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1-20 10:02 原文鏈接: 科學家就私人南極科考研究價值表示質疑

    澳大利亞南極考察隊成員被直升機轉移到安全位置。

      近日,澳大利亞南極事務局(AAD)針對外界就南極私人考察日益增多的批評,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些批評指責該局對此次旅行的“研究成分”表示認可。

      AAD首席科學家Nick Gales對之前該考察隊隊長、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的Chris Turney在《自然》雜志的專欄發表了回應。Turney的南極考察隊打算追溯探險家Douglas Mawson的路線。一個世紀以前,Mawson曾領導過一次南極探險。

      但是,最終Turney的探險隊成員卻需要從自己乘坐的“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被營救出來。去年圣誕節期間,“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受困于南極浮冰。這次事件增加了人們對此類私人旅行價值的爭論。

      科考價值有幾何?

      Gales對Turney暗示AAD批準了此次南極考察的科學計劃表示質疑。AAD并沒有正式評審其研究策略,Gales指出,但是為Turney探險隊發布了探訪南極所必需的通行證。“對于我們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Gales說。他還補充道,對于該探險隊的救援工作導致澳大利亞南極國家計劃的數個科考項目被延遲,這些項目已經籌劃了數年時間。

      其他南極科學家也對該考察隊在其網站上羅列的9點科學計劃表示批評。該考察隊的計劃“可以解釋為打算交付的一些成果,但是我相信這一次航行是不可能完成的”,澳大利亞霍巴特市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和南極研究所副所長Richard Coleman說。

      例如,這些科學計劃的首個要點指出,此次考察的目的是“獲得南大洋環流及其對全球碳循環影響的新理解”。Coleman指出,一次航行只能提供對這種重大問題的“驚鴻一瞥”。Coleman也是AAD研究建議評估委員之一。

      Turney、Gales和其他人同意,南極考察的科學價值能通過其科學產出的同行評議質量進行衡量。但是,該考察隊的命運加劇了該國政府南極研究項目與私人旅行之間存在已久的矛盾問題。前者遵循著經過數輪同行評議的策略計劃,而后者在旅行和提高環境意識的同時偶爾有科學目的。

      Turney也表示,自己對給AAD的科考項目帶來混亂表示后悔。“在任何階段,我都沒打算傳達這樣一種印象:(該考察隊)項目受制于有競爭性的同行評議過程。正式的澳大利亞南極項目的參與者需要經歷這一過程。”他說。

      受困南極

      在俄羅斯注冊的“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于去年12月底在南極洲“聯邦灣”浮冰密集區受困。12月23日,當該船到達受困位置時,海冰隨南風運動,水面開闊。船停泊在冰中,卸下考察設備,隨行的考察隊開始進行采樣等工作。

      當天下午4點,風向開始變換為西南風,船員通知考察隊員立即開始撤離。晚上6點開船的時候,忽然有4塊大浮冰擋住去路。船員本以為等待天氣變化就可以擺脫困境,但后來發現根本無法脫困,而且有冰山活動,威脅船只安全,于是該船發出了緊急求救信號。

      該船船長打出求救電話后,澳大利亞、中國、法國和美國的船只中斷了自己的日程安排,前來救援。12月28日凌晨,在冒著極大危險穿越西風帶氣旋中心,克服大霧、風雪、能見度極差等一系列困難后,中國“雪龍”號終于到達距遇險船只僅6.1海里處。但由于浮冰厚度和密集程度均已超出“雪龍”號破冰能力,“雪龍”號停止前進。隨后趕來的法國“星盤”號等船只,由于同樣原因在“雪龍”號之后數海里外停止。

      另外,澳大利亞“南極光”號破冰船于12月29日晚上趕赴救援,30日凌晨開始破冰作業,努力試圖進入浮冰區。然而,當其前進到距離被困船只11海里附近時受阻難行。

      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發表聲明指出,疏散工作很復雜,首先要在“紹卡利斯基院士”號邊上清理出適合直升機起降的場地,其次要等待合適的天氣條件。1月2日,該局和俄羅斯官方借助中國“雪龍”號搭載的直升飛機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的52位科學家、學生、教育工作者和記者進行轉移。“雪鷹12”直升機往返飛行6架次,將遇險船上的所有乘客全部安全轉運到澳大利亞“南極光”號附近冰面,再由小艇把他們送至“南極光”號。

      1月2日至3日間,“雪龍”號所在海域冰情突變,厚達三四米的浮冰在東風和東南風裹挾下將“雪龍”號圍困。1月7日,“雪龍”號將前方一大塊浮冰轟然撞裂,突入一條水道,成功突破浮冰的重圍。此前受困的“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也同時突圍成功。

