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6-22 23:08 原文鏈接: 他,撤稿184篇,校長親自補刀促其成為撤稿冠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60.shtm

    就在6月份,一個新的世界記錄誕生了。在《撤稿觀察》網站上,德國人約阿希姆·博爾特(Joachim Boldt)以撤稿184篇的“成績”超過衛冕冠軍日本人藤井善隆(Yoshitaka Fujii)的183篇,以微弱“優勢”打破了世界撤稿紀錄。

    實際上,博爾特多年前曾在這個“冠軍寶座”停留了1年時間,隨后被藤井善隆趕超。巧合的是,兩人均為麻醉領域專家。真是同行“冤家”。

      ?

    圖為約阿希姆·博爾特

    這次撤稿的期刊為《重癥監護醫學雜志》(簡稱ICM),最新的影響因子為41.787,在重癥監護醫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二。

    該刊在6月份撤稿博爾特論文9篇,分別為:6月21日撤稿1篇,原文發表于1995年;6月19日撤稿2篇,原文分別發表于1988年和1996年;6月16日撤稿4篇,原文分別發表于1987年、1992年、1993年和2001年;6月12日撤稿2篇,原文分別發表于1987年和1990年。

    以6月19日對題為《右心室功能與心臟手術》研究的撤稿為例。該研究發表于1988年,撤稿聲明稱:德國吉森大學在一份聲明中建議期刊編輯撤回所有以約阿希姆·博爾特為責任作者的文章,即使沒有明顯的偽造跡象。出于對博爾特研究的擔憂,主編不再相信本文報道的工作。出版商沒有獲得博爾特對于這封撤回信函的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這9篇撤稿聲明幾乎雷同。可見,吉森大學的那份聲明起到了關鍵作用。

      ?

    圖為《重癥監護醫學雜志》的一份撤稿聲明

    校長親自操刀的聲明

    吉森大學始建于1607年,是歐洲德語區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按照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該校在德國排名第39位。該校有多位諾獎校友,其中最為著名者是發現倫琴射線的物理學家倫琴。

    吉森大學發出的這份聲明由該校校長喬伊布拉托·慕克吉(Joybrato Mukherjee)親自操刀,他是一位英語語言學教授,自2009年12月16日擔任吉森大學校長,并自2012年1月1日起擔任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副主席。

    聲明首先介紹了博爾特與吉森大學的職務關系,隨后指出,博爾特離開吉森大學后,他偽造了學生的原始數據,而這些學生最后在吉森大學獲得學位,雖然其工作并不屬于該校。同時,該校調查發現博爾特在吉森大學任職期間也曾經偽造學生的原始數據。

    在聲明的結尾,吉森大學校長建議期刊編輯撤銷所有博爾特作為責任作者的論文。

    來觀摩一下來自吉森大學在2018年11月14日發出的聲明,以下為聲明全文:

    約阿希姆·博爾特博士曾于1982年至1996年在吉森大學醫學院麻醉與手術重癥醫學系任職。他于1990年被任命為講師,并于1993年晉升為特聘教授。1996年,他離開吉森大學,成為德國路德維希港醫院的部門主任。然而,他保留了在吉森大學的外部特聘教授職位。2011年2月,吉森大學取消了博爾特博士的教授頭銜,原因是他未能履行教學義務。根據吉森大學有關確保良好科學實踐的章程,吉森大學進一步確認并宣布博爾特博士存在嚴重的科學不端行為。

    博爾特博士在1996年后進行并發表的研究并非源自吉森大學。然而,在一些研究中,外部研究生在路德維希港部門進行其醫學博士論文研究工作后,將其醫學博士論文提交給吉森大學,并在那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2011年,吉森大學的良好科學實踐保證事務(Assurance of Good Scientific Practice)監察員將5份由博爾特博士在路德維希港指導的醫學博士論文與其作為責任作者、相應研究生作為共同作者的出版物進行了對比。其中3篇論文的數據與對照論文中的數據明顯不同,例如均值和/或標準差發生了變化,盡管這兩項研究明確描述了相同的患者組。變化的類型和情況強烈暗示博爾特博士在未告知研究生的情況下偽造了原始數據。

