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過揭示Xa7高抗、廣譜、持久、耐熱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機制,為水稻白葉枯病的長效防控奠定了基礎。
白葉枯病是我國水稻生產中的“三大病害”之一,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以前,白葉枯病常導致水稻減產20%至30%,嚴重時可達50%,甚至絕收。
據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儉民介紹,由于我國主栽水稻品種引入Xa4、Xa21、Xa23等抗性基因,白葉枯病曾得到有效控制。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白葉枯病菌不斷變異,陸續出現了新型致病變種,導致主栽水稻品種逐漸失去抗病性。
“近些年,水稻白葉枯病呈逐年加重趨勢,‘老病新發’問題日益嚴重,產量損失巨大。”周儉民說。
一直以來,Xa7是國際公認對白葉枯病菌抗性最持久的“明星基因”,從最初發現其持久抗病性至今已有20年。但由于該抗病遺傳位點的序列與參考基因組完全不同,國際上許多實驗室在Xa7基因的分離鑒定上一直未獲成功。
浙江師范大學馬伯軍團隊和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院士團隊多年聯合攻關,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精細定位的基礎上,通過輻射誘變和遺傳篩選,終于將Xa7鎖定在28kb范圍,并通過大量分子功能驗證,成功克隆Xa7基因。
同時,研究還表明在高溫下,Xa7受誘導產生防衛反應阻止病菌入侵表現更為突出。在全球氣候變暖情況下,該基因具有更大育種價值。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自2005年以來,全世界發生中風的幾率增加了50%,而另一份由世界卒中組織發布的報告指出,每年有多達1200萬"新"中風患者。總而言之,這些數據表明,全球大約四分......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可能減緩細胞衰老過程的方法,使用一個振蕩的基因"時鐘"。在測試中,發現酵母細胞的壽命明顯長于那些沒有的細胞。我們都害怕的熟悉的衰老癥狀從......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大腦中驅動焦慮癥狀的一個基因。重要的是,對該基因的修改被證明可以降低焦慮水平,為焦慮癥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的藥物目標。這一發現由布里斯托爾大學和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下一代測序方法,可以檢測單個DNA分子內的基因突變。“這種方法的美妙之處在于它不是對測序方式的徹底改革,”該研究的資深作者、格斯特納......
撰文|王聰編輯|王多魚排版|水成文盡管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在基因敲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深刻改變了基因編輯領域乃至整個生命科學的研究模式。但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通常是以破壞D......
人類的壽命與個體細胞老化有關。3年前,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破譯了衰老過程背后的基本機制。在確定了細胞衰老過程中遵循的兩個不同方向后,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操作這些過程來延長細胞的壽命。據發......
2023年4月28日,中國上海——今天,全球基因測序和芯片技術的領導者因美納于天津、深圳、上海三地同步舉行NovaSeq?XPlus“點亮”儀式,宣告首批在華交付NovaSeq?XPlus高通量測序平......
2023年4月27日,華大智造宣布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DNBSEQ-T7落地南澳基因組學中心(SAGC),該中心將基于DNBSEQ-T7測序平臺開展各項科學研究,助力全面推動澳大利亞基因組學研究發展和成......
人類的壽命與個體細胞老化有關。3年前,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破譯了衰老過程背后的基本機制。在確定了細胞衰老過程中遵循的兩個不同方向后,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操作這些過程來延長細胞的壽命。據發......
從兩克重的大黃蜂蝙蝠(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到重達數噸的鯨魚,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6000多種哺乳動物差異很大。在過去的1億年里,它們幾乎適應了地球上的每一個環境。現在,“人畜共患病項目”已對現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