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系馬克·林納斯在2013年10月15日芝加哥食品誠信中心峰會上的發言。馬克.林納斯對隨后華盛頓州的投票持悲觀態度,這是他陳述“轉基因應標識”的一個背景。在力主轉基因標識的聲音中,馬克·林納斯顯然更有誠意,他沒有僅限于政治口號,而從廣告學、心理學、政治學多角度去分析,主張應該順著標識的方向為轉基因找出應對之策。必須指出,馬克.林納斯對其策略尚不夠自信,只是說這種策略“可能”成功。另外,他沒有評估社會是否能夠承擔轉基因標識的代價(價格成本和社會成本,以及因其在當前轉基因技術已經被妖魔化前提下造成的誤導性而可能造成的更高的產業成本)。強制標識實際上是科學的一種妥協,歐盟是這種妥協策略失效的前車之鑒,而中國當前采取這種策略也沒有收到好的效果。但不管怎樣,馬克.林納斯拓寬了此問題辯論的寬度和深度。
女士們,先生們:
大約在三周后的11月5日,華盛頓州將有可能通過關于標記轉基因生物產品的公民表決提案。我所見的輪詢表明三分之二選民當前贊成“522法案”(該法案要求強制標識轉基因食品)。數字可能略有下滑,但我預感這場特殊戰爭終將失敗。(編者按:2013年11月6日深夜揭曉的一項公投中,美國華盛頓州居民否決了“522法案”。)
有人告訴我,這個提案完全可能因為違憲而被否決,所以它最后不會通過。但正如丘吉爾曾經所言,這肯定是起始的結束。這個州爭取為轉基因食品貼標簽的策略將會失敗,并且被一些新的東西取代。今天,我想告訴你一些想法,關于這個新的東西可能會有怎樣的前景。
但首先,讓我們弄清楚為什么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堅信,生物技術是讓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科技組成。我們需要作物能夠抵抗新的疾病、可以應對氣候變化,以及養活數量不斷增長的人口,同時盡量減少農業對環境的影響。
轉基因生物技術可以應對一部分挑戰,但絕不是全部。它們可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無需大規模使用農藥即可抵抗病蟲害;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到本世紀中葉,使我們的糧食產量翻番,同時可空余出土地歸還大自然;它可以應對各種來自全球變暖的挑戰,如耐熱和抗旱澇。
首先必須明確,轉基因標識沒什么科學依據。含轉基因或轉基因衍生物的食品在安全性上并不比傳統產品遜色——這個問題是有一個強大科學共識的,就像在類似氣候變化問題上一樣。
“關于當前轉基因食品,還沒有安全與健康方面的不良記錄”,這是來自包括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醫學協會、歐洲科學院科學咨詢委員會及其他專業團體在內的機構的審慎結論。
事實上,轉基因產品很可能比傳統作物更加安全。例如,有大量科學研究稱,與傳統農業作物相比,轉基因Bt玉米受到較少的蟲害威脅,因而產生較少的致癌物質——黃曲霉毒素及其他各類真菌毒素。相較而言,有機玉米此項風險尤高。
如果轉基因產品如那些活動家所愿在全球范圍內被禁止,我們將迫使科學界束手無策地面對未來幾十年——也許是決定人類存在的幾十年。我們要否認植物育種學家采用強大的技術為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終止發展人類知識的一個重要且不斷增長的領域,這可不行,不能允許這樣的情形發生。
沒錯,禁止生物技術是許多標簽推動者明確的議程。他們談論消費者的選擇,但真正企圖則是讓我們沒有選擇。他們希望的“禁止”是基于迷信的。
有機消費者協會的羅尼·康明斯(RonnieCummins)曾表示:“如果我們通過了提案(指加利福尼亞州的標簽法),我們就正好把“基因工程污染”產品從國家食品供應中剔除出去了。”康明斯認為,轉基因生物的標簽對于任何標志性的產品來說都是“死亡之吻”,如家樂氏(Kelloggs,全球第一大谷物早餐制造商)。