    最近,吉森大學還發現了另外3組博爾特博士和他的博士學生的醫學博士論文與出版物存在問題的情況。在這些案例中,實驗室工作是于1990年至1996年間在吉森大學進行的。這種變化的類型和情況強烈暗示博爾特博士在未告知研究生的情況下對原始數據進行了偽造。在兩組研究中,論文與期刊文章之間再次存在顯著差異,而且兩種情況下的變化使得期刊文章中的數據看起來更有利且一致,很可能是博爾特博士進行了偽造。在第三種情況中,論文和期刊文章中的數據是一致的,但在論文中,患者隊列被描述為回顧性選擇,而期刊文章則聲明這是一項前瞻性研究。

    鑒于這些矛盾以及博爾特博士在科學誠信的許多其他方面的不當行為,吉森大學建議期刊編輯即使沒有明顯的偽造跡象,也應撤銷博爾特博士作為責任作者的所有論文。博爾特博士的所有文章(如果仍然可獲取),應該被慎重使用,因為它們可能包含偽造的數據。

      ?

    吉森大學的聲明截圖

    騙局敗露

    這位享有國際研究聲譽的著名麻醉師的騙局敗露,始于2009年12月。

    彼時,期刊《麻醉和鎮痛》(Anesthesia And Analgesia)發表了一項白蛋白和羥乙基淀粉膠體溶液對術后炎癥影響的研究。有讀者給《麻醉和鎮痛》主編史蒂文·沙弗爾(Steven Shafer)發郵件懷疑該研究的真實性,稱對這項研究感到困惑,尤其是納入患者樣本很少的情況下,得到了完美的具有統計顯著性的結果,并且對凝血測試和出血的影響在報告中顯得過于神奇。之后沙弗爾又收到了另外2封郵件,提出了更多的質疑。

    這位《麻醉和鎮痛》主編同時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麻醉學教授,接下來他反復聯系博爾特卻未得到回應。

    此時,博爾特所在機構路德維希港醫院尚未成立研究倫理委員會,直到沙弗爾主編聯系到了當地州級醫學協會,后者于2010年開始調查此事。

    當年10月,該機構發布調查結果稱,博爾特研究沒有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沒有書面知情同意的證據,也沒有前瞻性隨機分組。基于這些發現,《麻醉和鎮痛》撤回了博爾特的這篇文章。

    隨后的調查得到了更加離譜的發現。

    當地州級醫學會和醫院于當年11月公布進一步調查結果稱,博爾特研究缺失患者數據和實驗室數據。根據藥房的說法,多年來他們并沒有將白蛋白給過心臟手術室。委員會的結論是,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該研究開展過。

    接下來的調查還發現,博爾特有多篇論文或存在倫理審批缺失,或研究文件不完整,或患者人數和時間點存在虛假陳述。他還偽造了合著者的簽名。

    早在2011年,就有16家國際期刊撤回了博爾特的論文。沙弗爾對《英國醫學期刊》說,在這個事件后,“我認為科學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觀念是極其幼稚的。期刊必須有很高的懷疑指數。”

      ?

    《撤稿觀察》排行榜

    難以揣摩的動機

    博爾特出生于1954年,于1982年獲得德國馬爾堡大學的博士學位,據其在2009年4月德國外科學會的介紹材料稱,博爾特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原創論文200余篇。

    他最早的欺詐論文可追溯到1986年,彼時博爾特還沒有成為專業的麻醉師,剛開始在吉森大學麻醉和外科重癥監護醫學科工作。其實,用腳趾頭就能猜到博爾特在作假,他在25年間不可能進行超過200項單中心臨床試驗,并且其中許多試驗是在僅有數千患者的城市醫院進行的。

