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生長調控因子的篩選
這篇論文報告了在一個完好的哺乳動物生理系統(小鼠皮膚)中所完成的首次全基因組活體 “RNA干涉”(RNAi)篩選。以前在哺乳動物細胞中進行的RNAi掃描都限于培養的細胞。作者將在胚胎表皮正常生長中所涉及的基因與由Hras致癌基因驅動的異常細胞增殖所必需的基因進行了比較。他們所獲得的值得注意的發現包括β-catenin在正常細胞生長中所起的一個負面作用,這與在由致癌基因驅動的生長中需要β-catenin形成對比。從這次篩選中所產生的表皮生長潛在生理調控因子的列表,為未來研究提供了一個豐富資源,也為皮膚癌治療提供了可能的目標。
來自凝聚態物質的受激X射線發射
“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等方法,是研究材料的基礎性電子和振動激發的強大工具,但需要非常高的光子密度來提取相對較弱的有用信號;所需光子密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會損害樣品。現在,Martin Beye及同事介紹了利用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在原理上何以能夠通過誘導來自樣品的受激X射線發射而繞過這個問題。以硅作為樣品,他們發現,這樣的激光能從一個固體樣品中誘導受激X射線發射,從而為低能激發及它們在物質中的擴散提供了一個性能卓越的探測工具。受激X射線發射以前曾在氣體中演示過,但其在一個固體系統中的實現應能在實驗中提供很多新的可能性。
固氮作用受北大西洋環流支配
可以被生物利用的或“被固定的”氮驅動著浮游植物的生產力及向深海的碳輸出。但關于控制固氮的全球速度和空間分布的因素,仍有很多問題有待回答。現在,古生物地球化學數據顯示,在過去16萬年北大西洋所存在的一個2.3萬年的固氮周期,也許可以通過過量磷的可獲得性響應于區域海洋環流由軌道驅動的變化所發生的變化得到最好的解釋。
地幔中硫同位素比的解釋
早期地球地表下物質向地核和地幔層的分化應能反映在殘留地幔組成中,因為大部分“喜鐵元素”(假設硫也包括在內)早就被液態的地核吸收了。然而,以前對地幔所作的分析顯示,穩定硫同位素比與在球粒隕石中所看到的相似,這也許是由于地幔物質來源于隕石的一種“晚期虛飾”作用。但Jabrane Labidi等人在本文中提供的證據表明,地幔的異質硫同位素比與鍶和釹同位素比直接相關。作者得出結論認為,這些結果可以通過在“地核—地幔”分化過程中的分餾作用來調和。
設計目標蛋白分子的優化新途徑
當前設計用于醫學或生物技術應用的方法,涉及在免疫的動物體內產生針對某一目標抗原的抗體,和/或在對所期望的配體具有預先存在的低親和性的蛋白上進行直接的演化實驗。這篇論文描述了用于小分子結合蛋白的計算設計的一種通用方法,作者用該方法為類固醇“洋地黃毒”(用來治療心臟病的一種強心苷)設計高親和性、高選擇性結合點。采用該方法,應有可能為合成生物學應用迅速生成小分子受體,為有毒化合物迅速生成活體清除劑,以及為診斷設備迅速生成可靠的配體結合域。
丙肝病毒感染的人化小鼠模型
在《自然》雜志2009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Alexander Ploss及同事發現,人類基因CD81和occludin(OCLN)的短時間表達,構成丙肝病毒(HCV)向具有免疫力的小鼠細胞中吸收所需的最小數量的細胞因子。現在,他們報告說,穩定表達CD81和OCLN的轉基因免疫缺陷小鼠能夠維持具有可以測定出的病毒血癥的完整HCV復制周期。這一通過遺傳手段人化的小鼠模型的獲得,為在活體中更深入地研究HCV感染開辟了道路,應能為驗證潛在的治療方法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平臺。
新的磷脂酰絲氨酸運輸蛋白
真核細胞被一系列具有獨特類脂組成的、在功能上專門化的、與膜結合在一起的細胞器在內部分成不同部分。在這項研究中,Anne-Claude Gavin及同事確定了芽殖酵母中所有類脂轉移蛋白的類脂結合特征,發現了一個亞類的以前沒有被識別出的“氧甾酮結合蛋白”(OSBPs),后者在磷脂酰絲氨酸的自穩中發揮功能,運輸而不是轉移固醇。系統發生分析顯示,類似的OSPBs具有廣泛保守性,包括在人體中——在人體中它們與包括癌癥和代謝綜合征在內的病理相關。
“人類又偷偷進化不帶上我?”雖然是個段子,不過新研究發現,人類的基因整體確實發生了進化——來自歐洲的一群科學家對新發布的人類基因數據集進行了研究,發現了155個“獨特”的基因。要知道,雖然新基因也可以......
從近700萬年前的黑猩猩祖先進化而來的現代人類仍在繼續進化。據20日發表在《細胞報告》雜志上的新研究介紹,科學家已經在人類譜系中發現了155個新基因,這些基因是從人類DNA的微小片段自發產生的。這些新......
細胞不對稱性(也稱細胞極性)廣泛存在于動植物和微生物細胞中,其基本特征是母細胞在分裂前發生細胞極化,從而不對稱分裂生成兩個不同命運的子代細胞。細胞極性是生命世界產生多樣性的根本原因,在細胞生長、增殖、......
在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城園區“雙創”示范基地有一家企業——云舟生物科技(廣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舟生物),致力于系統性攻克基因遞送行業的關鍵技術瓶頸,獨創高度個性化的智慧基因載體設計交易平臺,......
你想象中的細胞生物學課堂是怎樣的?用解說詞掌握基因概念,用結構圖了解染色體,亦或是顯微鏡觀看細胞組成?在她的課堂上,不僅可以收獲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還可以探尋細胞中的“人性”光芒,在認識細胞的同時,形......
病理科“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聯合檢測和缺陷基因檢測”等及2022年“肺癌治療靶點檢測”等二代測序合作檢測項目(二次)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四川省政府采購一體化平臺項目電子化交易系統(以下簡稱“項目電子化交易......
最近,南京醫科大學教授沙家豪、郭雪江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秦燕合作,發現精子發生中的新型核糖體(RibosomeST)能夠產生精子特異蛋白組,揭示了男性生殖細胞特異性核糖體缺失對生育的影響。相關研究......
5月15日,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首個生物細胞實驗室在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落成。包括“腫瘤生物細胞免疫治療”“NK細胞保健治療”兩項新技術。實驗室的落成,標志著欽州開啟生物細胞免疫治療的新時代,給癌癥患者帶......
根據12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新研究,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類似于“細胞膠水”的分子,使他們能夠精確地指示細胞之間的結合方式。這一成果標志著人們向構建組織和器官邁出了重要一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42.shtm科技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根據12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