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鎘大米”頻頻曝光令公眾對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頗感擔憂。昨日新華社報道稱,其從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我國正繪制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圖”。消息一出,再度引起人們對土壤信息公開與污染治理的期盼。
南方日報記者獲悉,省環保廳正開展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有關情況摸底調查。按照國家要求,珠三角要選擇被污染地塊集中分布的典型區域,實施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綜合治理方案的編制工作并開始實施。
珠三角土壤重金屬超標率或達四成
一直以來,國家各相關部委都沒有公布過官方調查數據。但新華社昨日報道援引中國水稻研究所與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0年發布的《我國稻米質量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稱,我國1/5耕地受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
報道還稱,全國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項目也已發現局部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如長江中下游某些區域普遍存在鎘、汞、鉛、砷等異常。
而對于珠三角乃至廣東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情況,昨日的報道沒有提及。據本報記者了解,可供參考的是國家環保部門2002年組織的《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查研究》調查顯示,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農田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其中10%屬嚴重超標。
去年廣東省“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引用了省科協一個專題報告會披露的數據稱,全省土壤環境質量普查點中8種重金屬元素超標率近30%,珠三角總體超標率高達40%。而廣東的清潔土壤只有11%,輕度污染占總耕地數量的77%,重度污染土壤占總量的12%左右。重金屬污染面積逐年增大,農藥殘留與難降解的有機污染正在加劇。
地圖能否共享及布點密度成關鍵
事實上,原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土資源部早在2006年就曾做過全國土壤污染調查,但是,污染數據至今沒有公開。今年初,北京律師董正偉曾向環保部申請公開,但遭到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
此次我國繪制土壤重金屬污染地圖與2006年的調查相比有何不同,也引起了專家的關注。
新華社報道介紹,該污染地圖是“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以1:20萬圖幅為基準網格單元,每一個網格都布設采樣點位,每個點位都采集一個深層土壤樣品和一個表層土壤樣品。用表層含量減去深層含量,即得出重金屬元素‘人類污染圖’”。
有專業人士根據上述信息推算,“污染地圖”的密度大概是25平方公里一個網格。
對此,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在其微博上直言,“布點太粗糙”。陳能場表示,上次2006年的土壤調查網格是8平方公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土壤污染似乎更有必要,而此次退而變成25平方公里網格,調查網格密度反而不如此前。他建議可以借鑒日本從概查到詳查,臺灣從1600公頃開始到詳細地塊的5次調查的逐步細化的方法。
此外,陳能場表示,要把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健康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從圖上展示出來,技術上很有難度,涉及采樣方法,指標,精度等相關關系。而2006年還沒有公布的調查的“秘密”與此次又是如何展現值得期待。
廣東正開展土壤環保摸底調查
今年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當中要求“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國土壤環境狀況,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勢頭”。
記者昨日從廣東省環保廳獲悉,該廳上月底已發出“開展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有關情況摸底調查”的通知,并向相關單位轉發了環保部對國務院通知的貫徹落實文件。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待我省情況摸查清楚后,下一步將針對調查出的各類問題,例如重金屬污染等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建議并落實治理方案。
根據國家通知要求,大中城市周邊、重污染工礦企業、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等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在長三角、珠三角、西南、中南、遼中南等地區,選擇被污染地塊集中分布的典型區域,實施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有關地方要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綜合治理方案的編制工作并開始實施。
而本報記者了解到,廣東是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重要防控區,我省有12個城市都被納入了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控重點區域。根據國家通知要求,上述均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示范的重點。
省環保廳也介紹,今年將制定全省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劃定土壤環境優先保護區域,大力推進珠三角、韶關等典型區域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實施,選擇典型污染農田和工業企業污染場地土壤開展綜合治理試點示范。
其中,韶關大寶山礦區污染問題已列入省級十大重點督辦環境問題。該礦區長期以來因為廢水未能完全收集,導致重金屬超標污染土壤、蔬菜、水體,附近村民癌癥高發,成為粵北礦山重金屬污染的典型。上月省政府還專門召開現場會,部署該礦區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記者7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獲悉,土耳其地震發生后,實驗室強震地質災害研究團隊利用前期已研發的地震誘發滑坡預測模型,對土耳其地震群誘發滑......
濱海濕地的藍碳功能和增碳潛力已成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長期解決方案之一,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決方案。濱海濕地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溫升高、降水變異、大氣氮沉降等環境變化決定濱......
南方稻田土壤富含鐵礦物。有研究強調碳鐵耦合對土壤有機碳長期儲存和穩定的重要性,而由于碳鐵復合物難以從土壤中分離,其對土壤有機碳的保護機制認識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吳金水研究團隊以2線......
南方稻田土壤富含鐵礦物,大量研究強調了碳鐵耦合對土壤有機碳長期儲存和穩定的重要性,但由于碳鐵復合物難以從土壤中分離,其對土壤有機碳的保護機制認識尚未深入。為此,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吳金水研究......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在秸稈和工程菌降低中國三種地帶性土壤外源銅移動性的時間效應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Pedosphere。石含之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杜瑞英研究員......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建設農業強國需要優化構建土壤健康體系。我國要在保障糧食持續增長的同時,著力扭轉對耕地不合理使用的局面,有效防控土壤酸化、鹽漬化、耕層變淺、土壤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關于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單位,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全國性行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規范土壤和沉積物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測定方法,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測定土壤和沉積物中甲基汞和乙......
2022年9月26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土地質量調查項目組工作人員在采集土壤樣品。中國地質調查局供圖1月12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