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華大基因武漢生產中心開幕儀式在光谷生物城隆重舉行。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但長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榮閣,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閆忠寧,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袁云華,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總工程師馮立,華大基因首席運營官尹燁,華大科技執行總裁李英睿,華大健康執行副總裁王學剛,華大基因華中片區負責人牟峰等出席本次活動。
華大基因首席運營官尹燁在致辭中指出,華大基因15年來已發展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基因組學領軍機構,在布局中擁有幾大片區與體系。華大基因力求在武漢建設超大型數據生產、人才儲備基地等,華大基因和武漢在基因組學領域一定會擁有非常光明的未來。
華大基因華中片區負責人牟峰在致辭中表示,武漢華大從簽約之日起,就一直在陸續復制、搬遷華大基因的生產中心。未來,武漢華大不僅作為華大基因的生產中心,也將成為物流、客服和制造中心。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閆忠寧認為,華大基因已進入武漢的國家生物創新項目,希望華大基因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盡快促成制造中心落戶武漢。
隨后,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但長春,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榮閣,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領導閆忠寧與華大基因尹燁、牟峰等共同宣布華大基因全球重型生產中心正式投入運營。
自2012年開始,華大基因正式啟動生產平臺向武漢搬遷工程。目前,武漢華大已建成標準化實驗室1.2萬平米,員工500多人,擁有Complete Genomics、Hiseq 2500、Ion Proton等數十臺國際頂尖測序儀和質譜儀。規模及產量已屬全球先列,并將建設成為全球基因組學重型生產中心。
投入運行后,武漢生產中心的年數據產出量可達1.2PB(即1.2×106GB),相當于40萬人次的全基因組數據。而在20世紀末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全球科學家用了超過10年時間才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
武漢生產中心追求穩定、高效、節能、環保的生產方式,并持續擴大產業規模、優化工藝流程,堅持基因組學原始創新力,以國際級實驗室標準為規范,為全球的基因組學研究提供高質量的數據產出,為生物經濟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撐。
該生產中心承擔華大科技的全球測序任務及華大醫學與健康的全國生產工作,不僅為全球伙伴提供卓越的科技服務,還將基因組學技術應用于臨床醫學和健康管理,為大眾健康服務。
在科技服務方面,武漢生產中心圍繞人、動植物、微生物三大方向,滿足科研合作伙伴從醫學到農業、從基礎到應用的多重需求,致力于加速整個生物科技研發和產業孵化,更快解決人類社會中的各類健康、能源、環境問題。
在醫學健康應用領域,武漢生產中心依托華大基因堅實的科學基礎,將基因組學最新成果應用于人類健康生活,提供基因檢測服務,改變大眾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致力建成具有原始創新力的人類基因組健康檢測及解讀中心。
不久的將來,隨著生產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武漢生產中心將在個體化醫療時代支撐起華大基因的健康數據產出重任,為每個人提供準確、實惠并與個人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檢測服務及健康指導。
據了解,2010年4月28日,華大基因與光谷生物城簽約,落戶武漢,計劃在幾年內將華大基因的生產中心從南海之濱的深圳遷至中國內陸腹地,依托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產業氛圍、交通優勢和人才資源,打造世界頂尖的基因組學產業基地。
三年多時間里,武漢華大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理念,致力于通過基因科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步建成集研發、制造、生產、服務、教育于一體的產業體系,在科技服務、健康、農業等應用領域與國內數百家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推動了區域內基因組學研究和產業的發展。
記者6月22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研究發現第一個工業大麻產量基因,標志著大麻分子育種領域的重大突破。據介紹,該研究為提高工業大麻花葉及籽粒產量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培......
2024年第四屆基因與細胞治療青藜風云論壇(CGCT2024),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工轉化與健康產業融合專業委員會、博騰生物、佰傲谷BioValley聯合主辦,將于2024年7月5-6日在上海召開。......
一種功能類似于谷歌搜索的計算工具已經證明了它的前景——可以廉價且容易地搜索生物序列數據。開發該工具的瑞士團隊表示,在一項原理驗證研究中,他們利用該工具成功索引了10%世界已知DNA、RNA和蛋白質序列......
記者18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獲悉,6月17日23時,《自然》刊登了該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研究員程時鋒團隊聯合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等國內外多家優勢單位完成......
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論文稱,一項研究通過對古代個體的DNA分析,發現了瑪雅古城奇琴伊察埋葬祭祀儀式的更多細節。研究結果還展示了瑪雅地區延續至今......
科技日報北京6月6日電 (記者張夢然)新一期《自然·醫學》發表的一項大規模遺傳學研究結果顯示,相比目前已知的其他任何非性別相關基因,RNU4-2基因的罕見突變,可能是更多臨床診斷智力障礙病例......
5月29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姜青山、高級工程師黃小羅、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戴俊彪研究員等聯合在SmallMethod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名為"......
線粒體與衰老息息相關,近年來,通過優化線粒體功能“延年益壽”的研究十分熱門。然而,浙江大學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團隊卻另辟蹊徑,他們在昆蟲核基因組中發現了與線粒體協同演化的基因,......
華大智造近日公布了其2023年的財務報告,2023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9.11億元,較2022年的42.31億元降低了31.19%。營業總成本33.31億元,其中研發投入9.1億元,占總收入的31.2......
華大智造近日公布了其2023年的財務報告,2023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9.11億元,較2022年的42.31億元降低了31.19%。營業總成本33.31億元,其中研發投入9.1億元,占總收入的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