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沼氣)發電工程近日正式開工,這也是新疆首個利用垃圾填埋氣體發電的項目。 據了解,項目總投資3420 萬元,總建筑面積1166.5 平方米,總裝機容量2500 千瓦時,按日均垃圾進場量1300 噸計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萬噸。一期工程中將建成兩臺500 千瓦機組,計劃今年10 月中旬竣工。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發電1250 萬千瓦時,按照每戶居民年平均用電2000 千瓦時計算,可滿足6000多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 據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負責人介紹,由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在厭氧的情況下發酵會產生大量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不僅會成為大氣污染源,還會引起填埋場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發生,但沼氣卻是一種理想的發電氣體燃料。項目通過收集管網將填埋氣體送至發電機組,預處理后將沼氣提純進行燃燒發電。 據了解,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是烏魯木齊市最大的垃圾處......閱讀全文
記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城市垃圾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利用處理技術研究項目 無論鳥巢看上去有多么絢爛輝煌,她依然是產出垃圾的大戶。城市垃圾處理是“綠色奧運”繞不開的話題之一。 在奧運會運行的16天里,北京市環衛集團在鳥巢附近出動了電瓶車、垃圾壓縮車和各類垃圾清運車輛上萬車次,用掉各式垃圾袋超過15萬個,衛
“垃圾圍城”是當前中國不可回避的問題,焚燒由于其顯著的垃圾減量化效果,被各地政府所青睞。但由于民眾抵制和選址困難,各地新規劃的垃圾焚燒廠遲遲難以動工。垃圾焚燒該如何解決二噁英排放問題,其環保達標的關鍵在哪?日前,科技日報記者參觀了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和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氣
隨著人口的膨脹,北京市面臨著生活垃圾處理缺口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任務重的困難。近年來,北京市著力提升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比例,加大相關技術研發應用,尤其是北京市環衛集團在全國率先研發出垃圾填埋氣制液化天然氣,具有環保和節能的雙重效應。 垃圾填埋氣制液化天然氣車輛用上清潔能源 我
總控室通過先進的設備監控所有環節的運行,干凈的操作室內,技術人員通過操作手柄就能將垃圾投到焚燒爐中。 30多攝氏度的車間內,戴著防風眼鏡、防毒面罩的分揀工人站在傳送帶前把垃圾中摻雜的石塊、磚頭挑揀出來,剩下的垃圾傳送到存放池內。與此同時,一個巨大的抓斗從垃圾池內緩慢地將
“垃圾圍城”是當前中國不可回避的問題,焚燒由于其顯著的垃圾減量化效果,被各地政府所青睞。但由于民眾抵制和選址困難,各地新規劃的垃圾焚燒廠遲遲難以動工。垃圾焚燒該如何解決二噁英排放問題,其環保達標的關鍵在哪?日前,科技日報記者參觀了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江橋生活垃圾
新華社發 近期以來,全國各地不少二三線城市紛紛投資數億元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這與國家今年密集出臺的兩部扶持政策不無關系。然而,垃圾焚燒發電由于前期投資大、運行成本高、容易產生污染等問題廣受爭議。專家認為,從垃圾處理和利用角度看,垃圾焚燒發電只是其資源化利用的初級階段,未
近年來,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貫徹執行,中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8年,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裝機容量達到867萬千瓦,垃圾焚燒發電裝機規模、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 2019、2020年,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進入項目投產大年。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垃圾焚燒產能達到了29.
近處黑壓壓的是二廠填埋場,遠處的小山是正在封存的一廠填埋場。 在濟陽縣孫耿鎮境內,有兩個垃圾場——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以下簡稱“一廠”)和濟南市第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以下簡稱“二廠”),它們為建設美麗泉城貢獻了卓越的力量。但因時代不同,二者的命運截然不一,一廠因為再也吃不下垃圾
興豐生活垃圾填埋場,推土機在垃圾山上繁忙地作業。記者莫偉濃 攝 昨日進行二次環評公示 設計年限35年 周邊兩村一校將搬遷 昨日,興豐二期填埋場進行二次環評公示,首次詳細披露周邊環境敏感點名單,周邊兩村一校將搬遷,而興豐二期填埋場擬在2014年年底前建成,設計年限35年,初期用
滬府發〔2011〕90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生活垃圾在迅速增長,但對垃圾的分類管理和處理能力還相對落后,給居民生活和城市環境帶來了極大壓力。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相對于填埋和堆肥等方法來說具有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再利用的雙重優勢,而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作為一種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共設施建設與運營的融資模式,BO
引言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生活垃圾造成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2016年10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生物質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在人口密集、條件較好的大中城市,穩步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推進垃圾焚燒和熱電聯產工程建設。加快應用現代垃圾焚燒處理和污染防治技術,提高垃圾
6月18日,佛岡縣首個垃圾填埋氣體發電項目開始運行,標志著垃圾填埋場的沼氣處理進入了一個新局面。垃圾填埋氣是生活垃圾填埋后,經過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要成分的混合氣體。這種垃圾填埋氣可用來產生電能和熱能。 據悉,垃圾填埋氣發電是近年來在國際上新興的垃圾處理技術。在現有垃圾場內建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5日,哈市城管局傳來好消息,位于香坊區哈成路261號的雙琦生活垃圾發電改建工程已完成,擴建工程也將在明年年底建成投產,改擴建兩項工程全部達產后,可以形成日處理生活垃圾1700噸的規模,這意味著哈爾濱將有一半的垃圾“變廢為電”,從而徹底擺脫填埋式處理垃圾造成的“垃圾圍城”
