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團隊歷時8年研究 首次證實癌癥高發與水污染的直接關系
河南省腫瘤防治研究辦一負責人表示,癌癥和環境之間有關系,但不像老百姓說的那樣
6月22日,虎門遠豐村垃圾填埋場。遠豐村是東莞有名的“癌癥高發村”
今年3月份,河南商報記者曾走遍黃河南北,推出大型新聞專題《癌與河——河南農村治污報告》,試圖通過對癌癥高發村的樣本透析、對污染河流的源頭調查、對地方治污的現實追問,呈現河南農村環境現狀,以期引起有關部門思考。
探訪中,癌與河是繞不開的話題。但二者之間究竟有無直接關聯,多方諱莫如深,沒有結論。6月25日,一項研究成果的發布,再度將公眾視野拉回癌與河之間。這項研究首次證實,癌癥高發與水污染存在直接關系。
6月25日,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團隊長期研究成果《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數字版出版,首次證實癌癥高發與水污染的直接關系。
他們采取的樣本,包括河南商報記者報道過的沙潁河及沈丘縣。
爭議
“癌癥村”叫法值得商榷
關于癌癥與水污染的關系,河南商報記者曾花力氣大規模走訪。
今年3月份,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所謂“癌癥村”的村民曾直言不諱:癌癥那么多,都是水污染引起的。
但彼時,包括浚縣、沈丘等地基層衛生疾控官員及很多權威專家對水污染與癌癥高發的關系,都持保守看法,不肯下定論。
河南省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一負責人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癌癥和環境之間有關系,但不像老百姓說的那樣。
“你可以查看所有資料,沒有研究資料表明在癌癥和水污染之間,存在強有力的因果數據關系。”他說。
既然如此,癌癥與水污染何以會成為社會焦點?
上述負責人解釋,癌癥在死亡人數病因中占20%到30%是正常的。隨著壽命延長,人得癌癥的概率大了,加上其他疾病發現后容易治愈,讓癌癥顯得突出了。
他認為,“癌癥村”的叫法值得商榷。
研究
癌癥高發與水污染直接相關
6月25日,《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數字版出版,首次證實了癌癥高發與水污染的直接關系。
這是中國最權威的疾病研究防治機構——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團隊歷時8年研究的成果。
該書第一作者、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楊功煥受訪時說,淮河一級支流沙潁河流經河南沈丘縣境內,2004年到2006年,當地的兒童(惡性)腫瘤死亡率是188.81/10萬,同期全國平均水平是120/10萬左右。
而在改革開放前,沈丘縣卻是個沒有污染的“稻花香兩岸”的典型農業縣,腫瘤死亡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上世紀90年代河水污染出現后,健康問題來了。
楊功煥說,他們在每一個沿河流域調查點,除了搜集當地居民的飲食、飲水、抽煙、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等數據,還會找到周邊遠離河道,農田灌溉及飲用水不是來源于淮河水的地方作為對照,等量的人,跟蹤監測同樣的指標。
比如在河南沈丘縣,他們的研究區是沙潁河及灌溉網污染的8個鄉鎮、25個行政村,對照區為沒有灌溉渠流經的9個鄉鎮、44個村。兩地區人口分別為4.76萬人和4.65萬人。
三年數據比較下來,在飲食、煙酒等習慣相當的兩組人中,研究區消化道腫瘤(如食管癌、胃癌)患病率,相當于對照區的5倍。
“這種比對,讓水污染的致病因素明顯浮出。”她說。
尷尬
環保部門“無力”
數年來,水污染與癌癥的關系,屢次成為社會焦點。
環境保護自有其職能部門。河南商報記者在采訪中,聽聞最多的是環保工作者的無奈。
新鄉縣環保局一工作人員說,國家對企業治污要求很嚴,可即使企業都上了環保設備,排放都達標,環境還是會受到污染。
環保部門權限也存在問題。
“企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環保部門沒有垂直管理,受制于地方政府,你讓我們怎么嚴格執法?”該工作人員說。
浚縣環保部門給河南商報記者“上了一課”。他們單位眾多人員中,只有9個人有行政編制,其余人員工資自籌。
工作人員說,環保局成了浚縣政府職能部門中最弱勢的部門。
最新
環境保護擬入法
5月25日,署名為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的李小強,在決策網上發表一篇有意思的文章《環保廳長為何成高危職業?》
他觀察,隨著今年地方換屆工作結束,全國現有31名環保廳長中,19人為繼任,12人為新面孔。從環保廳長去留,李小強看出了中國環境保護和地方官員政績考核存在的問題。
但國家正在扭轉環保部門的弱勢地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促使政府開始在環境保護方面真正下力氣。
6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寫入“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對于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負責人對環保不作為等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
有委員說:“這是第一次在法律中規定環保國策,意義重大,代表了未來文明發展的方向。”
循環腫瘤細胞是液體活檢的重要臨床標志物。有沒有一雙靈活的大手,可以收放自如,既能牢牢抓住循環腫瘤細胞,又可以將它按需釋放?日前,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材料研究院研究員劉磊團隊研制出一款多功能仿......
“一滴尿檢測15種癌癥”,不少人可能聽說過這種來自日本有關癌癥診斷的“神奇”科技。最近,這種技術受到了科學家的質疑。據《自然》報道,日本一家初創公司出售的一種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受到質疑,該試劑盒旨在通......
央視網消息我國將深入推進癌癥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構建分層癌癥篩查體系,到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將達到46.6%,患者疾病負擔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國家、省、地市三級癌癥綜合防治網絡,......
以下是對您提供的文本的中文翻譯:使用于醫學成像的熒光合成染料類別,嵌入在癌細胞的膜中并快速振動,誘發壞死。由于整個分子的振動持續時間不到一皮秒,這些振動的氨基青黃素可以在低光水平或濃度下干擾事物的運作......
關于發布科技創新2030-“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項目2023年度定向委托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強化科......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可分析組織樣本中細胞的空間排列。12月11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這一創新方法,準確地預測了癌癥患者的結果,標志著在利用AI進......
新年將至,《自然·醫學》雜志咨詢了11位專家后,于12月7日發布了由業內頂尖專家評選出的有望改變2024年醫學的11個臨床試驗。沒有人能夠預測2024年生物醫學領域到底會誕生什么,但可以讓這些專家告訴......
GuardantHealth、CancerResearchUK及其創新單位癌癥研究Horizons周一宣布,它們已達成一項合作協議,旨在探討共享技術、數據和見解,推動精準癌癥檢測和治療的發展。各方表示......
GuardantHealth、CancerResearchUK及其創新單位癌癥研究Horizons周一宣布,它們已達成一項合作協議,旨在探討共享技術、數據和見解,推動精準癌癥檢測和治療的發展。各方表示......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殷鵬、齊金蕾、首都醫科大學李夢龍等人在《柳葉刀》子刊TheLancetPublicHealth上發表了一篇題為:Nationalandsubnationaltrends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