      此次復雜的航海危機最終以“雪龍”號和“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脫困告終。圓滿完成國際救援任務并成功從南極重冰區脫困后,“雪龍”號繼續踏上科學考察征程,駛向羅斯海域,為未來中國第五個南極站進行考察。

      重重延誤

      之后,“南極光”號帶著自己的新乘客到達澳大利亞凱西南極站,在執行救援任務前該船就在這里工作。這次突然任務使得其日程落后于預定計劃,延遲了對澳大利亞數個南極工作站的補給工作。相關延誤還使凱西南極站的一個海洋酸化考察項目未能接收到今年計劃進行的二氧化碳富集研究所需要的潛水設備。

      “這減少了該季節的有效科考時間,使得我們無法在這個夏季完成所有研究目標。”海洋酸化項目首席科學家、澳大利亞南極氣候與生態系統合作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Donna Roberts說,“我們現在面臨如何挽救自己項目的困境。”

      南極科學委員會前主席、海洋學家Mahlon Kennicutt提到,正如其他進行南極研究的國家那樣,澳大利亞也設置了長期科學規劃,以針對重要問題提出可驗證的假設。“這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說。日程延誤打亂了數個項目計劃。

      但是受困考察隊隊員、新西蘭土地保護研究所古生態學家Janet Wilmshurst認為,該考察隊也帶回了重要的科學成果。在到達南極洲之前,他們勘探了新西蘭亞南極群島。Wilmshurst領導一個小組收集了泥炭核、樹葉、土壤垃圾和其他樣本,用以研究環境變化。

      “我們的工作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效。”她說。例如,取自斯奈爾斯群島的3顆新泥炭核將成為來自該群島的使用現代技術分析的首個樣本,對了解南冰洋關鍵地域的氣候史有重要影響。

      要整理出“紹卡利斯基院士”號救援工作對長期研究的影響,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我最大的擔憂是對南極科學研究聲譽的影響。”致力于南極研究近50年的塔斯馬尼亞大學地質學家Patrick Quilty說,顯然“會有一些影響”。

    相關文章

    澳大利亞1萬多年前火塘或保存最古老傳承儀式證據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論文指出,澳大利亞東南部距今已有約1萬至1.2萬年的火塘,保存了或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化傳承儀式的證據。該論文介紹,在史前無書面語言的社會......

    澳大利亞1萬多年前火塘或保存最古老傳承儀式證據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論文指出,澳大利亞東南部距今已有約1萬至1.2萬年的火塘,保存了或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化傳承儀式的證據。......

    澳大利亞上調留學生簽證費

    澳大利亞政府7月1日進一步收緊留學政策,宣布上調國際學生簽證費。依據新規,7月1日起,國際學生簽證費由710澳元上調至1600澳元。另外,訪客簽證和臨時研究生簽證持有者不得在澳大利亞境內申請學生簽證。......

    一場技術革命正在上演,誰將“接棒”鋰電池?

    在澳大利亞雅拉山谷中,一場電池技術革命正悄然上演。這里,鈉離子電池為住宅樓和商業企業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持,邁出可持續電池應用的重要一步。鋰電池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成為影響人們生活最廣泛、最深遠的科技之一,但......

    剛評上院士就被曝十余篇論文造假:已被撤回6篇高水平文章

    2023年12月15日,國際知名醫學期刊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IF=16)撤回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MarkJSmyth等人于2013年2月1日發表題為“Host......

    9.4億澳元!澳大利亞“押注”量子計算機

    為了在日益激烈的量子競賽中占有一席之地,澳大利亞政府近日宣布投資近10億澳元用于量子計算機開發。PsiQuantum公司的硅光子芯片。圖片來源:PsiQuantum量子科技公司PsiQuantum總部......

    澳大利亞大堡礁遭遇史上最嚴重“白化”

    由于氣候變化導致海水變暖,澳大利亞標志性的大堡礁目前正在經歷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大規模白化事件。澳大利亞大堡礁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事件。圖片來源:DavidGray/AFPviaGetty據......

    拿留學生“開刀”?澳大利亞政府或大幅提高簽證費用

    中新網4月14日電隨著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希望在下次選舉前大幅降低臨時移民水平,留學生或將面臨更加高昂的簽證申請費。據澳大利亞“塔州華人網”報道,業內人士近日表示,聯邦政府將于今年5月發布的財政預算,幾乎......

    科考隊員眼中的“大美南極”

    日前,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考察任務并全部返回國內,“雪龍2”號、“雪龍”號分別停靠香港、青島并向公眾開放。年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的博士......

    數千顆隕石或因全球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

    中新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指出,數千顆隕石可能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讓許多此類地外物質樣本更難獲得。“南極失落......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