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沼氣)發電工程近日正式開工,這也是新疆首個利用垃圾填埋氣體發電的項目。
據了解,項目總投資3420 萬元,總建筑面積1166.5 平方米,總裝機容量2500 千瓦時,按日均垃圾進場量1300 噸計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萬噸。一期工程中將建成兩臺500 千瓦機組,計劃今年10 月中旬竣工。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發電1250 萬千瓦時,按照每戶居民年平均用電2000 千瓦時計算,可滿足6000多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
據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負責人介紹,由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在厭氧的情況下發酵會產生大量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不僅會成為大氣污染源,還會引起填埋場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發生,但沼氣卻是一種理想的發電氣體燃料。項目通過收集管網將填埋氣體送至發電機組,預處理后將沼氣提純進行燃燒發電。
據了解,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是烏魯木齊市最大的垃圾處理場,占地約100 萬平方米,處理全市80% 的生活垃圾和100% 的醫療垃圾。全市的生活垃圾通過集中、轉運、二次轉運、壓縮運送到這里進行填埋處理。
自2003 年投入運行以來,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共計處置生活垃圾600 余萬噸,日均處置超3000 噸。烏魯木齊生活垃圾日處置量從2003年的1000 噸增加到1200 噸僅用了5年時間,而從1200 噸增加到3000 噸僅用4 年時間。目前,填埋場日收運垃圾已經超過設計標準,因此發展循環經濟迫在眉睫。“填埋場填埋氣體的產生速率將在第10 年時達到最大產值,產氣時間可延續40 年以上。”項目負責人透露。
今年6月以來,華北、黃淮等地遭遇多輪高溫天氣,多地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對電力油氣等能源保障供應帶來一定壓力。為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國務院國資委要求發電企業應發盡發,煤炭石化企業全力保障電煤油氣供......
據首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50.5%,標志著電力行業“雙碳”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3月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6.2億千瓦,位......
截至3月15日,世界最高海拔風電場——三峽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累計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8.32萬噸,節約標準煤3.05萬噸。三峽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一期項目于2021年底全面投產發電,......
日前,首臺國產空氣冷卻最高能效等級的重型燃氣輪機在河北秦皇島順利下線,這是國內重型燃氣輪機生產制造技術水平的新突破。首臺國產空氣冷卻最高能效等級的重型燃機長11米、總重達400噸。燃氣輪機不僅可以將天......
國際首個1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供圖近日,國際首個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項目在河北張家口順利并網發電。該項目總規模為100兆瓦/400兆瓦時,核心裝備自主化率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銅文、特任教授楊正金團隊在用于鹽差能發電的離子交換膜方面取得新進展,報道了一種磺化的超微孔聚氧雜蒽基(SPX)離子膜,揭示了軟物質限域下的離子傳遞特性,利用膜內亞納米的親水微孔實......
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應用化學系徐銅文、楊正金團隊研發了一種磺化的超微孔聚氧雜蒽基(SPX)離子膜,揭示了軟物質限域下的離子傳遞特性,并利用膜內亞納米的親水微孔實現了極高的離子選擇性,......
7月1日,中國石油首個水面光伏項目—— 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網發電,也標志著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并入主業發展。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項目利用兩個水面,建設用地40萬平方米、裝機規模18......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納米材料室研究員姚會軍團隊在一維/二維復合結構反電滲析發電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
能源早新聞丨全國發電裝機已達23.8億千瓦!國家能源局:2021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1億千瓦,同比增長20.9%。國家能源局1月26日消息,其日前發布了2021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