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7-05 09:46 原文鏈接: “上帝粒子”是否存在的懸念仍有待數據支持


    霍金常賭常敗。本來希格斯粒子一事這么多年沒苗頭,他是想拿來翻盤的,但在去年的這個時間,他認栽了,隨后也很大方的請諾貝爾獎評委會關注一下彼得·希格斯。

      2012年的7月4日,希格斯粒子出現的新證據攪動了物理學界。如今一年過去,有人操心起物理學的未來命運;有人依然對新粒子持懷疑及否定態度。在歐核中心(CERN)那邊,支持這種亞原子粒子存在的證據正不斷增加中。

      但到了研究小組成員嘴里,說法幾乎沒變化。3日物理學家組織網文章援引CERN一位成員的話稱:“現在毫無疑問的確定我們多了一枚新粒子,玻色子的一種。但還要再證明它是否就是人們苦苦尋覓的希格斯玻色子。”

      愛好物理的網友納悶道,這怎么還不如去年發布會上來的確定呢。當時CERN主任還對媒體稱,如以一個外行人的角度,他們已經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了。

      一年的日子里,物理學家們也分析了鋪天蓋地的信息,數據總量是發現那時的2.5倍。今年3月,CERN小組已對外宣布,新粒子至少有兩點“希格斯特征”:一是自旋為零;二是處于低能正宇稱態。而且其表現恰如預期,讓人越看越覺得它就是一直所企盼的結果。

      但為何至今不敢絕對肯定地說,這個具備了希格斯粒子“五臟六腑”的新丁,就是那個答案呢?

      因為其中有一些數據的疑點和觀點的交鋒仍待解決。

      數據中不符合期望的值,不久前被判斷為不具有影響整體結果的意義。但學派間的爭論就沒那么容易解決了。傳統理論派認為,標準模型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唯一的,只有一個;而諸如弦理論等新銳派提出,這個數字最少也應當是5。

      目前CERN搜集到的所有證據都在為“唯一論”提供有力的支持。但不管是多有話語權的實驗室還是多么高瞻遠矚的物理學家,都不可能為上帝粒子的唯一性下定論,因為始終有可能存在其他超出強子對撞機乃至人類認知能力的粒子存在。

      亦因此,科學家敢于將新粒子存在的證據拿到即將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歐洲物理學會會議上發布,但一致認為要徹底證明新粒子的身份,更龐大的數據才是硬道理。

      我們在此必須先贊賞CERN對待科學的嚴謹(忘了他們和意大利人鬧的中微子超光速吧)。只是事態也在走向悲觀,新粒子身份的懸念怕是沒有揭曉的一天了,它最后成了“兩分法悖論”里那個走也走不到終點的路人。

      這些科學上的新突破,像是只為了解答“腦子出問題的人才會考慮”的艱澀理論,技術的進步則在為此提供幫助。但理論是不能被證明的——或者說,我們永遠不能肯定是否找到了100%正確的理論。就算標準模型因希格斯粒子的確認而趨于完美,那它也僅描述了組成宇宙所有物質的5%而已——常規物質在宇宙中所占的比重。

      不過,科學上雖永遠無法證明某些事物是正確的,卻可以進行相反的論證。其方法只有一個,不斷減去那無窮的可能性。然后只要它在數學上是協調的、和人們一直以來的觀察是一致的,那么它就有權力給一個長期爭論的命題劃上休止符。

      也不用被此蠱惑的憂心起物理學的未來命運了。量子力學奠基人玻恩曾對一群科學家說:“盡我所知,物理學將在6個月內完結。”說話時是上世紀20年代末。

      其實,如我等一般人眼中,上帝粒子這項物理學界“30年甚至40年間最大的發現”,最好有朝一日能變得像地球圍著太陽轉那樣清楚明白,或者哪怕像天圓地方說一樣荒謬也行——但恐怕,只有時間才是此事唯一的裁決者。

      背景鏈接:

