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自然·神經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稱,他們已發現了下丘腦外側神經活性與快速眼動(REM)睡眠之間的確切因果關系。此項成就是對理解哺乳動物睡眠機制以及相關神經網絡基礎的重大貢獻。
睡眠有兩種類型:REM睡眠和非REM睡眠。對于人類來說,非REM睡眠有4個階段。REM睡眠(或深度睡眠)通常與做夢有關,是一個大腦非常活躍的階段,盡管人體已熟睡,但其眼睛還在快速移動,眼動睡眠因此得名,此時身體幾乎完全喪失肌張力。最近幾年,科學家在了解覺醒和睡眠周期的控制機制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許多有待探索的前沿課題。睡眠失序會對人類身體和精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加拿大神經回路和光遺傳學研究主席、麥吉爾大學助理教授安托萬·阿岱曼提迪斯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光遺傳學誘導小鼠REM睡眠,并通過激活大腦相關部位的神經網絡實現了對此種睡眠階段持續時間的調節。
光遺傳學融合了光學和遺傳學方法來調節神經回路的活動,被2010年《自然》雜志評為未來十年理解大腦功能最有前途的技術之一。該技術利用光來控制神經元的活動,可用于操縱特定類型的細胞,同時又不會影響相鄰區域。
安托萬稱,該項研究成果將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大腦如何控制睡眠以及人體中睡眠的作用,或將導致出現神經精神學相關睡眠障礙的更佳治療方案。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本馳應邀在《認知科學趨勢》(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發表Spotlight短文,介紹了基于顯著干擾的外源性注意的神經加工機......
脊髓損傷可導致嚴重的殘疾。現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用包裹脊髓的微型柔性電子設備,成功記錄了大腦和脊髓間的神經信號。這一設備首次實現360度安全記錄信號,提供脊髓活動的完整圖像。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
百年神經外科發展史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即經典神經外科時期、顯微神經外科時期和微創神經外科時期。2012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了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腦功能聯結圖譜計劃”,目標是對特定腦功能的神經聯結通路和網......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張珞穎團隊和薛宇團隊在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合作發表了題為“Large-languagemodelsfacilitatediscoveryofthemole......
近日,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rain,Behavior,andImmunity期刊發表了題為:SleeppromotesT-cellmigrationtowardsCCL19viagrowthh......
睡眠對健康有益,這一流行觀念得到了科學的支持。此前有研究表明,在接種疫苗后睡覺的人,其免疫反應平均是接種后未睡覺的人的兩倍,然而,我們對其背后的原因仍知之甚少。近日,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rai......
所有已知的動物都會都會睡眠或表現出某種形式的睡眠行為,對于人類而言,我們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不足不僅僅會讓我們感到疲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睡眠不足還會破壞我們的情緒,減少積極情緒,......
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爾茨海默病,與大腦中蛋白質聚集的沉積有關。當細胞廢物清除系統存在缺陷或超負荷時,這些聚集物會積累。一種主要與免疫系統信號傳導過程相關的蛋白質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發生......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對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而言睡眠所占的比例更高,睡眠的時間更長。記者19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利用大型人群隊列,揭示了兒童早期睡眠與情緒行為問題的相關性。他們通......
睡眠是一種復雜而多面的生物現象,由多種特征組成。以往的觀察性研究主要將單個睡眠特征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單獨風險因素。失眠癥狀、睡眠時間長短和晚睡晚起時型已被確定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個體風險因素。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