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團隊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制備出單原子層納米銠片,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自石墨烯發現以來,科學界對含離域大P鍵的單層材料的研究集中在具有層狀結構相關材料體系方面。由于金屬鍵無方向性而易于形成三維的緊密堆積結構,迄今為止具有離域電子特性的單原子層的金屬結構未見報道。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團隊利用弱配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穩定的甲醛還原金屬銠,成功制備出世界上第一例單原子層厚度的納米金屬銠片,球差電鏡和同步輻射研究均證實了這一新穎的單原子層金屬結構。理論研究發現,單原子層銠片中存在著一種新型的離域大化學鍵,有助于穩定其單層金屬結構。該項研究進展為進一步推動金屬納米與團簇、豐富發展重金屬元素的化學成鍵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探索金屬原子單層結構與性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啟示。
近年來,北京市科委以原始創新突破和產業聚集為抓手,牽頭啟動了“北京納米科技產業躍升工程”,積極探索納米科技成果批量轉化模式,并聯合懷柔區政府共建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取得豐碩成果。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納米發電機、納米壓印、納米綠色制版、碳基集成電路等40余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院士創新技術在京落地;吸引并聚集了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美國工程院周郁院士、清華大學范守善院士等一批納米領域國內外頂尖人才,初步建成納米科技創新高地;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納米科技產業化基地,已簽約產業化項目30項;建成啟迪納米專業孵化器并與納米園區開展戰略合作,實現納米科技成果有序承接,通過 “科技+成果+園區”模式,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納米科技成果批量轉化“北京模式”。
3月30日,為期3天的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有色金屬暨冶金工業展覽會,與同期舉辦的2025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2025中國(江西)國際鑄造壓鑄、鍛造、熱處理工業爐展覽會,在南昌綠地......
金屬材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疲勞失效是威脅重大工程安全的隱形殺手。經過多年攻關,我國科學家日前破解了這一難題,成功讓金屬材料在保持高強度、高塑性的同時,還大幅提升了抗疲勞能力。這一成果北京時間4日凌......
金屬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能源、交通等領域。但當金屬受到非對稱的循環外力時,會產生塑性變形,塑性變形逐漸累積就會形成“棘輪損傷”。這種損傷會導致金屬突然斷裂,嚴重威脅工程安全。為了攻克這一......
在金屬材料的世界里,有一個“不可能三角”規律,即:金屬的強度、塑性、穩定性,這三者不可兼得,此消彼長。我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結構設計思路,成功讓金屬材料在保持強度和塑性的同時,大幅提......
●首日盛況 ●備受矚目的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有色金屬暨冶金工業展覽會同期舉辦2025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2025中國(江西)國際鑄造壓鑄、鍛造、熱處理工業爐展覽會在&nb......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領導的團隊首次發現一種含有锫(Berkelium)的有機金屬分子——“锫茂”(Berkelocene),為深入理解物質構成的基本原則開辟了新途徑。相關研究論文發表......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杰教授團隊通過構筑納米島結構催化劑,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應中催化劑極易燒結失活的難題。相關研究成果3月10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材料》。超細金屬納米顆粒因其超高的原......
圖(a-b)基于雙配體策略的工程化MspA納米孔檢測稀土原理示意圖;(c)16種稀土的單分子納米孔信號;(d)16種稀土的納米孔信號的散點圖展示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25405、223......
近日,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發現常壓下鎳氧化物的高溫超導電性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志發表,為解決高溫超導機理的科學難......
你能想象嗎?在那些看似普通的金屬里,藏著一個由無數微小“積木”搭成的微觀世界。這些“積木”就是晶粒。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李秀艷團隊在研究純鉑的晶粒時,首次發現了納米尺度下K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