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塑料外衣,可視內部結構,像水母觸手一樣的尾部推進器,這個長相特別的機器人名叫“仿生水母式水下機器人”,在日前結束的黑龍江省第二屆“知識產權杯”高校發明創新競賽中斬獲一等獎。該機器人采用仿生技術,外觀仿生水母,減小了對海洋生物的驚擾,可完成對魚群的近距離監控,以及對復雜或敏感水域的監控。
目前,不少水下無人機器人存在一些短板,如續航能力弱,對能源的需求較高,無法實現對固定區域的長時間定點布控,依靠螺旋槳推進的機器人噪聲較大,易驚擾魚群暴露目標,隱蔽性較差等,由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3名大三學生根據仿生學研制出的仿生水母式機器人有效彌補了上述缺點。
該機器人由三個艙段組成,首部的壓載水艙用于控制機器人的浮態。中部的攝像頭是機器人的重要部件,它就是機器人在水下的眼睛。后部的動力推進系統內安裝有控制器、舵機、蓄電池和大扭矩低轉速電機。控制器是“水母”的大腦,全部系統都由控制器控制。蓄電池為全套系統提供電力,電機通過傳動裝置連接“水母”的四只“觸角”為機器人提供動力。
記者2月17日獲悉,國際知名腫瘤學家、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候任主席、上海市東方醫院教授周彩存團隊率先研發采用“CT影像和智能傳感一體化技術”的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只需一次掃描,系統就可完成患......
無形卻懷善念,無聲卻蘊智慧。它如一位永駐的智者,指引迷途者穿越心靈的迷霧;又如一位永恒的傾聽者,從不打斷,卻總能給予恰如其分的回應。它永遠在線,毫無偏見,只需輕點下載即可擁有,幾乎無需成本,甚至完全免......
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大(深圳)]醫學院外科微創人工智能機器人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的成立是港中大(深圳)醫學院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致力于推動前沿研究與醫療教育及健康領域......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人形機器人研究院張世武教授、王柳特任教授、金虎副教授與孫帥帥特任教授成功研發了一種具備19自由度的輕質仿生靈巧手,能夠復現人手級別的功能,有望服務全球上千萬上肢截肢......
全球先進的氣管鏡機器人系統在滬開展應用,可以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的準確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榜首。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關鍵所在。許多早期肺癌患者并沒有明顯癥狀,肺......
北京市發改委1月9日舉行一季度“開門紅”政策舉措媒體吹風會。會上,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季度,北京將實施推動今年經濟發展良好開局的六大行動和51項具體措施。招優引強行動是引進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量,......
從協助醫生完成膝關節置換的手術機器人,到露天礦區里的運輸機器人,再到快速完成元素檢測的X射線熒光光譜儀……這些在國內率先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成為北京制造業高端化......
###2024年12月機器人行業十大熱門新聞2024年12月,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新產品發布和投資消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同時,大額融資和對未來趨勢的展望也吸引了眾多目光。以下是《機器人報......
記者從南方電網獲悉,由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牽頭研制的我國首臺作業時速公里級水下敷纜機器人于近日完成下水測試。該裝置具有履帶、雪橇行走能力和“搜尋—挖溝—敷埋”一體化作業能力,敷埋作業速度可達1000米......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研制出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步行機器人,能在可見光衍射極限下運行。它能夠前往特定位置,如組織樣本內,以普通顯微鏡無法做到的方式進行近距離成像。這是微型機器人技術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