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但是,我國耕地已有一部分受到污染,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危害人體健康。如何改善我國土壤環境?筆者有如下建議:
一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土壤環境標準體系。目前,我國尚無一部完整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施行的仍是國家環境保護部門1995年頒布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這一標準制定時間久遠,且未修訂過,有些方面甚至還是空白。因此,建議通過立法和制度建設,盡快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修復、污水處理、農產品和飼料安全標準等質量標準體系,以實現對土壤污染的屬性界定、等級劃分、風險評估和依法防治、監督、管理。
二要抓緊進行調查,盡快繪制出土壤污染圖。各地有關部門應在中央部署下,組織力量對轄區內的土壤進行細致調查,厘清土壤性狀,明確輕度污染、重度污染和隱性污染類型。
在被污染的土壤中,要分清有多少是工業生產造成的污染、農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和畜牧業生產造成的污染,還有多少是復合型、疊加型污染。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要對土壤污染進行等級劃分,并繪制污染圖,進而劃定特定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禁產區。
三要加強科技攻關,積極推進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復工程。由于長期累積的原因,大多數土壤都呈現出復合型、疊加型的綜合癥狀,所以治理起來難度很大。
就目前技術條件而言,用物理、化學方法治理,不僅成本很高,還會有負作用;用生物方法治理,雖無負作用,但見效慢、耗時長。因此,當務之急是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加快研究低成本、見效快且易于大面積推廣的土壤治理和修復技術。
四要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土壤環境保護綜合管理機制。長期以來,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直由多部門管理,形成了“大家都在管,又都不管”的局面,以致土壤污染陷入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埋單的惡性循環。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深化改革,理順關系,整合環保、國土、農業、水利、衛生等多方資源,逐步建立土壤環境保護多元投入、開發利用、損害賠償、污染防治、土地修復、生態補償、監督管理等綜合協調機制,以切實保障土壤環境保護步入健康發展軌道。
1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編制結合浙江省實際,著重在試點示范、數字化改革和能力建設上謀劃創新、體現浙江特色,方案......
濱海濕地的藍碳功能和增碳潛力已成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長期解決方案之一,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決方案。濱海濕地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溫升高、降水變異、大氣氮沉降等環境變化決定濱......
南方稻田土壤富含鐵礦物。有研究強調碳鐵耦合對土壤有機碳長期儲存和穩定的重要性,而由于碳鐵復合物難以從土壤中分離,其對土壤有機碳的保護機制認識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吳金水研究團隊以2線......
南方稻田土壤富含鐵礦物,大量研究強調了碳鐵耦合對土壤有機碳長期儲存和穩定的重要性,但由于碳鐵復合物難以從土壤中分離,其對土壤有機碳的保護機制認識尚未深入。為此,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吳金水研究......
1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編制結合浙江省實際,著重在試點示范、數字化改革和能力建設上謀劃創新、體現浙江特色,方案......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在秸稈和工程菌降低中國三種地帶性土壤外源銅移動性的時間效應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Pedosphere。石含之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杜瑞英研究員......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建設農業強國需要優化構建土壤健康體系。我國要在保障糧食持續增長的同時,著力扭轉對耕地不合理使用的局面,有效防控土壤酸化、鹽漬化、耕層變淺、土壤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規范土壤和沉積物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測定方法,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測定土壤和沉積物中甲基汞和乙......
2022年9月26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土地質量調查項目組工作人員在采集土壤樣品。中國地質調查局供圖1月12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
土壤生物多樣性極其復雜,通常少量土壤中就存在數十億種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細菌、真菌和原生生物)以及土壤動物(線蟲)等。明確土壤生物多樣性地理分布模式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以前的研究使用定性和圖形框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