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臨近,無論是商場超市還是網上超市,都開始了新一輪促銷,而其中少不了各種植物油。還有商家稱自家的油“富含植物甾醇”、“零反式脂肪酸”,其實這純屬商業炒作和廣告噱頭。
知識 氫化植物油中才有反式脂肪
幾乎所有的植物油都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要成分,同時還有少量的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植物甾醇。幾乎所有的桶裝植物油都不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也幾乎所有的植物油都會含有植物甾醇。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畜類動物的肉和奶中,以及加工食品的“氫化植物油”(也有廠商蒙混稱做精煉植物油)中。這樣看來,如果在桶裝植物油的廣告中故意聲明“零反式脂肪酸”、“富含植物甾醇”,難免不是商業炒作和提高價格的噱頭。
選購
要點 不要長期吃一種油
不久前臺灣曾發生無良廠商往橄欖油里添加銅葉綠素,以次充好,這正是利用了不少人覺得吃橄欖油健康的心理。現在,超市里食用油的種類和品牌越來越多,有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欖油、調和油、堅果油、稻米油等等。其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是橄欖油、茶樹籽油,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比如人們常說的亞麻酸、油酸等)的是花生油、大豆油。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構成不同,營養特點也不同,對我們人體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注意:沒有一種油可以解決人體對脂肪酸的全部需求。因此,建議植物油應該搭配食用,經常更換植物油的種類,而且可輪流選擇不同品牌。
要點 桶裝油越小瓶越好
現在超市里促銷的常是大桶裝,4升或是5升的油。其實購買食用油時,買越小瓶的越好。因為植物油很不穩定,尤其是開瓶后的植物油,高溫、光照、空氣等都可能使食用油發生氧化酸敗,導致油脂變質,產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氧化物質,影響人體健康。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建議
日常可以采取“1+1買油法”——每月去一次超市,買1桶1升左右的橄欖油,再買一桶1升左右的花生油或是其他種類的油。對于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飯的三口之家來說,一個月2升的植物油足夠。
儲存
油要遠離爐灶 放在陰涼處
前面提到開瓶后的植物油易變質,主要是植物油本身最怕三樣東西:陽光、空氣、高溫,它們可以使植物油發生氧化酸敗。現在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習慣:先把大桶油倒在塑料小油壺里,好控制每餐的用油量,這固然不錯。但是一般都把塑料小油壺放在爐灶邊,炒菜時順手就能拿到。殊不知塑料油壺封閉性差、灶臺旁的溫度高,這些都加快了植物油變質的過程。
建議
在儲存植物油的時候,選用密封較好的深色玻璃瓶裝油,并且把油瓶放在遠離陽光直射、遠離爐灶的陰涼地方。
烹飪
“1+1用油法”
不僅買油時“1+1”,用油時也要采取“1+1用油法”,那就是買來的兩桶1升裝的植物油,根據不同的烹飪溫度分別使用。
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油茶籽油,不要用于高溫烹飪,因為高溫會使得該類食用油氧化,失去原來的營養。因此,它們更適宜煮、蒸、燉、涼拌等低溫烹飪。
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調和油等,相對耐高溫,可以用來高溫烹飪食物,比如煎炸、急火快炒等。
提醒
■油不能反復加熱
很多人炒菜時喜歡等到鍋里的油冒煙了才炒菜,覺得這樣做出來的菜更香,其實這種做法不科學。任何植物油在反復高溫加熱下,都會產生致癌物質和反式脂肪酸。
■吃油量——每人每天兩勺半
炒菜時最佳的用油量是每人每天兩勺半,也就是25克,這里的勺是10毫升的白色小瓷勺。這兩勺半的油炒的菜,既不會油膩,又有淡淡的堅果香。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分析超25萬人的數據后發現,除了降低膽固醇、保持大腦健康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外,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和歐米伽6還有助于預防各種癌癥——它們的水平越高,患癌風險越低......
近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公開征求《青稞儲存品質判定規則》等8項標準意見的通知,其中海能技術參與起草了《糧油檢驗植物油揮發性風味成分的測定氣相色譜-離子遷移譜法》,并參與聯合方法驗證。 ......
牛油果屬樟科鱷梨屬常綠喬木,原產于中美洲。為闡釋牛油果的遺傳信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基因組演化與次生代謝研究組利用NGS、PacBioHiFi、ONT、Pore-C等測序技術對西印度品種......
1月9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團隊在《細胞研究》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項工作在短鏈脂肪酸激活人源短鏈脂肪酸受體FFAR2和FFAR3的結構基礎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揭開了FFAR2和......
臉上經常長痘痘,痘痘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圖片來源:生命時報痘痘里的白色物質,其實是皮膚在痘痘發炎的過程中分泌的油脂,由于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破裂,擠壓出來的......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技術,能夠將塑料回收再利用,并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表面活性劑。這種表面活性劑可以用于制造肥皂、洗滌劑等產品。盡管塑料和肥皂在質地、外觀以及使用方式上存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學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團隊在木質纖維素生物煉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以多形漢遜酵母為宿主,通過強化木糖同化與轉運過程同步利用了葡萄糖與木糖,實現了木質纖維素生......
植物油是為人體提供能量的重要來源,每天適量攝入食用油,可以為人體提供生長、代謝、維持體溫以及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的能量。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居民膳食模式的變遷,膳食脂肪包括植物油的攝入量明顯增加,而高脂膳......
來自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暴露于環境中常見的合成化學品混合物會影響兒童和年輕人的多個關鍵生物過程。這些過程包括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謝。這些生物過程的破壞增加了各種疾病的可能性,包括發育障礙、......
腸道菌群與肥胖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門話題。腸道菌群是指生活在我們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其中絕大部分為細菌。一個有趣的事實是,人體腸道中總共有超過10萬億數量級的細菌,而我們每日排出的糞便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