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動物王國向來就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世界,其中很多成員都是人類眼中的“千里眼”、“順風耳”、“飛毛腿”和“大力神”。除了這些我們比較熟悉的本領外,一些動物與生俱來的特性也同樣讓我們嘆為觀止,比如說主打“透明牌”。十大透明動物具體如下:
1. 透明青蛙
透明青蛙
這種青蛙是兩棲動物家族瞻星蛙科成員,原產自委內瑞拉,由于呈透明狀,故名“玻璃蛙”。在這個家族中,絕大多數成員底色主要為石灰綠,有些成員的腹部皮膚也呈透明狀,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透過皮膚看到它們的心臟、肝臟和消化道。
2. 透明深海怪魚
透明深海怪魚
這種怪異的深海魚被稱之為“Barreleye”(學名大鰭后肛魚),長著一個透明的腦袋和管狀的眼睛。Barreleye的眼睛對光線極為敏感,并且能夠在魚頭上充滿液體的透明防護體內旋轉,它的管狀眼睛長在頭內,被亮綠色的晶體蓋住。如圖所示,當搜尋頭頂上方的食物時,Barreleye的眼睛就會指向上方;攝食的時候,眼睛就會指向前方。魚嘴上方的兩個小點可絕不是眼睛,而是嗅覺器官鼻孔,與人類的鼻孔類似。
3. 透明蝴蝶
透明蝴蝶
這種蝴蝶是在從墨西哥到巴拿馬的中美洲發現的,由于翅膀呈透明狀,故名“玻璃翼蝴蝶”(學名Greta Oto),其翅脈間的組織是透明的,看上去就和玻璃一樣。
4. 透明烏賊
透明烏賊
這種烏賊是在南半球的海洋發現的,由于身體呈透明狀,因此得名“玻璃烏賊”(學名Teuthowenia pellucida)。它們的眼上生有輕器官,并且擁有將自己滾成球的能力,就像是一只水生刺猬。玻璃烏賊是很多深海魚類(例如小丑鯊)、鯨魚以及海鳥的獵物。
5. 透明斑馬魚
透明斑馬魚
透明斑馬魚是科學家在2008年培育的,以便于研究包括癌細胞擴散在內的疾病發展過程。借助于這個透明的“活工具”,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可以觀察魚類的內部器官,并實時監視活生物體內的腫瘤發育等過程。
6. 透明鱷形冰魚
透明鱷形冰魚
鱷形冰魚學名“Channichthyidae”,是在南極洲和南美洲南部周圍的冷水域發現的,它們主要以磷蝦、橈足動物以及其它魚類為食。由于不含血色素或者說紅細胞已死,鱷形冰魚的血是透明的。它們的新陳代謝只依靠液態血液中融入的氧完成。據信,鱷形冰魚可利用皮膚直接從水中吸收氧。這種方式顯然非常有效,因為在溫度達到最低時,水能夠溶解絕大部分氧。在5種鱷形冰魚中,肌肉中肌紅蛋白的基因也同樣消失了,除了粉紅色的心臟外,留給它們的只剩下白色。
7. 透明片腳動物
透明片腳動物
這種與眾不同的動物名為“Phronima”,是最近在北大西洋深海山脈進行探險時發現的眾多怪異物種中的一個。為了生存,這種微小的類蝦動物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它們不是選擇躲避,而是將自己里里外外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試圖讓自己在捕食者的視線中消失。科學家表示,其它很多小型深海動物身體也都呈透明狀或者接近透明,以便在漆黑環境下更好地偽裝自己。
8. 透明蝦
透明蝦
圖片中的這只透明幼蝦是在夏威夷周圍水域發現的,此時的它正“騎”在一只身體同樣呈透明狀的水母背上。
9. 透明樽海鞘
透明樽海鞘
這種類似水母的動物被稱之為“樽海鞘”,以水中的小型浮游植物——海藻為食。其透明身體呈桶狀,身長一般在1到10厘米。
10. 透明水母
透明水母
水母是刺絲胞動物門的一員,它們的足跡遍布每一個海洋,無論是在海面還是深海區,我們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很多水母透明程度極高,幾乎讓人看不到它們的存在。我們在圖片中看到的是一只Arctapodema水母,身長只有1英寸(2.5厘米)。
據最新一期《自然·遺傳學》雜志報道,由多個機構組成的國際“端粒對端粒(T2T)”聯盟正在推進“反芻動物端粒-端粒”項目,旨在對300多種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研究團隊期望通過測序得到的基因組圖譜,......
動物之間也能共享“文化”?合作狩獵、資源共享和使用相同信號交流相同信息——這些都是在不同動物物種之間觀察到的文化共享的例子。科學家在近日發表于《生態和進化趨勢》的一項觀點文章中,引入了“共同文化”一詞......
湖南衡陽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7月4日透露,該局近日救助一只從樹上跌落的貓頭鷹幼崽,該貓頭鷹學名斑頭鵂鹠,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工作人員檢查,這只斑頭鵂鹠因從高處跌落,救助時生命體征十......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法明團隊在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底棲動物擾動對紅樹林土壤甲烷排放的影響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近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粗木虱體長不到11毫米,是一種以腐爛植物為食的無光彩的有鱗無脊椎動物,看起來似乎不太像一位“園藝大師”。然而,外表可能具有欺騙性。粗木虱是迄今已知的通過食用種子來傳播種子的最小動物。圖片來源:MATT......
5月9~10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首農香山會議中心召開。研討會由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分會主辦。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分會理事長、中國農業大......
烏鴉、黑猩猩、大象以及許多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行為方式表明它們可能有“意識”。然而,這份名單并沒有以脊椎動物結束,研究人員正在將對意識的研究擴展至包括章魚,甚至蜜蜂和蒼蠅在內的更廣泛的動物中。據《自然......
4月27日,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在衛崗校區玉蘭路舉辦了“春日萌寵嘉年華——馬兒專場”。 活動現場。南京農大供圖4月27日是第二十四個世界獸醫日,今年的主題是“獸醫是不可或缺的衛生工作者(V......
4月20日,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第十一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會議在湖南長沙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譙仕彥,亞熱帶生態所黨委書記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