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9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9次締約方大會11日在波蘭首都華沙開幕。華沙大會是一次承前啟后的過渡性會議,各方將圍繞資金落實以及2020年前的減排指標等問題展開新一輪協商,為2015年達成新協議奠定基礎。詳情請聽我臺駐波蘭站記者趙遠方發回的報道。
當天,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專家學者以及國際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人員共1.6萬人參會。上午10時,本屆大會主席、波蘭環境部長克羅萊茨,從2012年多哈氣候大會主席、卡塔爾石油部長阿提亞手中接過了主席錘,正式宣告為期12天的華沙氣候大會開幕。克羅萊茨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挑戰,各國必須加強團結共同應對,華沙會議是2020年后減排協議的起點,各方需要努力達成共識。
克羅萊茨表示:“華沙大會的重要性在于,我們需要為新的減排協議進行談判。在2011年的德班大會上,我們制定了新協議的談判進程。在華沙,我們將就新協議的基本框架和內容開始協商,直到2015年結束談判,簽訂一份新協議。”
本次華沙氣候大會的官方口號是“我在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強調,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你我他的集體參與,大家要么一起贏,要么一起輸。她呼吁各方立刻行動起來。
“當前的氣候變化形勢已經非常危急,我們必須馬上行動。非官方機構需要抓住機遇,通過科研、科普等活動盡可能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害。各國政府則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的氣候談判進程也必須向前推進,以便在2015年達成新的協議。” 菲格雷斯稱。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也表明了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積極態度,中國將通過務實行動承擔起相應責任。“中國對氣候變化問題一貫采取非常認真的態度,認為氣候變化的的確確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從中國的政策上來講,我們一方面通過轉方式、調結構來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另一方面采取積極的政策和措施,適應已經發生的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蘇偉同時敦促發達國家承擔起歷史責任,兌現承諾,落實綠色氣候基金和技術轉讓問題。他說:“希望這次會議能取得一些實實在在的成果,不要再做空談,特別是發達國家要兌現它們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承諾。(關于新協議的談判),我想大家在談判進程中要多磋商,多交流,相互理解,尋找到一個也許不是很滿意,但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最終的目標還是通過共同的努力,積極妥善地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嚴峻的挑戰和威脅。”
除了來自各締約國的代表團,很多非政府組織也參與了本屆大會。它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呼吁各方拿出誠意,切實推進談判進程。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碩,希望各利益集團以大局為重,同舟共濟。“發達國家跟發展中國家是氣候談判中的一對矛盾,經常發生(利益)沖撞。但氣候談判并不是足球比賽,有贏家,有輸家,而應該是一個共贏的進程。這個非常重要,我認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該盡力尋找之間的共通點。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去扮演。”
氣候變化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共同威脅。《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呼吁全球人民團結合作,共同保衛地球家園。“親愛的朋友們,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必須不遺余力。我們堅信,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有益于人類和地球的發展。每個人的行動都是我們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我在此呼吁你加入我們的行動,盡你所能,讓我們共同努力遏制氣候變暖。”
全新世作為典型間冰期,總體上表現為一個氣候相對溫暖穩定的時期,但卻不斷被一系列快速(或極端)氣候變化事件打斷,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新世累計至少發生了10次快速氣候變化(RCC)事件。然而,關于全新世R......
全新世作為典型間冰期,總體上表現為一個氣候相對溫暖穩定的時期,但卻不斷被一系列快速(或極端)氣候變化事件打斷,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新世累計至少發生了10次快速氣候變化(RCC)事件。然而,關于全新世R......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賈凡副研究員聯合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學者,在熱帶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現全球變暖將導致多年拉尼娜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相關研究成果以《全球變暖下更......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劭:溫度每上升1℃,大氣中的飽和水汽大約增加7%,致使極端降水事件的發生頻次、強度和影響范圍明顯增加。全球變暖還會影響大氣環流模式,導致氣候系統發生復雜變化,進一步增加極端......
7月24日,中國—南非首期氣候變化線上培訓班開班式成功舉行。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南非森林、漁業與環境部副部長瑪吉·索蒂尤,中國駐南非大使陳曉東等在開班式上視頻致辭。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
近期,受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極端氣候影響,世界主要水稻生產國生產受到影響,全球大米價格持續攀升,達到11年來歷史高點,國內稻谷價格也呈現同步上升趨勢。我國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生產和消費大國,厄爾尼諾現象會不......
7月8日,在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應對”主題論壇上,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從大氣圈、水圈、冰凍圈、生物圈和氣候變化驅動因子......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7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全球發展議程面臨挑戰。為凝聚合作共識、推進共同發展......
“研究敦煌、青藏高原、祁連山的學者,主要不是在西部,而是在北京。”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教授王鑒指出,我國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一些西部高校......
隨著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數字技術已經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廣泛應用,擁抱數字技術,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