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1-05 09:34 原文鏈接: 中科院:探索重大成果產出導向的科研評價體系

      “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一個曾經在中國科技界被追逐的“明星”,如今卻有些落魄了。

      十幾年前,SCI論文在中國屬稀缺品,一篇SCI論文在許多單位能換回一萬元人民幣的獎勵,幾乎相當于個人多半年甚至一年的工資;而去年一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就已達19.1萬篇,數量排在世界第二,占世界份額的12.08%。SCI論文在中國不僅不值錢了,而且成了人們詬病的對象。一位院士曾戲謔地說:SCI成了Stupid Chinese Idea(中國人愚蠢的想法)。

      SCI論文多了,肯定要比少了好,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科技的巨大進步。但如果今天,依然僅靠SCI論文的數量來評價科研工作,顯然無法適應當前科技創新發展的需要。

      中國的科研評價體系急需改革。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準、激勵機制和轉化機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指出,要深化科技評價和獎勵制度改革;根據不同類型科技活動特點,注重科技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制定導向明確、激勵約束并重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基礎研究以同行評價為主,特別要加強國際同行評價等。并明確要求,開展重大成果產出導向的科技評價試點。

      一句話,就是要通過新的評價激勵機制為中國科技發展增添新的驅動力。

      作為科技國家隊的中國科學院又一次承擔起了歷史的責任,他們率先改革,義無反顧。

      中國科學院有著64年的歷史,下屬研究機構有100多家,既有基礎研究類的研究所,也有應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的研究所。以前,雖然說沒有一個統一的科技評價系統,但能發表SCI論文幾乎是中科院各研究所、研究人員均認可的高水平科研的評價標準。2012年,中科院黨組把科研評價作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提出要建立重大成果產出導向評價體系。

      什么是重大成果?中科院黨組認為,它一定是體現中科院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創新成果,包括解決重大科學問題,開辟新研究方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成果轉移轉化產生重大社會經濟效益,提出有重大影響的咨詢建議,以及在引進和培養具有國際國內重要影響的領軍人才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效,在促進科教融合等體制機制方面有重大創新。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一篇文章中以中科院曾取得的成果為例對上述幾方面做過解釋:首次發現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模式和鐵基高溫超導的一系列重要突破就屬于“解決了重大科學問題”;馮康先生獨立創造的有限元方法、自主研制成功國際上第一臺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就是“開辟新研究方向”;高性能 T300碳纖維的成功研制和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煤制乙二醇技術可算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凍土路基筑路關鍵技術解決及綜合示范、“曙光”及“深騰”系列高性能計算機研制成功可謂“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要市場價值的鹽酸安妥沙星創新藥物上市屬于“成果轉移轉化產生重大社會經濟效益”;將國土空間按開發方式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4類區域,按照功能區組織中國地域開發格局的研究和建議,成為國家制定主體功能區劃規劃的重要研究基礎,這可以算是“提出有重大影響的咨詢建議”。

      重大成果產出導向評價的核心其實就是確立新的價值導向,摒棄數量評價和單純的論文導向。從去年4月開始,代表不同領域的中科院下屬單位數學院、廣州地化所、水生所和長春光機所4個研究機構,率先進行評估試點。2013年,又有15個研究所參加了擴大試點工作。目前,已完成了12個研究所的專家診斷評估,中科院共聘請了114名國內外專家參加現場評議,95%的專家來自中科院所屬研究機構之外,其中,海外專家占64%。專家們對研究所的定位和每個重點領域方向均給出意見和建議,并對研究所如何改進管理提出了建議,達到了試點目的。長春光機所所長認為,評估結果指導性強;廣州地化所所長指出,專家的建議很具有建設性、針對性。參加評估工作的國內專家在建議中寫到:“這種評估對研究所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值得推廣。”

      2012年年底,中科院又開啟了重大產出導向項目評估的探索,在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策劃和立項階段,強化了同行專家和用戶專家獨立的咨詢評議環節,設計了函評、會評和國家部門咨詢評議三個階段。其中,函評側重小同行對科技內涵和質量的評議;會評側重戰略科技專家對項目的整體戰略評估;國家部門咨詢評議側重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使研究工作更緊密與國家需求相銜接,防止重復布局,加強協同創新。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特別強調,中科院要通過改革研究所評價體系,推動人才評價、項目評價等各項評價的改革,探索和建立重大成果產出導向的評價體系,“我們要做科技體制改革的先行者,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發揮好科技國家隊的‘火車頭’作用。”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出爐,風頭為何轉向整治不正之風?

    2023年5月3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2023年度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知。其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增選向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和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傾斜;向為國防和國家安全作......

    5年741篇SCI論文,這個基金被點贊

    2018年以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北京市基金)以重點研究專題項目形式,高強度支持數學、物理等重點基礎學科及相關交叉學科,旨在“突出學科交叉,支持前沿探索,聚焦卡脖子問題,服務北京發展”。據介......

    共583人|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出爐毛蘭群、顏寧等入選

    經第九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十次會議審議,中國科學院黨組審定,中國科學院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確認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583人。其中,北京師范大學毛蘭群教......

    努力建設一個“溫暖的研究室”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高精度時間傳遞與精密測定軌研究室黨支部已經連續兩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榮譽,支部書記李偉超在接受采訪時一直強調,這份榮譽不僅屬于現在的研究室黨支部,作為前身的測量與定軌......

    中國科學院1.3億項目中標名單新鮮出爐!兩個國產廠商異軍突起

    2023年7月26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中國科學院2023年儀器設備部門集中采購項目招標公告,包括電子顯微鏡、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類、質譜儀類、核磁共振波譜儀類等共28包。預算金額總計1.3億元。該項目......

    中國科學家研究提出新型類腦學習方法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徐波研究員團隊聯合科研同行最新研究提出一種基于神經調制依賴可塑性的新型類腦學習方法(NACA),實現更高分類精度和更低學習能耗,可極大緩解災難性遺忘問題,有......

    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8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科教融合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以下簡稱“成都學院”)系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直屬二......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與湖南省科技廳舉行工作會商

    8月23日,湖南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曾立新帶隊赴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對接院省科技創新合作工作。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陳廣浩,副院長孫龍濤出席并座談。座談現場。黃博純攝曾立新對廣州分院一直......

    藍皮書:穗發表SCI論文數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

    8月25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在廣州發布《廣州藍皮書: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總報告《充分發揮廣州核心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功能》......

    1100萬!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2023年9月政府采購意向公開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潛標組件采購項目項目所在采購意向: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2023年9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采購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