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手外科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積水潭醫院名譽院長王澍寰因病醫治無效,于2013年10月8日10時30分逝世,享年89歲。
據介紹,王澍寰院士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1959年,他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手外科。王澍寰院士在我國最早以家兔斷耳再植等方式開展了直徑1毫米以內的顯微血管外科實驗研究,并以此為基礎獲得臨床斷指再植初步成功。此項成果于1965年分別在《北京醫學》和《中華外科雜志》發表,是該領域國際上最早的學術報道。1978年,王澍寰院士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手外科學》,對手外科理論知識和診療技術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并提出了諸多創新理念,至今仍是手外科及骨科醫生的必讀專著。在國際上,王澍寰院士也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曾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學術交流、講學。
此外,王澍寰院士還在培養和教育醫學人才方面成績卓著。他先后培養了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很多人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僅北京積水潭醫院的學生中,就有4人獲得“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另從王澍寰院士治喪委員會獲悉,王澍寰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將于10月12日上午9時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礦床地質學家#常印佛院士逝世#】#光明追思#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礦床地質學家,安徽省原地礦局副局長、總工程師、技術顧問常印佛,于2024年4月2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
“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一定要踏踏實實搞研究,不斷提高小麥品質,為農民增收做點實事……”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物遺傳育種學家程順和一生致力于小麥研究,被譽為“南方麥王”。盡管獲得過大量獎項......
外科手術是醫學領域中最復雜、最具挑戰性的醫療過程之一,外科醫生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和經驗積累,才能在手術中熟練應對各種情況。在這個視頻中,b站用戶Dr圓哥哥介紹了外科手術的地獄級難度排行榜,包括普外科、......
剛剛過去的10月,法國人RomaricLoffroy陷入了一場麻煩:他在2015年10月發表的一篇綜述被指大段抄襲。這篇名為《前列腺癌的多參數磁共振成像的當前作用》的綜述文章發表在《醫學與外科定量成像......
隨著心臟外科快速發展,大部分左心瓣膜(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疾病可以通過手術得到有效治療。不過,部分左心瓣膜術后患者遠期出現三尖瓣反流。嚴重的三尖瓣反流會導致右心衰竭、肝腎功能受損、體循環淤血等并發癥,往......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慶云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3月2日21時3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陳慶云先生是我國有機氟化學開拓者......
我國著名高溫氣體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原副所長吳承康研究員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25日21時5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吳承康先生是我國彈頭燒蝕防熱研究、低溫等離子......
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晶體與結構化學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共產黨黨員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軍事醫學與藥物化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冀勝,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陳冀勝,1932年7月出生于天津市。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學士學位。解放軍防化研究院技術一級、文職......
澎湃新聞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校友會方面獲悉,2022年9月23日,華南理工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佑啟在香港逝世,享年88歲。張佑啟校友是華南理工大學優秀人才的杰出代表,被學術界公認為有限元法的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