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4-03 14:56 原文鏈接: 抗甲狀腺藥物的探索與突破

      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是內分泌科第二常見疾病,影響著全球約2%的女性和0.2%的男性健康。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中國甲亢總發病率為3%,其中女性為4.1%,男性為1.6%。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甲狀腺學組2010年組織的中國十城市甲狀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十城市人群的甲亢患病率為3.7%。2013年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新聞發布會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超過1500萬的甲亢患者。面對如此眾多的甲亢患者群,如何更安全、有效地進行治療,如何更科學、規范地應用抗甲狀腺藥物(ATD),一直是備受臨床醫生矚目的問題。

      抗甲狀腺藥物的臨床應用

      ATD自20世紀40年代引入臨床應用以來,給無數甲亢患者帶來了治療希望。無論是在亞洲還是歐美等許多國家,ATD通常作為甲亢治療的首選方法,目前仍是甲亢治療的基石。

      在甲亢治療藥物中,硫脲嘧啶類是我國治療甲亢常見藥物,包括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其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甲狀腺內過氧化物酶,阻斷甲狀腺素的合成和釋放,從而治療甲亢。然而,眾多臨床研究顯示,丙硫氧嘧啶的肝毒性較強,國外研究顯示其肝損害發生率為16.3%~27.8%,國內研究顯示其肝損害發生率高達51.6%,其中顯著性肝損傷為1.3%,甚至可能導致致命性肝損傷和肝衰竭,因而多作為臨床二級用藥使用。

      甲巰咪唑臨床中應用的思考

      甲巰咪唑由于良好的效果及相對安全性,一直以來都作為甲亢治療的一線藥物。目前全國需長期使用甲巰咪唑治療的患者至少300萬例。甲巰咪唑除可用作各類型甲亢術前準備用藥,也可用于131I治療后間歇期用藥。一般患者需服用1年以上,2、3年持續使用的患者也很多。甲巰咪唑治療甲亢的效力強于丙硫氧嘧啶(等劑量條件下,甲巰咪唑的藥效相當于10倍的丙硫氧嘧啶),療效維持作用時間長,因而大多數患者使用甲巰咪唑的效果更好;另外,從藥物安全性方面來看,甲巰咪唑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非妊娠狀態下)低于丙硫氧嘧啶,是兒童甲亢治療推薦首選藥物。

      甲巰咪唑作用機制是抑制甲狀腺內過氧化物酶,從而阻礙吸聚到甲狀腺內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聯,阻礙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合成。盡管口服甲巰咪唑片的副作用少,但也存在長期用藥副作用明顯,停藥后復發率較高的缺點。因此,如何解決“長期用藥不良反應”與“堅持治療最終獲益”的矛盾,是困擾臨床內分泌科醫生的一個長期難題。

      甲巰咪唑軟膏:甲亢治療的突破性新進展

      2013年,《環境毒理學與藥理學》刊登了一項甲亢新型制劑的臨床研究,文中提出甲巰咪唑軟膏是甲亢治療的新選擇。

      該新型制劑針對甲巰咪唑易被甲狀腺組織吸收,且局部藥物濃度維持時間長的特點,將甲巰咪唑制成水包油型透皮吸收乳膏,定量涂于甲狀腺局部,經皮吸收,使組織達到有效的藥物濃度,使用方便;同時避免口服片劑的肝臟“首過效應”,降低藥物對肝臟的損傷和對粒細胞的影響,減少全身副作用。藥代動力學實驗同樣證實,使用甲巰咪唑軟膏后,甲狀腺組織中藥物濃度達峰值時間早于口服給藥(1h對2h),且血藥濃度低于口服給藥[血藥峰濃度(Cmax)817.2ng/ml對1716.6ng/ml],因而起效快,全身不良反應少。

      這是首次在國際學術平臺上比較甲巰咪唑軟膏與口服甲巰咪唑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異,結果顯示甲巰咪唑軟膏外用與口服甲巰咪唑片效果相當,且安全性良好,全身不良事件少,為更安全地治療甲亢提供了新手段,標志著甲亢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相關文章

    《罕見病酶替代療法藥物非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發布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罕見病酶替代療法藥物非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的通告(2024年第17號)發布日期:20240223為科學指導和規范用于罕見病的酶替代療法藥物的非臨床研究與評價,促進罕見......

    公開征求《胃食管反流病治療藥物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意見

    日前,藥品審評中心發布關于公開征求《胃食管反流病治療藥物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意見的通知。為進一步規范和指導胃食管反流病治療藥物臨床試驗,提供可參考的技術規范,我中心起草了《胃食管反流病治療藥物臨床試......

    IVD行業迎新變革:不起眼新技術年銷突破百萬套,悄然引領行業新潮流

    紐約-瑞典樣本收集公司Capitainer在周四宣布,它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670萬歐元(720萬美元,約折合RMB5179萬)。這輪融資由WeVentureCapital領投,Werfen的企業投資部......

    AI加速藥物發現,前景尚需實踐檢驗

    技術的飛躍支持人工智能引導的藥物設計,如可以純化蛋白質和移動液體的全機器人工作站。圖片來源:英國《自然》網站這或許是醫療保健行業最引人注目的變革:數字生物學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正在幫助重塑藥物發現......

    Theranostics:藥物抑制MYC減輕鱗癌臨床前模型的化療耐藥

    該研究揭示了靶向MYC可能會消除CSCs,防止轉移,并激活抗腫瘤免疫來克服HNSCC的順鉑耐藥。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起源于口腔、口咽部、喉部和下咽,是一種預后差的高度惡性腫瘤,常轉移到頸部淋......

    國家藥典委:9103藥物引濕性試驗指導原則公示增加動態蒸汽吸附法

    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關于9103藥物引濕性試驗指導原則的公示”。本次主要修訂內容包括:1.擴展指導原則的應用范圍至輔料等,刪去“9103藥物引濕性試驗指導原則”題目中的“藥物”兩字,修改為“91......

    科睿唯安最新發布!確定了2024年的13種備受關注藥物,開坦尼領銜中國市場

    ——科睿唯安2024年《備受關注的藥物》報告于1月8日正式發布2024年的Clarivate?《備受關注的藥物》報告將聚焦于13種預計在2024年嶄露頭角的藥物,包括那些有望成為暢銷藥物的以及有潛力改......

    國家數據局:以科學數據支撐技術創新,聚焦藥物研發等領域

    2024年1月4日,國家數據局消息,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旨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發展。行動計劃選取工業制造、科技創......

    質譜沙龍之創新藥理:聚焦藥理分析分享質譜應用

    2023年12月22-23日,“質譜沙龍”學術交流年會在北京百富怡酒店舉行。本次會議由北京藥學會主辦,北京藥學會臨床研究與轉化專委會承辦,中日友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分析測試百科網、北......

    揭示新的藥物靶點:KRAS蛋白的構象控制位點

    控制KRAS:揭示關鍵癌癥蛋白的變構位點研究人員在基因組調控中心和威康薩克研究所利用深度突變掃描技術全面識別了蛋白質KRAS中的變構控制位點,該蛋白質是許多類型的癌癥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之一。科學家們使......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