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44個“世界地球日”。國土資源部為今年的“世界地球日”設立的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
地下水作為珍貴的地球資源在中國備受關注,至今我國農村有近76%的人是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按照國務院三定方案,環保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等部門均負有保護地下水治理地下水污染的職責,但目前我國地下水污染現狀如何?到底有多少人在飲用被污染的地下水?多少企業在非法排污直接污染了地下水?對這些問題,至今官方也沒能給出一個摸底數據。
水源安全緊系國人健康,呼喚透明就是呼喚生命。
7年前數據未更新
2012年5月28日,題為《中國5成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
3億農民飲水不安全》的報道一出,輿論一片嘩然。然而,據《法制日報》記者了解,有關3億農民飲水不安全之說,已是2006年的數據。
2006年7月下旬,原國家環保總局在南京市召開全國飲用水源地保護專項執法檢查現場會。環保部原副部長張力軍在會上公開表示,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06年6月發布的《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月報》,有16個城市水質全部不達標;有74個飲用水源地不達標;有5.27億噸水量不達標。此外,目前全國還有3億多農民在飲用不合格的水。
在會上,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坦陳,有關飲用水源地污染底數仍沒有徹底摸清。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原國家環保總局等8部委局《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就此,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現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農村飲用水問題,仍舊引用“3億農民在飲用不合格的水”這一數據。
然而到了2012年,有關媒體的報道還在引用這一數據,顯然有關政府部門并未對這一數據進行更新。是沒有進行新的調查,因而拿不出新數據,還是其中有不能說的秘密,公眾無從求證。
今年以來,不斷曝光的水污染特別是地下水污染問題,令公眾深感憂慮。
污染面積諱莫如深
今年2月底,國土資源部曾在內部通報過地下水調查評價、監測工作有關情況。
根據規定,國土資源部門在地下水方面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水文地質勘查和評價,即地下水調查評價;組織開展地下水監測,監督防止地下水過量開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地質環境破壞。
據此,從2005年開始,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了全國首輪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計劃利用10年時間,完成我國主要地區的地下水污染調查,覆蓋面積440萬平方公里,全面掌握我國地下水污染狀況,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據。
國土資源部稱,截至2012年年底已經完成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華北平原等我國東部主要平原區57萬平方公里的調查工作,累計采集分析地下水樣品1.5萬組,檢測指標70項。
國土資源部表示,“力爭在2015年完成全國首輪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
2011年,國務院批復并原則同意《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在當年10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我國農村有近76%的人是以地下水為飲用水。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還透露,對地下水污染調查顯示,有相當面積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在對地下水進行的重金屬以及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調查中發現了鉛等重金屬,但是并未超標。
“有相當面積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到底面積是多少?國土資源部這位負責人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數據。
華北淺層水質較差
在上述2011年10月由環保部、國土資源部以及水利部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有關負責人稱,目前,全國地下水資源符合Ⅰ類-Ⅲ類水質標準的占63%,符合Ⅳ類-Ⅴ類水質標準的占37%。同時,他又說,我國一些地區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棄物污液以及化肥農藥等滲漏滲透,造成地下水環境質量惡化、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總體看,地下水水源水質達標狀況堪憂。
“如果按照環保部公開的數據看,超過六成的地下水水質還不錯,僅有不到4成的地下水屬于四至五類水。這一數據是否準確值得商榷,因為不同地區可能情況非常不同。”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專家認為。
今年2月底,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環境地質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地科院)公開的相關調查數據,似乎印證了這位專家的質疑。
由這家研究機構提供的《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且污染較為嚴重,其中,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僅占采樣點的55.87%,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地下水高達44.13%;深層地下水綜合質量略好于淺層地下水,污染較輕。
地科院稱,從2006年開始,他們承擔這一項目的項目組歷時5年,完成了華北平原1∶25萬區域地下水污染調查14.46萬平方千米,1∶5萬重點區地下水污染調查2.3萬平方千米,采集地下水樣7451組,每組樣品測試指標70項。
地科院有關專家表示,這是該地區最系統、最全面的區域地下水水質和污染調查評價工作,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數據。調查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可以直接飲用的-類地下水僅占22.2%,經適當處理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占21.25%,需經專門處理后才可利用的類地下水占56.55%。
難以承受污染之重
今年4月,河北滄縣張官屯鄉小朱莊的地下水污染問題引發了人們的追問:我國有近8成的農村人口在飲用地下水,到底有多少人飲用的地下水是被污染的,政府摸底嗎?
最近,由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牽頭完成了一項名為《加強地下排放污染物監管保護地下水》的調查。這份調查稱,每年或有160億噸工業廢水被企業偷排入地下。
馬中算了一筆賬,“中國所有的工業企業,它的用水量,是它的污水排放量的4倍。中國供應水量是830多億/年,污水的排放量是200多億噸,中間差了600多億噸。”馬中通過測算發現,大約160億噸水找不到了。找不到的這160億多噸水“實際上就是沒有經過處理,就偷排掉了。”馬中說。
馬中認為,這160多億噸污水很有可能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罪魁禍首。
專家的數據固然觸目驚心,但卻不能與具體的污染企業名單相鏈接。因此,到底有哪些企業在污染地下水?又有哪些地區的農村人口在飲用被污染的地下水?亟待官方給出答案。
國人健康難以承受污染之重。人們完全有理由叩問:如果不掌握污染現狀,如何真正推進污染治理?!
為深入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促進土壤環境質量改善,財政部提前下達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財政部關于提前下達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預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
近年來,因“原始數據丟失,工作無法重復”造成的撤稿事件屢見不鮮。2020年1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FrancesH.Arnold撤掉了2019年5月發表在《科學》上的一......
做數據挖掘的人,會和醫學期刊扯上什么關系?今年4月,一項關于疫情變化與復工復產的研究登上了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作者將不同年齡人群劃為7類,刻畫了他們在家庭、學校、......
10月22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的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在四川綿陽舉行。海內外材料領域的32位......
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管理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財政局: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污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為理解青藏高原污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線發表于......
家住天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田華,越來越愛這座城。過馬路,“行人守護系統”自動識別行人、車輛,適時發出預警;去圖書館,手機掃碼就能借閱,還書由機器人自動操作完成;出行有智能公交,可以感......
每洗一條牛仔褲,就會脫落成千上萬的細小纖維,最后流入水道。圖片來源:ErikVonWeber對于那些居家辦公的人來說,穿牛仔褲可能是一個舒適、方便的選擇,但不要小瞧一條小小的牛仔褲,它可能會危害地球。......
“在我國,移動源具有總量大、活動強度高、高度聚集等特征。港口大氣污染治理,不僅會取得空氣質量和人群健康的效應,也能增加港口城市的魅力,提升港口管理的水平,增強外資吸引力。”在日前舉行的第四......
隨著效率需求的不斷提升,科研機構正在采用數據智能系統,著力提升實驗室運營的可視化,助力制定更加明智的決策。根據安捷倫一項針對制藥實驗室負責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實驗室負責人越來越注重速度、優化和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