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昨天正式并網,標志著這一上海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的重要基地,逐漸由單一的無害化處理基地向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的固廢基地轉變。據悉,項目滿負荷生產后每年可向上海電網輸送綠色電力約1.1億千
隨著城市的發展,如何處理與日俱增的城市生活垃圾成了一大難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東寒建議,應大力推廣垃圾填埋氣發電技術,這對于促進我國溫室氣體減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垃圾焚燒處理方式有兩大缺點,一是二次污染問題不易徹底解決;二是處理成本過高,要靠政府大量補貼才能維持。西方國家
河南信陽垃圾處理設施嚴重滯后,相關部門制作假臺賬企圖蒙混過關;河北大沙河定州段河堤堆滿生活垃圾、工業廢渣、邊角料、醫療廢物等多種固體廢物,形成一個長約3公里的“垃圾帶”,河長制形同虛設,附近村民叫苦不迭;云南昭通至今尚未建成規范化垃圾處理設施,這在全國地級市極為少見,建筑垃圾隨意堆放路邊,有的已
6月18日,佛岡縣首個垃圾填埋氣體發電項目開始運行,標志著垃圾填埋場的沼氣處理進入了一個新局面。垃圾填埋氣是生活垃圾填埋后,經過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要成分的混合氣體。這種垃圾填埋氣可用來產生電能和熱能。 據悉,垃圾填埋氣發電是近年來在國際上新興的垃圾處理技術。在現有垃圾場內建
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日前正式并網。據悉,作為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項目并網后每年可向上海電網輸送電力約1.1億千瓦時,解決約1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為緩解上海電網高峰時段供電壓力發揮作用。 由單一無害化處理向資源回收利用轉變 據介紹,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占
近日走訪發現,經過近20年發展,垃圾焚燒發電的設備、技術均不斷成熟,但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能力仍不能匹配我國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要將海量待處理垃圾變廢為寶,亟需建立更多垃圾發電廠。但低價競標、垃圾分類難、管理分散等問題正在嚴重阻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圖片來源于網絡 2/3城市陷“垃圾圍城”困擾 目
10月10日,在上海老港垃圾集裝箱運輸碼頭,車輛正在運送用于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發電的垃圾。當日,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在上海老港正式并網。老港填埋氣發電項目滿負荷生產后每年可向上海電網輸送“綠色電力”約1.1億千瓦時,解決約1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
四座垃圾發電廠位置示意圖 青白江垃圾發電廠點火,龍泉發電廠將開工 昨日,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局獲悉,成都第三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祥福環保發電廠已經點火試運行,正式并網發電。該廠位于青白江區,歷經兩年半建成,為成都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目前成都正加快轉型為焚燒發電的生
圖為上海老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填埋氣體回收發電廠 昨天,目前亞洲地區最大的垃圾填埋氣體發電項目――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正式并網。該項目滿負荷生產后每年可向上海電網輸送綠色電力約1.1億千瓦時,解決約1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年電費收入約7000萬元。常務副市長楊雄出席了昨天的并網儀式。
目前,國內許多大城市傾向于選擇垃圾焚燒作為垃圾終端處理的主要形式,不少新建的垃圾焚燒廠也即將密集上馬。有專家測算,如果要達到《“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的目標,全國還應再建170多座垃圾焚燒廠。 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發現,伴隨著環保理念、權益意識的增強,一些
工作人員展示地溝油和用地溝油制成的生物柴油 安定垃圾填埋場的工作人員給環衛車添加經過提純后的天然氣燃料 研究人員用秸稈制成纖維素乙醇 北京市垃圾分類官網上有這樣一句形象的說法:“北京市每天產生的垃圾,如果用裝載量為2.5噸的卡車來運輸,長度接近50公里,能夠排滿三環路一圈。” 近年來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常識,什么是垃圾? 所謂垃圾,并不是僅僅是大家平常理解的,生活垃圾就是垃圾,它只是其中一種,垃圾是統稱,人們生活生產活動中產生的、丟棄的廢棄物,統稱垃圾。包括危險廢棄物、普通廢棄物。危險廢棄物國家有強制規定,這里暫不講,我們只講普通廢棄物。 普通廢棄物垃圾主要包括:城市生
新形勢下固廢處理面臨的機會 “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的比例達到50%,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其他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新疆、西藏除外)。不鼓勵建設
當我國不少城市正在被垃圾處理問題所困擾,特別是面臨垃圾填埋場不夠用和新建焚燒設施選點難等問題時,在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以追求垃圾“零焚燒”和“零填埋”為目標的“零垃圾”運動正在蓬勃興起。記者就此采訪了世界銀行高級環境專家謝劍和浙江嘉興學院教授杜歡政。 “零垃圾”適用于
在上海浦東,一座能“吃掉”城市巨量垃圾,并將其轉化為電力的上海市重點工程——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正從圖紙走向現實,目前其二期工程(以下簡稱“二期工程”)正在加速施工,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 作為目前亞洲最大的生活垃圾發電項目,二期工程將建設8條750噸/日焚燒生產線,合計日處理生活垃圾6
廣州大力推動垃圾分類,同時加緊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目前廣州在建5座資源熱力電廠,新一輪建設也在啟動中,若全部完成,全市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3萬噸/日,最快于2022年實現垃圾“零填埋”,甚至可以把填埋的陳腐垃圾挖出來再焚燒。 昨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于紹文率部分市人大代表前往花都區對廣州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