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生態學研究顯示,未來極端氣溫危及陸地動物,按照當前對未來全球氣溫估計的最大值,到2099年可能將有超過40%的陸地脊椎動物經歷極端高溫事件,而長期暴露在高溫中可能會對全球許多物種的未來構成威脅。
該論文指出,極端熱事件是指氣溫大幅超出歷史閾值的時期。現在的極端熱事件發生頻率比歷史記載的更高,而且程度也因人類活動而加劇。極端高溫的反復出現會傷害野生動物,與心理應激增加、繁殖輸出減少、種群數量下降有關。這說明,持續的氣溫飆升會對今后的生物多樣性構成巨大威脅。之前評估氣候變化對野生動物影響的研究未能分析日常熱應激的短期動力學,亦未能衡量氣溫變率而非高溫本身所帶來的傷害。
論文通訊作者、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戈帕爾·穆拉里(Gopal Murali)和合作者一起,利用對1950-2099年極端熱事件發生頻率、持續時間和強度的預測,模擬了在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約33600種陸地脊椎動物對極端熱事件的暴露情況。他們預計,在高排放情景下(升溫預計達4.4°C),41%的物種在它們分布的至少一半陸地區域內會經歷極端熱事件。這一比例在中高排放(升溫接近3.6°C)和低排放(升溫控制在1.8°C以內)情景下分別為28.8%和6.1%。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面臨的風險可能最高,預計將有55.5%的兩棲動物和51.0%的爬行動物,會在高排放情景下經歷極端熱事件,相比之下,鳥類和哺乳動物的這一比例分別為25.8%和31.1%。
論文作者總結強調,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能大幅減少極端高溫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6月20日,在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眼科研究所史偉云教授“新型角膜供體材料的關鍵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項目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據悉,此項技術歷經15年技術攻關,創造性地用動物角膜......
近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七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鹮現身弘農澗河。紅嘴紅腳、黑背白肚的它們時而在水中駐足,時而展翅盤旋,悠然自得。在黑鹮身旁,蒼鷺、白鷺等鳥類也在此嬉戲,這些鳥兒與河流、草地共同構成......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牛磺酸缺乏是動物衰老的驅動因素。而牛磺酸補充劑可減緩蠕蟲、小鼠和猴子的衰老過程,甚至可將中年小鼠的健康壽命延長多達12%。該研究于8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近日我市醫療機構報告兩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另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兩名病例均是通過親密接觸感染。病例發現后市、區衛健疾控部門迅速開展了流調溯源、醫療救治等工作。目前兩病......
5月以來,隨著北半球夏季的來臨,極端高溫席卷了東南亞各地。5月13日,老撾瑯勃拉邦市出現了創紀錄的43.5℃的高溫;5月14日,泰國曼谷的氣溫達到了創紀錄的41℃;新加坡的氣溫達到了37℃,追平了40......
中國正在成為醫療器械創新的熱土,相應的,CRO服務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醫療器械CRO服務范圍廣泛,涵蓋器械臨床前的研發檢測、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試驗;注冊申報;上市后生產體系法規及產品迭代研發的全生命周......
除了鴨嘴獸等少數特例,哺乳動物基本放棄了卵生模式,轉而改用胎生。所謂胎生,就是體內受精之后,受精卵繼續在子宮內發育,只是不再通過蛋清和蛋黃提供營養,而是由母體胎盤提供營養,并且全部營養都來自母親。顯然......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一組化學和生物分子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新型凝膠,這種凝膠可以填充手術切除腦腫瘤后留下的微小凹槽,并結合抗癌藥物和抗體來提高治療效果。這研究結果25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依然能克服困難繼續努力。不僅是人類,動物也能為實現目標“百折不撓”。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大鼠遇挫后短時間內大腦相關的多巴胺的釋放就會增加,從而讓其“有干勁”去克服困難。日本京都大學日前......
熱!熱!熱!我國近期暖熱持續,今明兩天氣溫將飆升至近期高點,多地可能破紀錄。才3月就這樣暖熱,是否意味著今年夏天會遭遇像去年那樣長時間的極端高溫?氣溫飆升將達近期高點多地或破紀錄中東部罕見暖熱天氣在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