      希格斯玻色子,因其難以尋覓又極為重要,也被稱為“上帝粒子”。它是一種由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于1964年首次提出的行跡詭秘的粒子。被認為在大爆炸后宇宙冷卻之時,賦予了物質“質量”的屬性。在它被預言之前,標準模型有一個致命缺陷——它所演繹出的世界里沒有質量,而當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這也是標準模型62種基本粒子中最后一塊基石。

      希格斯玻色子無法直接觀測到,但能通過觀測到某種粒子衰變之后產生的光子等其他粒子,反推這些光子會不會對撞機中粒子碰撞產生的希格斯玻色子衰變出來的。于是,自2008年起,依照彼得·希格斯本人以及其他重要學者的理論,全世界數以千計的物理學家們以歐核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為工具,花費三年多時間進行了捕捉上帝粒子的浩大工程。經過對撞機的能級不斷調整以及數據經驗的累積,在2012年7月4日,研究小組宣布發現了一種與希格斯理論描述高度一致的基本粒子。此被譽為現代物理學的最重要時刻之一,是人們理解自然的一個里程碑。

      而著名科學家霍金此前一直對這種粒子不怎么“感冒”,甚至愿意打賭100美金說它不存在。不過,在2012年BBC的采訪中,霍金說:看來我是輸了這100塊錢。

    相關文章

    W玻色子質量迄今最精確測量完成

    科技日報北京4月7日電(記者張夢然)經過10年的仔細分析和審查,美國能源部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對撞機探測器(CDF)合作項目的科學家7日宣布,他們實現了迄今為止對W玻色子質量的最精確測量,W玻色子是自......

    再添Nature!這個院士團隊,取得重大突破!

    2022年1月12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發表了電子科技大學題為《玻色子體系中的奇異金屬態》(Signaturesofastrangemetalinabosonicsystem)的研究論文,首......

    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并證實玻色子奇異金屬

    1月12日,Nature刊發了題為《玻色子體系中的奇異金屬態》(Signaturesofastrangemetalinabosonicsystem)的研究論文,稱我國科學家首次在高溫超導體中發現并證實......

    “上帝粒子”之父利昂·萊德曼逝世享年96歲

    10月3日,提出“上帝粒子”的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LeonLederman)在美國愛達荷州逝世,享年96歲。萊德曼1922年出生于美國紐約,1943年從紐約城市學院化學專業畢業,1951年從......

    “上帝粒子”常見衰變終于被“捕獲”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28日宣布,在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6年后,研究人員終于觀測到它衰變為被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這一“常見衰變”的捕獲被研究人員看作是探索希格斯玻色子的里程碑。圖片來源于網絡根......

    大型強子對撞機重啟后首次實驗6月計劃進行高能粒子撞擊

    5日,當今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持續幾小時以低能量撞擊質子束,撞擊產生的亞原子碎片噴薄而出,灑落在巨大的探測器內。這是LHC重啟后首次進行粒子撞擊實驗。這次撞擊向更高能量的......

    學界呼吁向已故人士追頒諾貝爾獎

    中新網10月6日電據外媒報道,2014年諾貝爾獎將于6日起陸續公布。諾貝爾獎雖然堪稱科學界最高殊榮,但近30年來,由于驗證突破性科學理論所需時間越來越長,科學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論后數十年,才獲諾獎認可,......

    霍金:“上帝粒子”極端情況下恐致時空崩潰

    據臺灣“中央社”9月7日報道,全球知名物理及天文學家霍金(StephenHawking)警告,俗稱“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Boson),在極端狀況下確實有可能摧毀宇宙,該言論引發部分科學......

    具備更高能量的LHC將于2015年投入使用

    LHC的CMS探測器如果某種粒子看上去很像希格斯粒子,且性質也很接近,那么它很可能就是標準的希格斯玻色子。這是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CERN)利用大型強子碰撞型加速裝置(LHC)得出的最新研究結果。物理......

    霍金對上帝粒子的發現表示失望稱少了很多樂趣

    霍金對上帝粒子的發現表示失望。[資料圖片]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2日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近日表示對上帝粒子的發現感到失望,稱這讓物理研究少了很多樂趣。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于1964......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