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是痛苦的,一些化療藥物會對神經造成損傷,使病人產生難以忍受的痛感,即使服用大量的止痛藥物也無法緩解。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這種疼痛源于免疫系統對神經受損的反應,阻止免疫細胞進入神經當中即可消除疼痛。
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得出上述結論。小鼠在服用化療藥物后也同樣會在四肢等神經末梢比較集中的部位產生持久的痛感。研究人員發現,化療藥物會對小鼠神經周圍血管造成損害,當這種損害發生時,免疫細胞會游離血液,進入到神經當中幫助減少炎癥,而與此同時,免疫細胞自身所釋放的化學物質會刺激神經,從而產生痛感。
研究人員認為,阻止免疫細胞進入神經是緩解化療痛苦的有效手段,而免疫細胞外部受體則可作為治療標靶,阻止免疫細胞游離血液。他們相信,據此發現開發出的相關藥物,在病人化療過程中使用,可有效緩解病人化療期間所遭受的痛苦。
化療是骨肉瘤治療的重要手段,激活免疫系統是化療發揮作用的機制之一,但腫瘤微環境也會幫助腫瘤細胞逃避化療誘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因此,研究骨肉瘤在化療作用下的免疫逃避機制對進一步提高化療及化療聯合免疫治療......
神經膠質細胞不僅可以支持和連接不同神經元,還起著分配營養物質、參與修復和吞噬過程等重要作用,但神經膠質細胞的亞群類型和分子特性仍有待深入了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繪制了人類多種神經膠質細胞各階......
目前,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等多種治療措施在腫瘤治療領域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以其優秀的療效得到了廣泛運用。為了取得更好的療效,讓更多的患者獲益,目前將幾種治療策略聯合......
近日,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團隊提出了一個用于時空稀疏小樣本學習的大規模神經形態數據集——N-Omniglot,為脈沖神經網絡的學習與訓練提供了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基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出版社......
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止吐藥和止惡心藥分類屬于消化系統及代謝藥,但在臨床上主要用在抗腫瘤藥物所致的嘔吐治療中,在腫瘤治療領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米內網數據顯示,2022上半......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吉訓明教授團隊領銜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采用長程雙上肢遠隔缺血適應療法能使卒中復發率降低24%,使心腦血管疾病降低30%,從而為遠隔缺血適應療法治療癥狀性顱......
近日,德國柏林夏里特醫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先天免疫細胞的中心功能,并展示了治療過敏的可能方法。相關成果已發表在《自然》雜志上。人體免疫系統由兩個互補的部分組成。后天免疫系統對特定的病原體做出特......
近日,我所單細胞分析研究組(1820組)陸瑤研究員團隊利用單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檢測技術,實現了對神經—免疫細胞互作網絡的解析。隨著全球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階段,神經退行性疾病正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
神經激肽(neurokinin)是一類神經肽,在炎癥、疼痛傷害感受、上皮細胞分泌和增殖等發揮重要作用,普遍分布在哺乳動物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中。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的研究團隊在《CellDis......
實驗小鼠是生物學和醫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動物模型之一,由野生小家鼠長期馴化而來。實驗小鼠和野生小家鼠在體型、生理及行為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實驗室馴化下小鼠攻擊行為減弱、溫順行為增強。已知實驗小鼠......