現在我們已經明了,轉基因標識之戰背后有很多資金和驅動力來自有機產業。我不得不佩服他們:這是殘忍的美國老式資本主義。如果妖魔化競爭對手的產品,就可以增加你自己相應產品的市場份額。
當然,標簽推動者并不希望這套方案行得通,這就是為什么他們對于這個東拼西湊的州政府提案毫不反感,即便從任何標準判定它都將會是一個爛攤子,會造成嚴重破壞及提高整個食品供應鏈的成本。他們想摧毀生物技術,對于任何附帶的損害他們都樂于接受。能否負擔得起食物已經不是反轉游說團優先考慮的因素。
但是必須承認,為什么他們很可能會在華盛頓勝利,為什么熱衷貼標“戰役”在過去幾年中已成功改變了討論風向,不只是在美國,且在更遠的地方。
原因很簡單,他們想到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說法。這可能是壞的科學,但它是很好的政治。誰能拒絕了解其所吃食物的權利?處于任意立場,如果你在街頭問人們是否想知道關于食物的一些信息,大多數人會報名響應。人們不希望被看作是傻瓜,不希望失去了解被告知是重要知識的權利,尤其是當它涉及食物的時候。
就標識問題,反對派們已經發現了一種巧妙的楔形策略撬動普通人移步到他們這邊——他們不必力挺自然主義思想或高舉反資本主義的世界觀——這就是'知情權',我們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政治訴求之一。
它似乎很合理,幾乎對于每個我所問的、沒有深入參與支持生物技術討論的人都同意它——人們當然有權知道他們食物的組成。
這也是一個成功的框架。這些問題的框架完全是反對者想要的——“大企業私下里反對消費者,試圖否認普通人有獲知生活必需品食品的信息的權利。”
當然,孟山都和其他大公司都進了圈套——有人說這不是因為他們愚蠢,而是他們別無選擇。他們已經陷入一場任由對手發揮、己方則只能防御,從而無望取勝的戰爭。
因此,在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孟山都和其他公司砸了數千萬資金進來,所有這些看起來是他們在拼命阻止人們了解他們的產品銷往了哪里。顯而易見,這對恐懼散布者是一個更好的機會:“為什么孟山都不讓我們知道食物里有什么?他們想隱瞞什么?”
深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任何理智的人都會回答。不妨用挑釁的心理思考:“如果你說這些轉基因食品如此安全,那為什么不告訴我們哪些產品和品牌包含這些?”這也是反對者最喜歡的話題。
社會心理學在此一目了然,這對我來說是致命的論據:如果人們認為你在故意隱瞞什么,他們將不可避免地認為,你隱瞞的信息肯定是更危險的。為什么呢?因為如果它不危險,你為什么要隱藏它?
同樣,當人們認為他們不能掌控、沒有選擇權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更加危險。把專家當做定心丸,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他們加深了人們不能自行判斷的意味——實驗室里的“白大褂們”一定隱藏了什么。
正因為這個行業全線防守以避免告訴人們哪些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所以人們越來越害怕轉基因生物。這有可能是史上最糟糕的公關策略:沒有哪個行業極盡所能通過媒體、選舉和法律阻止人們知道其產品的銷售范圍。
這是廣告的反向效果——你并不去告訴或鼓勵顧客發現產品的亮點,而是偷偷摸摸地將其塞入人們的購物籃,讓他們只能不知不覺購買或誤買產品。這是成功的營銷策略嗎?如果有的話,請舉手。
我之前已經說過,“反轉基因”基本上是一個陰謀論,而這正是完美的陰謀論素材,因為你似乎能迫使大企業共謀去推翻民主選票,而這種投票只是試圖讓人們了解一點點有用的信息——通過標簽。
