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2-07 16:50 原文鏈接: 美媒:下一次大規模物種滅絕后巨型老鼠或統治地球

      據《參考消息》2月7日報道,【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月5日報道】題:下一次大規模物種滅絕后巨型老鼠可能統治地球

      一些科學家稱,一旦未來發生大規模生物滅絕,老鼠可能是重新稱霸世界的不二物種。

      科學家還稱,如果老鼠在物種大滅絕后“接管”地球,那么它們的個頭很可能迅速膨脹。

      在地質學歷史上,地球至少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最近一次大約是在6500萬年前。科學家認為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哺乳動物利用新的可用生態空間,最終統領了整個動物王國。

      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簡·扎拉謝維奇說,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由于人類對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和環境的不斷惡化,地球正在瀕臨又一次大規模物種滅絕,而且很可能在未來幾個世紀就會發生。僅僅在過去幾百年中,由于人類的活動,數以千計的動物物種瀕臨滅絕,而且數以百計的物種已經滅絕。

      扎拉謝維奇及其同事已研發一套假想實驗,他們在實驗中研究,如果發生傳說中的大規模物種滅絕,何種動物最有可能存活下來并稱霸世界,而結論是老鼠是最佳的候選對象。

      研究人員的這一假設是基于老鼠具有滲透到地球上大多數大陸和島嶼的能力,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持久性,盡管它們到處都面臨人類的滅殺。貓和野豬等其他動物在世界的多樣性生態系統中也表現上佳,但它們分布的范圍不及老鼠。扎拉謝維奇說,假如由于人類活動或災難性事件導致大規模物種滅絕,從理論上講老鼠是最有可能逃脫劫難的哺乳動物,因為它們具有廣泛的分布以及應對各種環境條件的能力。

      扎拉謝維奇說,根據早前大滅絕后新物種稱霸的速度計算,這一推論中的老鼠統治地球的時間表距離現在約有300萬至1000萬年,因此現代人不必擔心即將由嚙齒動物帶來的恐慌。盡管如此,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研究是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人類必須重視自己對環境造成的重大影響,而且應當思考自身的行為會對世界造成何種改變。

      扎拉謝維奇說:“這個例子可以讓人們清楚看到一個更大的議題:作為人類,我們正在迅速改變地球的環境。這在地球史上是不同尋常且史無前例的。”

      不過,扎拉謝維奇指出,其研究團隊的結論僅僅是一套假想實驗,無法經過實驗的檢驗。

      扎拉謝維奇說:“這只是一個猜想,是一套假想實驗,但它根據的是過去地質學的運作方式以及以往獲得成功的生物種類。”

    相關文章

    小心“鼠出沒”!全球變暖導致城市老鼠激增

    人們早就預言,隨著地球變暖,許多害蟲物種都會大量繁殖。最近,一項對16個主要城市的研究發現,全球變暖正在幫助老鼠在世界各大城市茁壯成長,平均氣溫上升最快的地區,老鼠的數量增長也最快。1月31日,相關研......

    美航天局:一顆小行星有2%的概率在2032年撞擊地球

    央視記者當地時間2月15日獲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表示,一顆名為“2024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概率為2%。目前關于“2024Y......

    地球云層面積縮小加劇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道,在近日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議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空間研究所的科學家報告稱,過去20年,全球反射太陽光的云層覆蓋面積縮小到了一定程度,使得更多光線進入地球,并加劇......

    既然滅絕是規律我們為什么還要“拯救”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滅絕”(全8冊),[英]本·加羅德著,[美]加布里埃爾·烏格托繪,石敏、何文珊譯,苗德歲審定,譯林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定價:240元“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莎翁名劇《......

    我國科研團隊在早期地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地球區別于太陽系其他巖石行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表面的海陸二分。海陸格局控制著地表的物質循環,是形成動態、多樣的地表環境的關鍵因素,對支撐復雜生命系統至關重要。地球之所以有海陸二分是因為其地表高程變化足夠......

    科學家提出新假設:4億多年前地球曾被“光環”圍繞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團隊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約4.66億年前,當地球與一顆小行星擦肩而過時,地球的引力撕碎了小行星,產生的碎片可能在地球赤道之上形成了一個類似土星環的光環。這個環或許存在了數千萬年,并......

    小行星來襲預警我國首次開展接力追蹤觀測

    北京時間2024年9月5日0時39分,一顆直徑約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在菲律賓東北側約25公里高度處解體爆炸。我國監測網首次對預警小行星開展接力追蹤觀測,標志我國小行......

    地球深部的氮來自哪里?浙大團隊揭開謎底

    作為太陽系中最豐富的元素之一,氮是生命起源、生物圈形成和演化所必需的元素。研究表明,地幔是地球上氮的主要儲庫,氮在地球表面和地幔之間的循環影響著大氣演化、氣候變遷以及地球的宜居性。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深......

    我國科學家揭示7億年來地球自轉階梯式減速過程

    科技日報成都8月12日電(劉俠記者滕繼濮)12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沉積地質研究院馬超教授帶領大數據沉積團隊結合地質記錄和天文計算,首次從地質記錄中重建出過去7億年至2億年前地球自轉減慢的過......

    月球和地球上的時間一樣嗎

    月球和地球上的時間一樣嗎?如果不同,需要統一嗎?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6月28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計算表明,月球表面時間比地球表面時間每個地球日快57.5微秒。在人類月球探索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