    博爾特提倡使用羥乙基淀粉膠體溶液,稱這樣可以增加術后患者的血容量。不過有業內評論指出,博爾特的研究往往是小型試驗,更側重于作用機制,并未對死亡率產生過大的量化影響, 因此當忽略博爾特的研究時,對國際公認循證證據的影響并沒有太大。

    沙弗爾主編在接受《英國醫學期刊》(簡稱BMJ)采訪時稱,博爾特非常高產,他平均每月向各種麻醉雜志提交一份手稿,并傾向于發表小型研究。雖然其研究被認為不夠重磅,但通常會有有趣的發現,“他所有的論文都是由該領域享有盛譽的人合著,他似乎擁有一支非常高效的團隊。”

    博爾特造假的動機為何呢?

    在接受《英國醫學期刊》采訪時,當地醫學會倫理委員會主席伊格納茲·韋斯勒(Ignaz Wessler)認為博爾特并沒有從騙局中獲得經濟效益,只是為了發表而發表。而沙弗爾則認為是虛榮心和自我膨脹作祟,博爾特因此可以乘坐頭等艙在世界各地的會議上去發言。

    博爾特早在2010年就被路德維希港醫院解雇。之后江湖上就沒有了他的影蹤,有傳言稱他去了捷克擔任麻醉師。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人們不會忘記他。

    參考資料:

    https://ars.els-cdn.com/content/image/1-s2.0-S000709122030163X-mmc3.pdf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journals-retractions/medical-journals-retract-unethical-research-idUSTRE7235J820110304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34-018-5289-3

    相關文章

    第二屆科技園區創新發展智庫論壇在京舉辦

    9月23日,第五屆智庫科學與工程國際研討會平行專題暨第二屆科技園區創新發展智庫論壇在北京怡生園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聚焦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創區發展、國家高新區政策、科技金融創新等議題,會議期......

    涂善東院士:為學生定制“有溫度”的工程教育

    “是改革開放的大時代,造就了新一代人才;是科教興國的需要,造就了我們。正像黑白子中的任何一顆,只有被圍棋高手下在關鍵的地方,才會顯出它的特殊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涂......

    第四屆糧食安全與食品科技創新國際論壇舉辦

    9月20日至22日,由武漢輕工大學主辦的“世界著名科學家來鄂講學武漢論壇”暨“第四屆糧食安全與食品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在武漢舉辦。此次盛會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波蘭、以色列和日本等國的近400名食品領域......

    首屆世界算力博覽會在武漢舉行

    9月24日,匯聚了數十家國內外算力上下游企業參展的首屆世界算力博覽會(WEC2024)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推桿”啟動。WEC2024啟動儀式。CCF供圖據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信標委算力標準工......

    呼吸道感染高發季來臨,老年人該如何預防

    一項基于全國流感監測和死因監測數據顯示,全國平均每年有8.8萬例流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超額死亡,其中,60歲以上老人的流感相關超額死亡數占全人群的80%,其超額死亡率顯著高于60歲以下人群。隨著秋冬季將......

    “科普與產業融合發展”主題交流活動在京舉行

    2024年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期間,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的“科普與產業融合發展”主題交流活動在......

    2024第八屆城鎮空間文化與科學論壇舉行

    9月20日至22日,第八屆城鎮空間文化與科學論壇在廣東工業大學大學城校區舉行。來自香港大學、澳門城市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的13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數智時代場景......

    兩類大西洋尼諾對西非和南美氣候影響機制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春在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西洋尼諾中部型和東部型對西非和南美夏季風系統的不同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Npj氣候與大氣科學》(NpjClimateandAtmos......

    科研人員利用機器學習方法解碼原子核殼演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呂冰鋒副研究員和湖州師范學院王永佳教授等利用機器學習方法研究原子核低位激發態的能量和電磁躍遷幾率,在探索原子核殼演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于9月10發表在......

    第二十屆中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開幕

    9月24日,第二十屆中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HPCChina2024)在武漢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張旭、郭旭,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凝暉、尤政、鄔江興、李培根、丁烈云,俄羅斯科學院院士EugeneTy......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