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陜西地界,煤、氣、油開采完就走,地表滿目瘡痍的狀態,今天,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2010年至今,陜西省利用征收的補償費,先后共下達四批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采水土流失補償費使用項目,共下達資金24.5億元,重點實施了“礦區生態再造”、“重點水源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整治”、 “水土保持生態長廊”、“淤地壩除險加固”、“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等“六大工程”,累計實施項目400多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先后打造出神華集團神東礦區治理、榆陽區麻黃梁煤礦采空區治理、橫山縣大古界水保生態長廊工程、志丹縣城山礦區水保治理等30多個省級示范工程。總結出一整套山水田林路渠村綜合治理,塬面、坡面、溝道三位一體科學防護,喬灌草立體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生態修復和農業耕作措施有機結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
陜西是全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同時,又是全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大省,長時期大規模的能源資源開采,使陜西本來就脆弱的生態環境更是雪上加霜。對此,2008年陜西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采水土流失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對境內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采企業,由過去按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計征水土流失補償費調整為按產品產量計征。
計征具體標準為:原煤陜北每噸5元、關中每噸3元、陜南每噸1元,原油每噸30元,天然氣每立方米0.008元。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采水土流失補償費的開征,增強了我省境內大多數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采企業交納水土流失補償費的主動性。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中旬,全省累計征收補償費65億元,其中省級國庫入庫18億元。
全省能源資源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受益的不僅是能源資源開采區的廣大人民群眾,很多能源資源開采企業負責人也舉雙手贊成。目前,除個別央企外,全省補償費征收基本理順,入庫資金逐年增加,利用征收的能源資源開采水土保持補償費項目投資逐年增多,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實施效果日趨明顯,為我省探索全面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沙群島深水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及其特殊生境調查”項目中期檢查會在廣州召開。會上,南海海洋所所長李超倫表示,......
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沙群島深水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及其特殊生境調查”項目中期檢查會在廣州召開。會上,南海海洋所所長李超倫表示,......
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依法履職或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公共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為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充分釋放公共數據要素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
“打造一個‘科研資源泉’,讓科研資源像源頭活水一樣匯聚到一起,向科研工作者無差別開放,構建全面且強大的科研合作生態,共同為我國科研資源的合理配置,為青年科學家的智力協同創新做貢獻。”8月28日,長沙理......
記者8月22日從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該局工作人員近日在公園內金童山自然保護區發現資源冷杉結出數百顆果實,數量為歷年之最。結出碩果的資源冷杉。劉平甫攝資源冷杉,松科冷杉屬,常綠喬木,系珍稀瀕危國......
6月17日,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深海礦產資源開采關鍵裝備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在湖南大學整車先進設計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通過綜合驗收,驗收結果為優秀。專家組認為,項目攻克了多項行業技術難題,形成了系列......
4月12日至13日,2024年土地資源管理學科發展論壇暨第十屆全國土地資源管理博士生論壇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辦,來自全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領域的4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中國土地科學》編輯部研究員王......
傳統的產業園區聚焦產和供,而預制菜產業園更加注重產和銷,以消費端去反向整合,以市場力量推動產、供、銷,打通產業鏈,實現由第三產業逆向推動一二產業升級,實現三產融合。預制菜產業園在運營過程中三大關鍵是產......
實驗室是孕育原始創新之地,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科技發展在實驗室燃起星星之火,逐步形成天然氣勘探開發的燎原之勢,科學家們攻堅克難的一小步,成了能源行業發展的一大步。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近年......
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發布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名單,武漢大學獲批9項,立項數與北京大學并列,位居高校第三。獲批項目分別是信息管理學院李綱教授《情報學視角下的科技安全領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