我最近在印度的演講后有一個戲劇性的、很失敗的爭論。因為新德里有一撥思想動機不純的活動家在法律上搞的詭計,成千上萬的農民被剝奪了選擇種植什么的權利。成功的轉基因棉花之外,其他“轉基因”在印度遭到了禁止。在我的演講結束后,一位印度公立大學從事生物技術工作的科學家找到我說:“你談到了農民的選擇,但你有沒有考慮過消費者的選擇是什么呢?你不能反對給商品貼標簽,因為選擇該是雙向的。”
不管是彼時還是現在,我都無法給出有說服力的反駁。消費者確實擁有知情權,但這在科學立場上并不合理。一旦大范圍的民眾要求這樣,反對就成了“政治自殺”。
然而簡單地妥協也非良策。每個州有不同法律是實現禁止的捷徑,這就是為什么一些“貼標簽”活動分子以此為策略。
所以,理解生物技術內涵并立志捍衛科學的人們別無選擇——那就是改變游戲規則。我很明確,人們必須停止反對為轉基因食品貼標簽,應支持消費者們有權利了解食品真相。
如果把整個論辯輸給由混雜著反疫苗游醫、有機食品騙子、崇尚自然療法的傻瓜和神奇肥皂(magicsoap)制造商的聯盟,將不僅是對人類的悲劇,更是尷尬。這絕不能發生。
簡而言之:你不能,更不應該去反對民主。消費者想要的是透明度——那你必須提供透明度,而不要去挖掘更深的一些錯誤的對立觀點。
透明度恰恰是重建信任的唯一途徑。誠信不可能通過公關獲取,只能靠慢慢建立。而贏得信任的最好辦法則是通過完全的透明,且至關重要的一點是——這種透明度不能只采用你自己設置的條件。
這意味著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說他們想要知道某些信息,那你必須告訴他們。而你不能躲在專家背后附和他們所謂的觀點:民眾不需要知道。
是時候認同其必要性了。如果足夠多的人認為應該貼標簽,那么它們必須貼上標簽。所以讓我們思考如何做到這點,甚至我們還要考慮其中是否有機會來改變這場爭論,使其朝向更加合理和科學的方向發展。
可能——只是可能,反對者手中強大的武器最后會變成其致命要害。
首先要明確,標簽必須是全行業的。在我看來,它必須在聯邦政府層面運作,且須是強制性的。如果是自愿的,那么將沒有人會這樣做。哪個食品公司會提供他們的知名品牌作為犧牲品來測試消費者對市場中轉基因產品的態度?
可能出現的“先動劣勢”會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所以必須在聯邦政府層面運作,不僅因為“先動劣勢”這個原因,還因為要取代州一級規范的修補工作,否則將對整個食品行業造成嚴重破壞。
第二,必須有一種方法來設計標簽,排除對健康和安全問題的暗示。換句話說,這不是一個警告標簽,而是一個純粹踐行消費者偏好與選擇的信息標簽。
第三,標簽必須全面,且必須基于流程——產品中是否有修飾過的DNA殘留并不重要。所以必須包括以下衍生品:糖、油和其他具有化學等同性的非轉基因產品代替物。
是的,這意味著我們將標識啤酒、奶酪、甚至是藥品;這意味著如果動物喂養轉基因飼料,我們將標識肉類和奶制品;這意味著,據我了解,貨架上80%的食品都要標識。
為什么這樣會有效果?因為它是滿足消費者知情權這個基本需求的唯一選擇。沒有更多隱藏的轉基因產品,也沒有什么陰謀論者散布謠言,不用再擔心恐懼。基于所有食品包裝上清楚識別的標簽,消費者可以在超市貨架上任意選擇。
我相信這可能從根本上會改變“轉基因”的游戲規則。他們會突然發現GMO將無處不在——而事實上他們已經存在15年了。神秘萌生恐懼,熟悉帶來接受與理解。
事實上,普及推廣無疑是該行業的安全避難法寶。妥協折中意味著產品和行業會逐個被頑固的活動家在戰斗中消滅。如果豆制品做了標簽而油沒有,那么品牌風險太高了,制造商將轉向非轉基因。這些正是反轉分子想要的,當然,這也正是為什么國家計劃包含如此多的豁免政策。
有些人提出要為非轉基因貼標簽,這實際上已經作為自愿的標準存在。或許,類似于有機行業,這可能會通過美國農業部的聯邦一級的標準,也許會結合一些立法來取代未來的州政府法律。
在我看來,這不合邏輯、不切實際。首先,它不滿足消費者知情權的論點。它僅僅意味著沒有任何標簽就肯定是轉基因,但為什么不干到底使之簡單清楚呢?為什么要有所隱瞞?
