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2-13 15:44 原文鏈接: 瑞金醫院找到人體肥胖基因

      小鼠去除LGR4基因后能量消耗和新陳代謝增加,體重減輕

      未來,肥胖者可能不再需要為減肥煩惱。早報記者昨日從瑞金醫院獲悉,由寧光教授領銜的內分泌科團隊對肥胖有了新發現,通過調節小鼠體內LGR4基因開關,可以影響肥胖的發生。

      調查了千余名肥胖者

      隨著大眾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肥胖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2013年美國糖尿病協會已正式將“肥胖”這一描述性特征定義為一種疾病。而肥胖的遺傳特征十分明顯。

      從2004年起,瑞金醫院的洪潔教授就面向社會招募年齡小于30歲身高且體重指數(BMI)大于30kg/m2的肥胖志愿者,至今已獲得了 1000余名肥胖志愿者的DNA和臨床資料。在基礎研究方面,通過小鼠實驗探討致病基因導致肥胖發生的機制。最終,內分泌科肥胖研究小組在肥胖致病基因及干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研究發現人體內有一個LGR4基因,可影響肥胖的發生。

      LGR4能轉換脂肪細胞

      研究團隊通過對大樣本肥胖患者的LGR4基因進行測序發現,如果LGR4基因發生激活變異,人類肥胖患病風險就增加2倍以上;進一步,如果在小鼠體內去除這個LGR4基因,那么小鼠就會體重減輕。

      研究人員王計秋介紹:“我們發現這些高脂誘導下的小鼠雖然食物的攝入明顯高于正常小鼠,但因為LGR4基因被去除,使得它們的能量消耗和基礎代謝率明顯增加,致使其體脂含量降低和體重均明顯減輕,各項代謝指標,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等,均明顯好轉。”

      就在這項研究成果發表之前,歐洲一個著名人類遺傳學研究小組也發現極少數歐洲后裔攜帶LGR4失活突變,而這個人群的體重明顯低于正常對照人群。

      脂肪分為棕色脂肪細胞和白色脂肪細胞,棕色脂肪細胞是具有消耗能量性質的脂肪細胞,在成年人身上,含量非常少,更多是儲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細胞,如腰腹部常見的“救生圈”就屬于白色脂肪,但在一定條件下,棕色脂肪細胞和白色脂肪細胞會進行轉變。研究人員劉瑞欣表示,“我們希望可以通過對LGR4基因的抑制或激發,來達到調節脂肪細胞性質的作用。通過對體內LGR4基因的去除或抑制,把儲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細胞轉換成具有消耗能量性質的棕色脂肪細胞。”

    相關文章

    控制體重的基因密碼終于被找到!

    Science最新成果,為了“揪”出肥胖基因,研究人員通過對645626人的大規模DNA外顯子組測序,揭示了未知的人類肥胖生物學中影響BMI的“基因密碼”。DOI:10.1126/science.ab......

    體重和糖尿病發病率增加,阻礙了減少心血管疾病

    近日,一項針對蘇格蘭健康數據的研究顯示,由于體重和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努力停滯不前。相關論文刊登于《柳葉刀—區域健康》(歐洲)。研究發現,1990年至2014年間,由于血壓、膽固醇水......

    間歇性禁食減肥?不如“管住嘴”!

    在減肥熱潮中,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Fasting)是人們熟知的飲食模式之一。間歇性禁食方案有多種,常見的有隔日禁食(簡單來說就是飽一天餓一天)、5:2禁食(每周有2天只吃一頓中等熱量的......

    間歇性禁食不是減肥的最好方法

    巴斯大學營養、運動和新陳代謝中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你想減肥,間歇性禁食(比如5:2的節食法)可能沒有很多人認為的那么有效。本周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一種流行的觀點提出了挑戰。這種觀點認為,間歇性禁食(......

    思聰熬夜撩妹,不是熬夜導致肥胖,而是肥胖導致了失眠

    王思聰的瓜相信大家都吃過了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以下兩點:1、思聰的微信聊天大多集中在凌晨2-5點;2、思聰體重150斤;通過網絡查詢可知,思聰身高175cm,那么他的體重指數BMI達24.5,已屬......

    攝食和體重調控新機制或助節食減肥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悉,中科院外籍院士、該所研究員JohnSpeakman團隊發現mTOR信號介導低蛋白食物對小鼠攝食和體重的調控,鑒于小鼠和人類在生理和代謝方面有很多......

    減肥,讓生活更健康

     肥胖者減掉13%的體重,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能減少42%~44%;睡眠呼吸暫停減少22%~27%;高血壓減少18%~25%;血脂異常減少20%~22%……這項于歐洲及國際肥胖大會(ECOIC......

    降糖藥羅格列酮變癌細胞為脂肪細胞有望用于癌癥治療

    脂肪細胞在我們體內,除了儲存脂肪,讓我們看起來更"豐滿"之外,還會造成慢性炎癥,增加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此外,脂肪細胞還與多種癌癥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前期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的脂......

    “生大胖小子”的優勢男性出生體重過小不孕風險更高

    全球約有12.5%的夫婦受到不孕不育的影響。在這些病例中,大約三分之一的夫婦中男性不育,另外三分之一中,女性則患有生育問題,在其余情況下原因不明或男女都存在問題。近日發表在《HumanReproduc......

    Foxp1蛋白調控棕色及亮色脂肪細胞分化與產熱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范圍內,肥胖及肥胖相關代謝性疾病如二型糖尿病患者,等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增長,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棕色(brownadipocyte)及亮色(beigeadipocyte)脂肪細胞是進行適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