圖片來源:英國《......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8月20日發布消息稱,其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后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按照原定計劃,“月球-25”號將在月球南極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軟著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