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種子可以改變世界。”海南省副省長陳志榮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農業圓桌會議上表示,作為陸地小省,海南對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貢獻不在于產品糧的生產,而是有中國最好的種業園區南繁育種基地。
當日主題為“亞洲攜手,共同應對糧食安全”的農業圓桌會成為論壇熱門會議,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Alejandro Jara ,泰國政府副總理兼農業部長Yukol Limlamthong,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參會。
陳志榮說,全中國的農產品70%是通過海南育種,雜交水稻、玉米、抗蟲棉等糧種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涌現出了袁隆平等一批著名的種業專家。目前全國30個省份500家科研單位近5000名育種人員在海南從事工作,育種面積達到20萬畝,在保障國家糧食和種業安全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袁隆平說,水稻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以稻米為主食,特別是亞洲的國家,90%的稻米生產在亞洲國家,中國60%以上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提高水稻的單產、總產對保證糧食安全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袁隆平積極向世界“推銷”雜交水稻。7日剛從菲律賓回到國內的袁隆平說,雜交稻不僅在中國表現出良好的增產,在其他國家同樣增產顯著。菲律賓當地的水稻品種產量是4-5噸/公頃,雜交稻可達7-8 噸。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水稻面積種上雜交稻,增產的糧食可多養活4-5億人。袁隆平希望各國推廣雜交水稻,為解決全世界糧食安全做出新的貢獻。
陳志榮表示,目前海南正積極落實李克強總理關于南繁基地建設的重要批示,站在國家的層面,力爭將南繁育種基地打造成中國種業研發高地和農業國際交流合作的大平臺。
韓長賦表示,世界糧食供求總體處于緊平衡,區域性的緊缺進一步加劇,亞洲國家應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促進區域糧食安全。Yukol Limlamthong也表示,各國應相互合作來采取更多的應對糧食安全的方法。
9月30日,記者從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日前,湖南省農學會組織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為組長的專家組,到長沙市瀏陽北盛展示基地,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粒兩優......
9月20日至22日,由武漢輕工大學主辦的“世界著名科學家來鄂講學武漢論壇”暨“第四屆糧食安全與食品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在武漢舉辦。此次盛會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波蘭、以色列和日本等國的近400名食品領域......
編者按:2023年5月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發起“科學家回信”活動,邀請廣大讀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提問、留言。活動啟動后,“學習強國”“科學網App”收到了讀者......
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蘭海介紹,該......
為加強水稻科技國家平臺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激發并凝聚全國水稻科技創新活力,9月8日至10日,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岳麓山實驗室舉辦第一屆水稻科技國家平臺交流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總部位于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多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一種蛋白含量近16%的低升糖指數(GI)水稻品種。研究團隊還借助遺傳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精確鎖定了賦予水稻低GI和......
北京市通州區于家務回族鄉人民政府(本級)于8月28日發布生物育種雙創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共享實驗室設備與種子主題展示宣傳設備項目)招標公告,總預算金額543.006萬元,采購包括PCR系統、液相色譜質譜......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豬肉的偏好也發生改變,更加偏愛吃優質的瘦肉。我國地方豬肉質優良,但普遍肥肉多、瘦肉少。比如我國“四大名豬”之一的湖南地方豬寧鄉花豬,瘦肉率僅38.6%,而國外引進豬種(杜......
“提前超額完成了‘七五’攻關任務,育成了大粒型、多抗、高產新品種……”1990年,全國小麥育種科技攻關“七五”總結交流會前夕,李晴祺伏案疾書,寫下這份手稿。字字句句,皆深思熟慮、反復斟酌。這一刻,他的......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生物合成創新團隊從中國菰米中鑒定到兩個花青素合成的關鍵調控基因,通過轉水稻功能驗證闡明了其在水稻種子花青素生物強化中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