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西北大學醫學系統的一項新研究報告說,青少年中的重度大麻使用者,即每天吸食且吸食大約三年,其與工作記憶有關的大腦結構出現了異常的變化,而且記憶任務的成績不良。
工作記憶不良可以預測學習成績和日常功能的不良。
研究人員在這些人停止吸大麻的兩年后,即在這些人20歲出頭時觀察到了這種大腦異常和記憶問題,這可能指示了長久使用大麻的長期效應。在這些人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結構看上去縮小了并且向內坍塌,這可能反映了神經元的減少。
該研究還證明了與大麻有關的大腦異常與工作記憶成績不良有關,而且看上去類似于和精神分裂癥有關的大腦異常。在過去的10年中,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和其他機構的科學家一起證明了大腦結構的變化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運作方式的變化。
這是首個通過使用結構磁共振成像(MRI)以長期大麻使用者的皮層下灰質的關鍵大腦區域為針對對象的研究,這也是首個把這些區域的異常與工作記憶削弱關聯起來的研究。工作記憶是暫時記住和處理信息并且在必要時轉化為長期記憶的能力。此前的研究評估了大麻對皮層的作用,但是幾乎沒有研究直接把長期使用大麻的人與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比較,而這些長期使用大麻的人除了吸食大麻之外沒有其它的不良健康情況。
這項研究報告說,長期使用大麻的開始年齡越年輕,他們的大腦區域的異常就越多。這些發現提示,如果濫用毒品始于較年輕的時候,這些與記憶有關的區域可能更容易受到這種毒品的影響。
“該研究把長期使用大麻與人們停止使用它之后看上去至少存在了幾年的令人擔憂的大腦異常聯系在了一起,”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國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助理研究教授Matthew Smith說。“隨著大麻走向非罪化,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從而理解它對大腦的影響。”
這篇論文將發表在12月16日出版的《精神分裂癥通報》(Schizophrenia Bulletin)雜志上。
在美國,大麻是最常用的違禁毒品,青年成年人有最高的使用率,而且這個使用率還在不斷增長。對這種毒品的非罪化可能導致更多的使用。
由于該研究的結果審視了一個時間點,需要進行一個縱向研究從而確定性地證明大麻是否造成了這些大腦變化和記憶削弱。有可能這種異常的大腦結構揭示了一種此前已經存在的與濫用大麻有關的脆弱性。Smith說,但是開始使用大麻的年齡越年輕而大腦的異常越嚴重的證據表明大麻可能是原因。
該研究涉及的受試者組在16到17歲之間開始每天使用大麻,持續大約3年時間。在該研究進行的時候,他們已經戒掉大麻大約2年。共有97名受試者參與,包括健康的對照者匹配組、大麻使用障礙組、沒有物質使用障礙史的精神分裂癥受試者組,以及有大麻使用障礙的精神分裂癥受試者組。那些使用大麻的受試者沒有濫用任何其他毒品。
幾乎沒有研究審視了大麻對大腦深層區域——面條形狀的大腦皮層下面的“皮層下灰質”——的影響。該研究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它審視了紋狀體、蒼白球和丘腦的形狀,在皮層下部的這些結構對于動機和工作記憶至關重要。
美國西北大學的這項研究表明,長期使用大麻可能造成了那些與精神分裂癥相關聯的大腦結構變化。在該研究的15名吸大麻的精神分裂者中,90%的人在他們出現這種精神障礙之前曾重度使用過大麻。在此前的研究中,濫用大麻已經與出現精神分裂癥聯系在了一起。
“濫用街頭流行的毒品如大麻等可能對正在出現或者已經出現精神障礙的年輕人有危險的影響,”該研究的共同資深作者、美國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和美國西北大學紀念醫院的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系主任、醫學博士John Csernansky說。“這篇論文是揭示出使用大麻可能造成了與患精神分裂癥有關的大腦結構變化的首批論文之一。”
Smith指出,長期使用大麻可能增強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潛在的疾病進程。他說:“如果某人有精神分裂癥的家族史,如果他們濫用大麻,那么他們出現精神分裂癥的風險就會不斷增加。”
盡管長期吸大麻的人和長期吸大麻的精神分裂癥病人都有與大麻有關的大腦變化,有這種精神疾病的人的丘腦的退化更大。丘腦這個結構是大腦的通信中樞,對于學習、記憶以及大腦各個區域之間的通信具有關鍵作用。該研究審視的大腦區域還影響著動機,而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動機已經被顯著削弱了。
“大量成癮研究把重點放在了傳統上與獎賞/厭惡功能以及因此帶來的動機有聯系的大腦區域,”該論文的共同資深作者、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教授、美國西北大學 Feinberg醫學院和美國西北大學紀念醫院Warren Wright青少年中心主任、醫學博士Hans Breiter指出。“該研究非常好地將關注的各區域延伸到了涉及工作記憶以及更高層次的認知功能的區域,而這些認知功能對于人們能夠多好地組織自己的生活以及在社會上工作而言是必需的。”
“如果你有精神分裂癥,而且你常常吸大麻,你可能面臨工作記憶不良風險的增加,且這能預測你的日常功能,”Smith說。
該研究受到了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的R01 MH056584 和 P50 MH071616資助以及來自美國國立藥物濫用研究所的P20 DA026002 和 RO1 DA027804資助的支持,這些研究所都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機構。
在備受爭議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Initiative)結束兩年后,美國的華人學術圈仍舊彌漫著恐怖的氣息。因為該計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教授陳剛曾在2021年被逮捕。如今,他已被迫將研究重......
放假回來發現實驗室冰箱出現故障,里面的材料全被毀了是種什么樣的體驗.....這些研究生表示:堪稱噩夢,數十年直接白干。盡管沒有跡象表明存在破壞行為,但學校還是報警并開啟了內部調查。——————————......
1月19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組織召開“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座談會”。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成員于英杰出席座談會并講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主持會議,相關國家部委......
“真正要在科學上有所作為,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愛’。這份愛不是簡單的興趣,而是一種從內心生發出的理性思考。這種驅動力強烈到你愿意為它付出所有。”近日,在回答“科研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時,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際研究團隊將先進的單細胞技術與肺部器官樣體研究相結合,以繪制人類早期肺部免疫細胞的發展過程。他們的研究結果概述了這些細胞在人類肺部組織的發育過程中如何起到積極而密切的指導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統和呼吸系......
迪拜,12月6日(路透社)-美國能源顧問約翰·波德斯塔周三告訴路透社,美國將在迪拜COP28氣候大會之后的今年發布有關氫生產商如何獲得去年通貨膨脹削減法案中嵌入的數十億美元補貼的指導。由于政府正在討論......
10月25日,日本文部科學省(MEXT)發布了2023年日本科學技術指標報告。報告指出,盡管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團體之一,但其在世界級研究方面的貢獻呈下降趨勢。報告顯示,日本研究人員總數在全球排名第......
精神分裂癥是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終生患病率約1%。由于精神分裂癥具有高致殘性、青壯年期發病、低康復率等特點,對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然而,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診療至今主要依賴于對患者癥狀的經驗判斷,面臨......
8月14—16日,第六屆國際信息研究大會在京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ShahbazKhan、國際信息研究學會聯合主席PedroMarijuan分別出席會議致辭演講。記者在16日大會圓對......
英國萊斯特大學和瑞士弗里堡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學習、記憶、攻擊和其他復雜行為所需的基因起源于約6.5億年前,這一發現對研究復雜行為的進化起源具有深遠意義。相關論文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