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嵩制圖
記者近日從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上獲悉:目前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已經確認有544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我國防范外來生物入侵的形勢嚴峻。
在正在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上,科技部“973計劃”生物入侵項目首席科學家萬方浩對記者表示,目前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種類很多,已經確認的有544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我國是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近十年新增入侵物種近50種,20余種危險性入侵物種大面積暴發成災
萬方浩指出,生物入侵概念需要明確。一般而言,一國主動引進加以培養、種植養殖,以便豐富國人餐桌或用于保護生態、美化環境等,不歸類為生物入侵。“不是本國主動引進,對本土農業、生態環境和人畜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才能稱為生物入侵”。
據悉,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余種。
萬方浩說,近10年來,我國相繼發現了西花薊馬、Q型煙粉虱、三葉草斑潛蠅等20余種世界危險性與暴發性物種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種。此外,近年來,我國潛在入侵物種截獲頻次急劇增加,危險性外來物種頻臨國門。
西南大學副校長周常勇認為,生物入侵給我國的農業生產、國際貿易、生態系統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
據周常勇介紹,我國入侵生物種類多,生物入侵涉及面廣。全國34個省(區、市)均有入侵生物發生和危害,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濕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其中農業生態系統最為嚴重。
外來物種的來源廣、途徑多,我國多樣化的地理氣候條件,也為這些源于不同地區物種的生存提供了便利。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來物種在我國呈現出更快的增長趨勢,近10年新增入侵物種近50種,20余種危險性入侵物種接連在我國大面積暴發成災。這些入侵物種已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與生態災難。
入侵生物危害嚴重,給農林業生產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2000年,外來有害生物對濕地和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分別達693.4億元和154.4億元人民幣。
危險性外來物種還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給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有些外來入侵物種如豚草、紅火蟻等還影響人畜健康與社會安定,近年來,國際上已將生物入侵上升到“農業生物恐怖”的高度。
出境旅游盡量不要帶回水果、土壤等易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
據介紹,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徑有兩種,一是自然入侵,即入侵物種隨著氣候變化,跟著風、水流、動物遷徙等侵入;二是人為活動,如貿易、旅游等出入境活動帶入。“人為活動是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徑。”萬方浩強調。
萬方浩表示,我國急需加強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全球聯防聯控是有效阻止外來物種入侵,保障經濟、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根本途徑。
據介紹,我國的生物入侵研究有了蓬勃發展,除基礎理論研究外,還啟動了一系列專注于外來入侵防控技術創新的專項研究,并在數據庫建設、檢測監測、預警體系構建、擴散阻斷、區域聯防聯控和持續治理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和建設。目前,以生物防治為核心的外來有害生物持續治理技術體系已在生產中發揮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專家建議,還應進一步發展多學科融合的研究方法,必須增強國家各相關部門的合作與努力,升級責任機制,使之與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慣例相匹配,以期為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國際談判奠定更好的基礎。
阻止生物入侵,還應該做些什么?
專家指出,首先應加強科普,讓公眾知道哪些是外來生物入侵,這樣公眾一旦發現疫情,可以迅速上報,并配合防控工作。其次,近年來,國人旅游目的地越來越廣泛,直接攜帶生物入境的國際會議如各種博覽會等也明顯增多,人員入境時有意無意傳播入侵物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給生物入侵的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家提醒,游客應積極配合海關等檢疫部門的工作,到國外旅游時盡量避免去疫區,盡量不要帶水果、土壤等易于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滅絕”(全8冊),[英]本·加羅德著,[美]加布里埃爾·烏格托繪,石敏、何文珊譯,苗德歲審定,譯林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定價:240元“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莎翁名劇《......
群落中的物種如何維持共存是生態學研究中的經典問題。密度制約假說描述當同種物種聚集在一起或者靠近母樹時,更容易遭受專一性天敵或者病毒的損害,進而降低了幼苗的存活率,為其他物種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和資源,從而......
近來,常有發現新物種的消息見諸媒體。例如,安徽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者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動物》上,發表了一種“喜歡咬人”的壁虎新物種。這一物種被命名為“大別山壁虎”......
4月19日,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辦的“物種進太空”科學探索工程在國家體育館新聞發布廳舉行了啟動儀式。該工程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聯合石探記科學家團隊、航天專家、教育專家,以“物種探秘搭乘飛天夢想”載荷艙的......
南岳老鴉瓣是2022年3月確定的新物種,也是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有物種,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近日,南岳衡山的南岳老鴉瓣進入了結果期。4月15日在南岳衡山拍攝的南岳老鴉瓣果實。周翔宇攝南岳老鴉瓣果......
近日,在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南岳樹木園的工作人員在開展“南岳衡山模式植物的收集與栽培”項目野外調查時,通過形態性狀研究分析,再次發現了在南岳衡山匿跡了65年的毛柄金腰。毛柄金腰時隔65年再度現身南岳衡......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個不同地點的相機陷阱的數據分析顯示,氣候變化或加劇城鎮化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該論......
上周,由于國際海底管理局(ISA)未能達成協議,導致國際水域海底采礦環境法規(以下簡稱環境法規)最終。觀察人士對此表示擔憂:針對電動汽車行業所需金屬的采礦作業,可能會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展開。研究人員也......
“水葫蘆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繁殖能力特別強,是公認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四年級學生梁以沫是一名小小講解員,她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詳細介紹了這一入侵物種的危害。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農業......
瑞典科學家研究發現,亞馬孫森林樹木對干旱的耐受取決于不同物種,這影響到它們對水環境變化的耐受。這些發現表明,過去對于干旱之于森林的的長期影響可能估計不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由于氣溫上升、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