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央社”援引外電報道,導致女性而非男性肥胖的遺傳物質,已經被科學家辨識出來。
據悉,近1/3的女性會出現某種DNA突變,因此會加速脂肪組織發展,進而使增胖6.35公斤以上的機率成為2.5倍。
但是男性也別竊笑,科學家說,男性也有自己的“肥胖基因”,會讓他們狂吃高卡路里的垃圾食物。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研究人員追蹤5000多名男女的體重增減情況10年,接著分析他們的DNA,以找出造成肥胖的基因。
他們發現,突變版的MMP2基因在發福的女性體內很常見,而男性則不然。
研究人員鮑曼(Freek Bouwman)博士說,至少有30%的女性帶有受損的MMP2基因。
對于男性來說,已知基因FTO若出現問題,就會讓他們體重增加;而帶有這種基因的男性,增胖6.35公斤以上的機率將近2倍。
英國肥胖研究協會(UK Association for theStudy of Obesity)的懷丁(John Wilding)教授說,問題并非完全出在基因上。
他說:“民眾仍然應該擔心他們吃進的食物,你無法改變你的基因,但你可以改變行為。”
在中國,自1980年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指數(BMI)和肥胖癥一直在穩步上升。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對國家、區域或某些人口亞群的近期趨勢進行可靠評估。為了彌補這一證據差距,該對2004年至2018年......
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s)在維持脂肪組織穩態和協調代謝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鑒于ATM廣泛的功能異質性和表型可塑性,因此有必要在肥胖環境下鑒定真正致病的ATM亞群。2024年9月17日,華中科技大學王......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家楊金奎與合作者研究發現,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發病率則保持穩定。而且,這一增長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
多發性硬化癥(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種靶向中樞神經系統(CNS)白質的自身免疫疾病。該疾病多發于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因此也被稱為“美女病”。肥胖與女性自身免疫增加(包括多發性......
牛磺酸是一種有條件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也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氨基酸之一。在內源性牛磺酸代謝中,專門的酶參與了半胱氨酸對牛磺酸的生物合成以及次級牛磺酸代謝物的下游代謝。牛磺酸代謝物之一是N-乙酰牛磺酸。N......
·“過去40年,中國的肥胖患病率增加了近10倍。所有慢性病的源頭都是肥胖,如果把肥胖控制住,下游的疾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預防、治療。”·“改善生活方式一般能夠減輕5%-10%的體重,代謝手術一般可以減輕......
生活中,有些人似乎天生易胖體質,“一吃就長肉”“喝涼水都發胖”,許多人為此苦不堪言。這背后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致胖菌”在作祟。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聯合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智惠醫......
間歇性斷食和持續少吃都會影響體重,但這兩種飲食方式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尚不明確。日前,《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小型試驗中發現,和限制熱量、采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方......
據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丹麥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減肥藥,將GLP-1與針對大腦中NMDA受體的分子相結合。就像是暗藏殺手的“特洛伊木馬”,與相應分子結合的GLP-1能夠專門針對食欲控制......
全世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它已成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還沒有批準的藥物專門治療這種疾病。NAFLD的特征是肝臟內過量脂肪積累,隨著疾病進展,它會促進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