此外,任何似乎想取代州政府法律而沒能滿足知情權需求的東西都將是一個政治雷區。我估計授予“第二部孟山都保護法”連五分鐘的時間都不用。(編者注:2013年3月26日,奧巴馬已經簽署了《孟山都保護法案》)
可以取代州法律的唯一方式是:如果公民的選舉訴求在聯邦政府法律層面上得到滿足,那么就沒有必要進行州法。
所以:不能妥協,要結束這場爭論。然后我們可以移步一個不同的空間,一旦消費者熟悉大多數的食物里都含有“轉基因”成分的事實,他們會意識到,這項技術是安全的,它可以提供一些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這些包括了我開始就提及的:減少對殺蟲劑的使用;保留更多土壤中的碳;更高的生產率,因此也能減少土地的使用;同時提高水和氮肥的利用率和其它優勢。
與其隱藏生物技術和希望人們忘記所謂的陷阱,我們不如把它公開化,依靠其價值販售。事實是,生物技術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來實現有機支持者的目的——不依賴越來越多的農藥就可以持續生產食品。
這就是為什么,我想看到這個行業將來重組,因此,生物技術可能是一個真正的顛覆性技術,破壞用于農作物保護的化學品市場。我想看到生物技術產業從作物保護產業中分離出來,讓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們在市場中優勝劣汰!
但我們只能使用一種基于證據和科學的方式,來公開、透明地評估不同技術的優勢或風險。
實現這一點需要計劃來改變游戲規則,讓生物技術走出陰影,開啟屬于她的閃亮時代。如果我們真正相信這項技術有這么大的潛力,我們應站在屋頂上吶喊。
因此,標簽可以是我們的朋友。也許在有關標簽的論辯中,呈現出的不是風險,而是機會。正如羅斯福所說,除了恐懼本身,我們沒有什么可害怕的。這句話用在“轉基因”的問題上再貼切不過了。
今天我所面向的每個人,無論是科學家,食品從業者,農民或其他人,都被別人的恐懼所感染而害怕。我們理解這種技術的好處,就不必害怕那些不了解的人的恐懼。
我不假裝擁有一個預言水晶球,但我預測,這些擔憂不會被證實。我們掃除陰霾,讓人民做決定。畢竟,這不僅僅是自由市場,肯定也是民主的要求。
謝謝大家!
據不完全統計,10月份,共有15家國內外創新生物藥企完成了融資事件,總金額超40億人民幣。從融資輪次來看,早期融資仍占多數,其中B輪以前融資占比超過75%,僅有2家企業完成B輪融資。從融資金額來看,披......
疼痛是不愉快的主觀體驗,但對疼痛感知的敏感性存在較大的個體間差異。探究疼痛敏感性個體差異的產生機制,對于闡釋慢性疼痛的易感性并進行個性化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已有研究提示,疼痛敏感性的個體差異可能受到......
今日,阿斯利康與Cellectis達成了一項利潤豐厚的合作協議,將向這家法國生物技術公司投資2.45億美元,進一步加強了其致力于開發細胞和基因療法產品的承諾。該消息令Cellectis的股價在周三盤前......
近日,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與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可以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重構細胞的空間組織。研究表明,這種名為DeNovoCoalescentEmb......
——第31屆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覽會盛大開幕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值此佳季,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北京大陸恒科貿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第31屆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覽會(MICONEX2......
在生命體內存在在這樣的一種英雄主義:細菌在殺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壯烈犧牲”,與其“同歸于盡”,以完成保護生命體的重任。早在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就通過間接的手段檢測到了一種同歸于盡的自我保護行為,......
10月7日,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2469號(醫療衛生類215號)提案答復的函》(以下簡稱《答復》)。針對丁列明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強精準醫學時代個體化定制藥物研發......
近日,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有效破解了花生黃曲霉抗性機理,并發掘出了關鍵候選基因,為抗性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相關學術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前沿研究雜志》(JournalofAdva......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名為PUCH的酶,它對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們基因組中的傳播至關重要。這一發現可以讓我們深入了解我們的身體如何識別和對抗內部威脅(如基因組寄生蟲)和外部威脅(如病毒和細菌)。德國美......
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海洋團隊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等研究人員,通過圖位克隆、轉錄組和代謝組等生物學手段,研究揭示了ZmDBF2-ZmGLK36-ZmJMT/ZmLOX8分子模塊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