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2-02 11:01 原文鏈接: 專家解讀南極冰川“遺孤”

      回放:

      11月19日,有媒體報道指出,一座巨型冰山自今年7月份從南極派恩島冰川斷裂后,正緩慢向公共海域移動。據美國國家航天局最新衛星觀測結果顯示,估計目前該冰山有35公里長、20公里寬,面積大約為700平方公里,約相當于一個新加坡或兩個美國亞特蘭大市的面積。研究人員稱,未來它可能進入繁忙的航道,并對過往航船形成潛在威脅。

      疑問:

      造就冰川“遺孤”的幕后元兇是誰?大洋中的“小冰塊”是否會干擾“雪龍”號的科考之旅?

      解答:

      “造成冰川分裂后向外漂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溫度的變化。”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錦年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相對于氣溫升高帶來的冰川表層融化,冰川脫落現象更與海水溫度上升密切相關。

      陳錦年解釋說,從現有研究結果來看,海水溫度的確比過去有所升高。“當溫暖的海水進入冰架底部的通道中,巨大的冰川很可能發生崩塌和分離。”此外,風場作用引起的局地環流變化,也會對冰川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蝕,使部分冰山脫離主體。

      然而,令陳錦年感到不解的是,盡管全球變暖已成為造成冰川消融的世界性共識,但例外依然存在。

      “從實測資料來看,兩極冰川狀況有很大不同,南極的冰川融化速度比北極慢。其中,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等地區的冰川規模甚至還在上升。”陳錦年認為,如果僅從氣候變暖的普適觀點顯然是無法解釋該現象的,這也是目前研究中的一個局限。

      那么,漂流在外的冰山個體又會產生何種影響呢?

      “這個漂移不定的家伙可能會對海上航運帶來一定影響。”陳錦年強調,即便是看上去很小的冰山,它隱藏在海面之下的體積也可能非常龐大,如果出現在繁忙航道,來往船只必須遠遠繞行。

      與此同時,“由于冰山是固態的淡水資源,它在海洋上融化之后,周圍海水的含鹽量會大大降低,局地海洋生物將首先會受到影響,因為原有的海水溫鹽度被打破了。”陳錦年表示,海上冰山完全可以看作是自然狀態下發生的“污染事件”。

      陳錦年進一步指出,從更大尺度而言,冰山在海面融化過程中也會引起環流系統的部分變化。

      “海洋環流主要可以分為風生環流和溫鹽環流兩大類,前者是風力驅動的結果,后者是由于海水自身的密度差異導致的。”陳錦年表示,南極地區是地球上唯一一處海洋貫通的地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在這里發生的海水交換通常是非常均衡的。

      然而,“一旦南極地區海水的物理量(密度)發生了變化,那它在向北部經向輸送過程中的洋流速度和所到區域的海洋環境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陳錦年說,盡管單個冰山的影響十分有限,但如果每年都有冰山從主體冰川脫落進入海洋的話,它的淡水積存效果便會累積,其影響很可能是長期的。

      此外,海面上“不速之客”也成為了科考活動的羈絆。

      2005年,一座面積達3000多平方公里的移動冰山擋住了科考補給船的必經之路,令南極洲上的多國科考隊員陷入“取舍兩難”的窘境。2010年,我國“雪龍”號科考船在南極圈執行任務時也同樣經歷過“一覽群山”的驚險一幕。

      讓人憂慮的是,眼前的這座冰山是否會影響到“雪龍”號的南極之旅呢?

      “這首先要看‘雪龍’號到達的具體位置和冰山的移動路線,如果在其附近活動,固錨下放和觀測儀器安置都要十分謹慎。”陳錦年同時表示,由于目前的預警技術已十分成熟,衛星與聲吶設備的強大搜索、定位能力可以做到讓海面上的移動冰山無所遁形,所以它對科考活動的影響不會很大。

      他同時指出,冰川從底層冰架上不斷脫落是目前階段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如果進行人為干預,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而且最終效果如何也很難確定。

    相關文章

    科考隊員眼中的“大美南極”

    日前,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考察任務并全部返回國內,“雪龍2”號、“雪龍”號分別停靠香港、青島并向公眾開放。年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的博士......

    數千顆隕石或因全球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

    中新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指出,數千顆隕石可能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讓許多此類地外物質樣本更難獲得。“南極失落......

    章魚DNA揭示南極冰蓋或將崩潰

    科學家一直想知道,西南極冰蓋是否是一顆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定時炸彈”。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研究,來自一只生活在南大洋的小型章魚的DNA新證據表明,西南極冰蓋比之前認為的更接近崩潰。如果人類......

    第40次南極考察啟航,我國將建第5個南極科考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07.shtm  ?南極新科考站效果圖。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11月......

    人類為何對月球南極如此著迷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8月20日發布消息稱,其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后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按照原定計劃,“月球-25”號將在月球南極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軟著陸。正......

    中國在南極意外發現“海上糧倉”每立方米海中容納3萬只……

    8月24日開始,日本政府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洋。在此之際,我國的南極科考隊經過長時間的深入探索,在南極洲的邊緣海域,意外發現了一個蘊藏著豐富海洋生物資源的海域,堪稱南極洲的“海上糧倉”。這......

    觀察發現格陵蘭島佩特曼冰川出現快速退縮

    佩特曼冰川是格陵蘭島最大的海洋終結性冰川之一。與大多數向海洋排放冰塊的冰川一樣,佩特曼冰川也會周期性地釋放出大冰山。但是,與海洋的接觸也意味著變暖的海水一直在從下面融化冰川的冰,這對海平面上升有影響。......

    穩定的冰川現在以驚人的速度迅速退縮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格陵蘭島的一個曾經高度穩定的冰川現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縮,這可能是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溫度上升的影響。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現,從2018年到2021年,格陵蘭島......

    研究稱冰蓋融化將使南極深海環流急劇放緩

    澳大利亞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全球碳排放維持在當前水平,南極冰蓋融化將導致南極深海環流在30年內放慢40%,并使深海溫度上升,對海洋生態系統和全球氣候產生深遠影響。南極區域的表層海水由于密度較大而下沉......

    國外科考船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

    近期,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GA)、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共同合作,派出科考船“調查者號”前往南極洲東部開展多項科學研究。此次科學考察航行為期7周,團隊成員由澳大利亞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科研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