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2-11 13:09 原文鏈接: Nature繪制膀胱癌的分子肖像圖

      來自癌癥基因組圖譜研究網絡(The 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 TCGA)的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主要的膀胱癌形式的新潛在治療靶點,其中包括疾病中遭到破壞的一些重要基因和信號通路。他們還發現,在分子水平上一些稱作為膀胱上皮癌的膀胱癌亞型,與某些乳腺癌、頭頸癌和肺癌的亞型相似,表明它們具有相似的癌癥形成路徑。

      這些研究結果提供了有關膀胱癌潛在機制的一些重要認識,據估計2014年在美國有超過1.5萬人死于這一疾病。這項研究在線發表在1月29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針對最致命的一種膀胱癌形式: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進行了檢測。當前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標準治療包括手術、放療聯合化療。還沒有公認的二線治療方法,也沒有任何的靶向藥物獲得批準用于治療這種膀胱癌。2014年大約將會有7.2萬新確診膀胱癌病例。

      該研究小組針對來自尚未接受化療、放療或任何類型治療患者的131個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展開研究,并對由此生成的DNA、RNA和蛋白質數據進行了分析。科學家們在32個基因中發現頻發突變,其中有9個基因以往并不知道發生了顯著的突變。他們在近一半的腫瘤樣本中發現了TP53基因突變,在44%的腫瘤中發現了RTK/RAS信號通路的一些突變和其他畸變。TP53基因編碼的p53腫瘤抑制蛋白幫助調控了細胞分裂。RTK/RAS則參與調控了細胞生長和發育。

      研究人員還證實,相比迄今為止研究的所有其他常見癌癥,一些調控染色質的基因在膀胱癌中更為頻繁地突變。這些研究結果提示了開發出一些療法靶向染色質重塑改變的可能性。

      總體上,研究人員確定了評估的69%的腫瘤中一些潛在的藥物靶點。他們在ERBB2或HER2基因中發現了頻發突變。研究人員還確定一些頻發突變和融合與FGFR3等其他基因以及PI3-kinase/AKT/mTOR信號通路相關,這些基因和PI3-kinase/AKT/mTOR信號通路幫助控制了細胞分裂和生長,現已有一些針對它們的靶向藥物。

      由于HER2基因以及它的編碼蛋白HER2與顯著部分的乳腺癌相關,科學家們想弄清楚,一些開發中的抗乳腺癌新藥是否同樣能夠有效地治療一些膀胱癌患者亞群。

      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所長Eric D. Green說:“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癥之間存在一些基因組共同點,我們在未來可以利用到這一點。”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膀胱癌的一種潛在病毒聯系。眾所周知,一些動物乳頭瘤病毒可以引起膀胱癌。在少數病例中,他們發現了來自某些病毒的DNA存在于膀胱腫瘤中,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種導致宮頸癌的病毒形式HPV16,這表明病毒感染可以促成膀胱癌形成。

      吸煙是膀胱癌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本研究中超過70%的分析病例發生于曾吸煙者或現時吸煙者。但分析結果沒有鑒別出有或無吸煙史的患者腫瘤之間的主要分子差異。

      “TCGA網絡繪制出的這一可靠的膀胱癌分子肖像,揭示了大量有前景的潛在治療靶點,為調查現有和新型治療藥物在這種癌癥中的活性提供了一張藍圖,”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CI)癌癥基因組學中心主任Louis Staudt博士說。

    相關文章

    一文讀懂基因純化回收原理

    融膠液,可以使瓊脂糖凝膠完全融化。同時采用了一種新型的離子交換柱,在特定條件下,使DNA能在離心過柱的瞬間,結合到DNA純化柱上,在一定條件下又能將DNA充分洗脫,從而實現DNA的快速純化。1.低熔點......

    中國科研人員找到調控花期的基因“樞紐”

     3月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在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發現,熱激蛋白基因HSP101可能是植物平衡發育和脅迫響應的一個共同樞紐。開花時間是植物生活史中......

    二戰留下DNA印記

      研究人員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芬蘭人的基因中留下了重要印記。赫爾辛基大學的MattiPirinen和同事分析了大約18500位芬蘭人的基因組,以研究1923年到1987年間,該......

    研究開發單細胞測序分析TEs表達的工具包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州健康院)陳捷凱課題組和南方科技大學AndrewHutchins課題組合作開發出單細胞測序分析轉座元件表達的工具包scTE。相關研......

    鳥類遷徙路線形成原因和長距離遷徙關鍵基因揭秘

    鳥類的遷徙是令人著迷的自然現象之一。據估計,全球現存1萬多種鳥類中約1/5是遷徙鳥類,世界上每年有數十億只候鳥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遷徙,鳥類的遷徙路線幾乎遍布全球。然而,這些路線如何進化而成?當前如何......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在哪這萬分之一的基因差距?

    在很久以前,人們便習慣于仰望星空,思考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問題。正是這種對宏觀世界的探索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如今我們已踏上外星球的土地,能用各種理論來解釋世間萬象,但我們對微觀世界的了解并不......

    加深癌癥了解!新基因工具可按時序編輯DNA序列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分子細胞》雜志撰文指出,他們發明了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可按時間順序對切割點或編輯點進行編輯,有望促進癌癥研究等領域的發展。基因編輯領域的“當紅炸子雞......

    新研究:基因型與環境互作顯著影響馬尾松生長性狀

    近日,《森林生態與管理》在線發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林木遺傳育種和培育創新團隊最新論文。該成果發現,基因型與環境互作效應影響了馬尾松家系的生長性狀。馬尾松中國林科院供圖基因型與環境互作(......

    2項新冠研究入選,2020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

    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克星”基因

      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過揭示Xa7高抗、廣譜、持久、耐熱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機制,為水稻白葉枯病的長效防控奠定了基礎。白葉枯病是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