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黃河中上游優質土著魚類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的問題,在寧陜科技合作專項支持下,寧夏水產研究所與陜西省水產研究所合作開展的黃河中上游優質土著魚類資源人工馴養、繁育及選育研究取得顯著成效。1月15日,該項目通過了寧夏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項目通過對赤眼鱒、大鼻吻鮈人工馴養,黃河鯰、黃河鯉親本培育及苗種繁育、F2代群體選育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究,成功探索出了赤眼鱒、大鼻吻鮈人工馴養技術和黃河鯰苗種培育技術、黃河鯰微衛星標記輔助選育技術,克隆了黃河鯰線粒體Cytb基因全序列,探明了黃河鯰群體進化顯著單元及母系起源,建立了赤眼鱒和大鼻吻鮈兩種土著魚類人工馴養群體。選育出黃河鯰、黃河鯉F2代新品系,人工養殖條件下生長速度均提高10%以上。共繁育黃河鯰F2代大規格苗種826萬尾,黃河鯉F2代大規格苗種7550萬尾,實現產值6395萬元。
項目的成功實施,填補了寧夏土著魚類挖掘、馴養、品種選育工作的空白,對黃河土著魚類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發揮產業特色優勢,促進漁業增效、漁農增收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撐,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5月11日,第二屆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黃河論壇(CHHC2024)在鄭州舉行。本次論壇以“智能、生態、創新、發展”為主題,眾多院士、高校校長、國家領軍人才和產業界精英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IT發展......
砷(As)因極強的毒性和致癌性,危害身體健康。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脫貧攻堅的重要區域。黃河流域的水質安全成為限制流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黃河流域水體As濃度較高,但水體As的富集機制、來源與......
“黃河有了準確生日。”10月18日,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地學期刊《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龐忠和等中......
3月22日是第31屆“世界水日”,聯合國確定2023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加速變革”。從3月22日到28日是第36屆“中國水周”,主題是“強化依法治水,攜手共護母親河”。水是萬物之源,也是萬物之本。......
記者今天(12月17日)從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受強冷空氣影響,山東省沿黃地區出現大幅降溫天氣過程,12月16日,山東省內沿黃地區最低氣溫-10.3~-7.1℃。受其影響,12月17日,黃河利津宮家險......
關于印發《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的通知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
蘭州大學與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日本島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單位聯合,在三門峽盆地中心實施了環境鉆探并開展合作研究,獲取了黃河貫通三門峽歷史完整的巖芯檔案,通過與盆地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23.shtm新華社蘭州8月17日電(記者張文靜)經過多年努力,蘭州大學地貌演化與新生代環境研究團......
8月16日,第二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戰略研討會在京召開。這是繼2020年中國林科院黃河生態研究院批復設立以來舉辦的第二次機制性學術盛會。會上,與會專家共同總結和探討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面臨的重要......
8月16日,在第二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戰略研討會上,中國林科院黃河生態研究院發布了年度報告《黃河流域土地利用與景觀格局演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審定專家組認為,該報告是解決黃河流域治理問題的重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