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前:治療結核病主要采取休息、多吸新鮮空氣、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的衛生營養療法。但由于當時缺乏有效的抗結核桿菌藥物,其治療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治愈率僅25%,死亡率位居所有疾病之首。
30~50年代:以上述營養療法為基礎,用物理方法壓縮肺組織(肺空洞)促進病灶愈合,治愈率上升至40%左右。
50年代后:隨著鏈霉素、異煙肼、利福平等大量抗結核桿菌藥物的出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療效。治愈率曾達90%,甚至100%。
但近年來,由于多藥耐藥性結核桿菌的發展以及治療不規范等多種原因,使結核病疫情回升,范圍變廣,重新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